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抗金歸宋算是叛國嗎?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一句詞道盡了辛棄疾的辛酸和無奈。他是一代偉大的詞人,和蘇東坡、李清照、柳永相比也不遑多讓;他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千里走單騎對多少文人墨客來說只是筆下的英雄角色,對他來說卻是真實的寫照。然而他的志向絕不在此,他本應成為“沙場秋點兵”的一代名將,卻最終化為了“可憐白髮生”的一聲嘆息。

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抗金歸宋算是叛國嗎?

自古從來不缺滿腔詩意的文人墨客,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橫刀捉叛將”的文武全才卻屈指可數,而辛棄疾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生金國的他在22歲便投靠耿京在山東發動起義,耿京見他是文人打扮,便給了他一個掌管軍印的文職。不料隊伍中一名叫義端的偷走了軍隊的大印,想獻給金人換榮華富貴,徹底惹火了辛棄疾,當即駕快馬追上義端,手起刀落便結果了叛徒的性命。

之後,辛棄疾奉命聯絡南宋朝廷歸來,卻聽聞叛徒張安國殺了義軍的帶頭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開掛的辛棄疾直接帶領50名勇士夜闖5萬軍馬的金軍大營,直接捆走正在享福的叛徒,千里走單騎,押解回南宋朝廷,如此傳奇經歷恐怕連小說也不敢這樣寫。

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抗金歸宋算是叛國嗎?

但一個讓人費解的問題是,如此英勇的辛棄疾在金國不可能得不到重用,是什麼驅使辛棄疾抗金歸宋呢?辛棄疾出生之時,山東已在金國的掌握之中,辛棄疾的祖父也在金國朝廷中任職,嚴格的來講,說辛棄疾是金國人也不過分,但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呢?

抗金歸宋之時,辛棄疾只有22歲,如此小的年齡自然不會是在金國仕途不順或遭人排擠,最大的原因只能是周邊環境對其內心的影響,才能促使他在英姿勃發之際做出果斷的選擇,我想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抗金歸宋算是叛國嗎?

1、家庭的影響

辛棄疾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朝廷任官職,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沒有忘記恢復中原。在辛棄疾小時候常帶他登高跳遠,向他講述這些都曾是宋朝的大好河山。在辛棄疾的心裡一直認為自己是宋朝遺民,與金人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金國人,自然也沒有叛國的說法。

2、漢人的反抗

金國雖一統北方,但統治階級畢竟是契丹人,得不到中原漢人的認同。而金國統治期間,也沒有對漢人多加安撫,相反漢族人在金人的統治之下是十分屈辱與痛苦的。在北方廣大的金國佔領區,漢族人民從未屈服金國人的統治,抗金起義的事情經常發生,而作為漢族人的辛棄疾自然也有了這種認同。

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抗金歸宋算是叛國嗎?

3.文化薰陶

從辛棄疾的文采也可以看出來,辛棄疾一直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受儒家正統文化思想的影響,金國一直被辛棄疾認為是侵奪中原江山野蠻人,這樣的朝廷自然不會吸引滿腹詩書的辛棄疾為之效力。

4.金朝南侵

金國皇帝完顏亮撕毀友好條約,悍然發動了對南宋的侵略戰爭,戰爭的興起更加加重了中原地區百姓的負擔,而宋金大戰之中,完顏亮在採石磯大敗,面對這樣風起雲湧的局勢,辛棄疾毅然決然的加入了起義軍。

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為何對金國沒有認同感,抗金歸宋算是叛國嗎?

然而可惜的是辛棄疾南歸後,卻一生未得重用,宋朝皇帝只派給他閒散的文職,揮兵北伐成為了詩書中的不甘。論文采他不輸嶽武穆,論武藝更是少有匹敵,只可惜一生壯志難酬,只留下“偉大詞人”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