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原創聲明:本文為阿怪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若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看待世事的獨特視角,當與其他人交流思想時,這種獨特性就會顯現出來。思想、觀念的差異性既為大千世界增添了認知的多樣性,同時也增加了矛盾、衝突的發生幾率。為了減少因思想差異而引發的矛盾、衝突,於是人們開始尋找一種普世的認知體系,試圖讓紛繁複雜的思想火花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體系。科學的認知體系就是目前最被廣泛認同的一種思想、行為標準。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然而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到今天人們對科學的認知也出現了偏差,“不要迷信科學”這樣的聲音屢見不鮮。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迷信科學”?如何正確的看待科學?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到底有何種微妙的差異呢?

阿怪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對以上問題的一些看法。

分科而學

科學就是分科而學,將各種有待探索的學問分門別類,有序地進行研究。

科學之所以被絕大多數人認同,還是因為其獨有的科學方法論。這套方法論能幫助人們辨別真偽、理解抽象事物並加以具象的分析和研究、為大千世界提供一種客觀、合理、嚴謹的解釋……

科學方法論就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指導人們如何進行觀察、實驗、歸納總結、形成理論、理論驗證、再觀察再研究......如此往復的一套系統的方法,整個過程可以用下圖簡要說明: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在幾個世紀的科學探索中,這種科學方法幫助人們收穫了太多知識,許多理論被無數次的實驗、現象驗證,近乎成為了真理。於是慢慢的,不少人開始放下了對科學懷疑和警惕,極端一些的,不知不覺竟也對科學“迷信”了起來。

什麼是迷信科學

科學方法論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核心就是懷疑精神和糾錯精神,迷信科學的人們常常就是把這兩種精神拋棄掉了,將某些科學理論奉為真理,絲毫容不得他人的質疑和反駁,即使被人指出了理論的不當之處,也不思修正,而是尋找證據甚至編造證據來維護該理論的正確性。(與之對應的,還有一類摒棄科學的思想,他們將“懷疑”進行到底,喜歡毫無根據地對科學理論進行質疑和反駁。這兩類態度都是不科學、不恰當、不可取的。)

迷信科學的人往往喜歡認定一個科學理論,並把它拿來解釋所有事情,這種牽強附會的能力也是令人驚佩。比如網上就有不少人愛拿量子力學理論來解釋靈魂、詮釋因果甚至用它來闡述鬼魂!光看其行文邏輯貌似嚴絲合縫,然而許多論據卻經不起推敲。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也有一些較為理性的迷信科學之人,同樣對那種把科學與玄學混為一談的人嗤之以鼻,但他們對所認同的某些科學理論過於信賴和維護。比如阿怪在一些關於相對論的論壇中就發現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現象,有一部分人會去質疑相對論的正確性,而在阿怪看來這些質疑中也並全都非毫無道理,有人就提出“運動物體質量增大”的說法有待商榷,而面對這種質疑,有些相對論的維護者言辭激烈,顧左右而言他,不分析具體質疑的可能性,列舉千般支持相對論的現象去反駁質疑者,以維護相對論在他們心中的正確性。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阿怪有時候就想,這類人之所以如此迷信科學,會不會是跟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劣根性“固執”和“惰性”有關?只是他們為這些不好的、需要被擯棄的秉性找到了一個精緻的載體。

科學從來都不是真理

也許有人聽見這句話會跳起來罵我的吧?其實阿怪這句話一點兒也沒有貶低科學的意思,相反,這才是科學本來的樣子,讓我們把科學請下神壇吧!

科學是什麼?本文開頭對科學的定義顯然不是大家想要的答案。阿怪認為,科學就是一系列知識、觀點、理論的集合,籠統的講,科學就是一種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這種認知能客觀、全面地解釋已知,能準確、嚴謹地預測未知,同時,科學允許錯誤,對各種理論也能容錯,所以科學承認不完備的理論存在,科學本身也不完備,需要不斷的更新、修正、甚至推倒從來!這一切都是與新發現的實際現象和人們日益提升的認知息息相關的。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理論

1、世界上所有的鳥都是會飛的;

2、世界上是存在鬼魂的。

大家看看上面的兩個觀點,你更願意選擇相信哪一種?

也許更多的人會選擇兩個都不相信,因為第一個明顯是錯誤的,而第二個卻沒有辦法證明它是正確或錯誤的!我們很多人都會想:沒有辦法證明錯誤,那不就是正確的嗎?而在科學的概念裡,恰恰相反,不能被證偽的觀點是毫無意義的、是需要摒棄的。也許你一時還是不能理清這裡面的邏輯,我們先來看看著名的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波普爾表示:“所有的物理規律(科學理論)都是無法被完全“證實”的。”舉個例子,我們都認為牛頓的慣性定律是絕對正確的,但是我們的這種認定其實並不十分嚴謹,因為我們並沒有觀察到所有的運動物體都的確是遵循這個規則,我們更沒有機會觀察幾十億光年的外太空也符合這種規律,所以,我們認可這個理論,但是同時,它也是無法被完全“證實”的理論。

理解了波普爾的邏輯,我們再來看本小節開始的兩個觀點,假設我們沒有見過鴕鳥等不會飛的鳥,那麼估計我們多數人就會選擇相信第一條觀點了,因為沒法驗證的觀點是沒有意義的;就算某天我們發現了一種不會飛的鳥時,只需要對第一個觀點進行修正就好了,在此之前,第一條觀點依然能幫助人們很好的認知“鳥會飛”的這種屬性。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科學哲學家波普爾

​波普爾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一把區分科學觀點和非科學觀點的標尺。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將那些可以證偽的觀點作為科學觀點,並以這樣的觀點幫助我們認知世界(解釋已知,預測未知),直到發現新現象與該觀點產生矛盾,我們再根據新現象重新修正觀點,並繼續用它幫助我們認知世界。

所以,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幫助人們認知世界的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可能會存在缺陷,只要目前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就應該充分信任它,包容這些缺陷。

科學理論也需要前提假設

我們運用許多理論來幫助我們認知這個世界,在多數情景中,我們往往都會忽視一點,那就是,任何理論的適用都是需要前提假設的。比如我們熟知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就給出了“光速不變”、“所有系統中的物理定律都相同”和“等效原理”三個前提假設。再比如,我們常說人需要喝水,這麼簡單的一個觀點也有前提假設,其中之一就是:假設水能幫人體進行新陳代謝。一個理論可以是另外一個理論的前提假設,它們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豐富了我們的認知。如果拋開這些假設,我們認可的理論就會失效。

那麼,每個理論的前提假設是如何確定的呢?著名的英國哲學家奧卡姆又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

一步之遙——相信科學和迷信科學之間究竟缺失了哪塊拼圖?

奧卡姆(約1285年-1349年)畫像

​舉個例子,哥哥弟弟坡前坐,他們面前有條寬寬的河,河裡有群白白的鵝,哥哥說“那是白白的鵝”,弟弟說“那是黑黑的鵝”,弟弟又說“假設鵝的顏色是黑色的,假設人的眼睛會隨著年齡發生變化,假設不同的年齡時刻看到的鵝的顏色都相應的變化,假設我此刻的年齡才能看見鵝真正的顏色,所以我看見的是黑鵝”,而哥哥只需要給出一個假設,那就是“假設鵝的顏色是白色的”就能說明他的觀點。我們如果按照弟弟的說法細想,其實並不能揪出弟弟在說謊,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這就是“奧卡姆剃刀原理”,我們對一個理論提出的前提假設,在滿足理論正確適用的前提下,應該假設越少越好。

科學如何看待質疑和錯誤

前面,阿怪指出了迷信科學的實質是缺失了懷疑精神和糾錯能力,同時也分享了我對科學的看法:我認同不完備的科學理論。既然科學理論都是不完備的,我們對科學的信任該減分嗎?

我認為選擇相信某個理論與否只需抓住兩條,那就是該理論能不能“解釋已知、預測未知”,同時該理論能不能被證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會選擇相信。

如果某天我們所相信的理論被質疑了怎麼辦?

首先,我認為一個合理的質疑一般只會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凸顯:一是發現了新的現象與理論相違背;一是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不夠嚴謹準確。所以,根據這兩點來看看為什麼被質疑,如果質疑得有根有據,那麼就“反求諸己”,看看理論本身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如果質疑是枉加揣測的,那麼大可不予理會。

今天阿怪把自己對科學的淺顯認知分享出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本文就此作罷。

歡迎大家關注“阿怪看世界”,阿怪會持續推出科普原創文章,分享認知世界的不同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