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這是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

科技發展便利了一批人

也淘汰了一批人

諸如電子商務的發展

促進了網絡購物的浪潮

也加速了線下門店的轉型


傳統書店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美好的童年回憶,但時光荏苒,如今傳統的實體書店已經慢慢淡出大眾的視線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人們更喜歡在網上購書。


僅以此文獻給

4月23日

第25個“世界讀書日”


相聚,是為了一次告別


4月8日的午後,位於新都區狀元街的勤為徑書店雖小,但店裡卻擠滿了客人。與往常不同,因為這樣熱鬧的場面在老闆賀曉華記憶中已是少有的事了。近一年來,書店平日來的顧客並不算多,再加之前些時日疫情的影響,安安靜靜、平平淡淡成為了勤為徑書店的營業常態。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買書的小朋友


但是這一天的客人太多了,有小學生也有大學生,有各行各業的人員,形形色色的人群將小小的書店佔得滿滿當當。“可惜,以後都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賀曉華坐在收銀臺後,若有所思地說。


這一天是賀曉華開店24年來生意最好的一天,這一天也是勤為徑書店營業24年的最後一天。賀曉華說,由於種種狀況,勤為徑書店無法繼續營業了。“我在微信裡發了一條朋友圈,告知了大家書店將不再營業的消息,也順便邀請我的老顧客們來書店看看,看看書,拍拍照片,留下一點回憶。”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為書店拍照


書店只是看書的一個地方,但這個空間裡留存的卻是幾代人的回憶。作為90年代新都最早的幾家書店之一,20幾年來勤為徑書店積累下了許多顧客,有人在這裡買書,從初中一直買到結婚生子;有人在這裡看書,從少年一直看到了中年。


“當得知書店即將關閉,我向老闆說,我可以來店裡為客人們免費拍照。”塗晉修是一名大三學生,同時也是一家攝影工作室的負責人,當看到賀曉華髮出的朋友圈後,他為客人拍照留念的想法油然而生。


“我也是勤為徑書店的顧客之一,也希望通過我擅長的事情,為書店做一點事情。”塗晉修說。


雜誌、小說、漫畫、周邊……書籍將書店鋪滿。賀曉華說,去年年底,書店有將近13萬冊的存書,通過關店前的打折優惠活動,售出了近8萬冊圖書。


有小學生花了300多塊的壓歲錢買了一大箱書,有一個上海大學的學生從得知書店即將關門後就一直在店裡志願幫忙,還有很多人從外地趕回新都,就為了來勤為徑書店買上幾本書,拍上一張照片。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在書店合影留念


當捲簾門關上,一個堅持了24年的書店最終落幕了。但是在賀曉華的心中,她依舊不甘心:“我覺得大家還是需要書的,也許線上書店,會是書店繼續生存的另一條道路。”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從線下到線上,由實體到網絡


“網絡衝擊,是書店維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書店經營舉步維艱的日子,賀曉華深感網絡時代實體書店生存之艱。於是在書店實體店即將關門之前,她在微信上拉起了一個擁有500個書店顧客的微信群,將書店的生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


“每週星期一和星期二,書市都會上新,我會提前拍好新書的照片發在微信群裡,統計需要購書的人群再進貨。”賀曉華說,與實體店不同的是,網絡銷售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三點——首先,網上書店的優勢在於成本低廉、服務高效,買書便宜還送貨上門;其次,用戶數字化閱讀方式的轉變,付費閱讀習慣慢慢在養成,電子書及數字出版業務的快速發展;最後,其實圖書價格的體制並不完善,圖書屬於微利產品,通過出版、發行最後分銷到書店,成本上升了不少,再加上價格戰,本來就賺得不多,還要促銷打折對抗網店,傳統書店的銷售和利潤都在下降。“網絡銷售是大部分傳統行業的轉型方向,書店也不例外。”賀曉華說。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買書的小朋友


賀曉華說:“之前開實體書店的時候,由於房租、人工費種種原因,折扣不可能很高,所以競爭力是有限的。但是線上銷售就不一樣了,費用降低了,所以折扣就提高了。”賀曉華說,在自己的圖書銷售群裡,小說售賣基本上都是8折,這樣的價格,對於客人來講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吸引力了。


賀曉華介紹,除了買書有折扣,自己也搞起了購書免費送到家的服務,新都城區的顧客只要買書,自己都會送貨上門。“疫情期間我兒子在家,平時送書的事情他就包攬了。”賀曉華說,買書的顧客遍佈新都城區的和街鎮,自己目前已經和快遞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新都主城區外的地區,會以快遞的形式將書籍送到顧客的手中。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實體店停止營業、拉起微信群、開始線上銷售,短短一週的線上銷售中,勤為徑書店的營業額接近5000元,較之以前實體店時期有時一天都賣不出一本書的情況,已經算初步完成了轉型。


“老顧客們除了買書還給我提了不少的建議。”賀曉華說,“比如微信群裡每天晚上的整點圖書拍賣、秒殺活動,就是一個老顧客提出的,這種活動既能帶給顧客福利,也能保持群裡的熱度。”


雖然現在生意還不錯,但是賀曉華又有了新計劃:“如果只侷限於微信群銷售,那銷售面還是窄了一點。”賀曉華介紹,為了讓銷售面更寬,自己已經開始和幾位圖書經銷商朋友在開發一個專門用於購買書籍的微信小程序。“小程序還沒有正式上線,但是距離上線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賀曉華說。


從老式實體書店搖身一變成為線上書店,勤為徑書店24年的“命脈”得以延續,這個陪伴了很多新都人年少時光的老書店最終以全新的模式繼續服務於香城百姓。


書香,作為新都“三香”文化之一,有著深遠的意義。常言道,書店既是城市的文化地標,也是照亮城市未來的文化燈塔。一座城市書店的數量,代表著城市的文化繁榮度,也讓一座城市更有溫度。


儘管在社會發展中,類似勤為徑書店這樣的傳統書店多會以轉型升級的形式告別傳統的零售模式,但是卻都將保留售賣書籍這一不變的方向。


這並非悲劇,因為閱讀並沒有消失,網絡書店的火爆和網絡閱讀、電子書閱讀的風行就是最好的證據。如同汽車代替了馬車,出門行走依然是基本需求一樣。


世界讀書日 | 分享一則新都老書店的故事


書的載體一直在變

而不變的只是閱讀

今天你是否閱讀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