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甘言”

官場歷來不乏喜歡吹捧的人。當下屬時,以吹捧領導為能事;做領導時,以享受吹捧為樂事。吹捧之風盛行時,看似上下同欲,皆大歡喜,其實對領導者而言,吹捧之中隱藏的風險不容小覷。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郭遠生,就很不幸地受了吹捧之害。2019年1月,郭遠生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5月22日《中國紀檢監察報》7版刊發的相關剖析報道,專門提到郭遠生“在吹捧聲中迷失自我”。

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郭遠生如是說:“周邊人對自己的評價高了,說好聽話的人也多了,自己漸漸地也覺得確實付出了很多,組織給的各種榮譽是實至名歸,‘名’的慾望抬頭了,‘名’的後面緊跟著就是‘利’。”

觀點|警惕“甘言”

被“說好聽話的人”包圍的領導幹部,何止一個郭遠生?看看那些落馬的官員,有幾個在位時不是走到哪裡都是鮮花與掌聲?有幾個平時聽得進諍諍之言?有幾個朋友圈裡有諤諤之士?吹捧可以讓一個人鑄成大錯,可以將一個人推向懸崖,當事人的反省,當使旁觀者警醒。

觀點|警惕“甘言”

奉承話,即“甘言”也。“甘言”之害,歷代賢哲早有論述。

太史公在《史記·商君列傳》引古人言:“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大意是,虛浮不實的話如同花朵,深切中肯的話才是果實;讓人難受的規勸是治病的良藥,甜言蜜語則是害人的疾病。比喻通俗恰當,該如何選擇,無須多言。

唐代名相張九齡也說過:“讒媚之言甘,賢良之言直。甘則易悅,直則難入。”好話聽著開心,直言總是難以接受,現實多半如此,張九齡先生說的可是大實話啊。

“甘言”既然中聽不中用甚至有毒有害,為政者便當對它保持應有的警惕,多想想其後果,別讓自己“愛戴高帽,自受圈套”。

觀點|警惕“甘言”

“甘言”容易讓人心大膽壯,為所欲為

下屬與旁人無原則的吹捧,使很多官員內心膨脹,膽大包天,把對紀法應有的敬畏之心拋於九霄雲外。對這種自我感覺好得一塌糊塗的人來說,只有他想不到的事,沒有他不敢做的事。他並非不明紀不懂法,只不過在他看來,“我是頭兒我怕誰”,自己大權在握,誰都不能拿他怎麼樣。


前些年見過某個落馬官員,人稱“X大膽”,紀律法律隨意踐踏,多少錢都敢隨意花,什麼人都敢胡亂用,從來沒考慮過後果。及至身陷囹圄,方醒悟過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原來自己的頭並沒有比孫悟空還硬。這就是其當了官,自覺得了志,長期被人“捧”壞了的結果,在臺上時真以為自己本事通天,忘了權力是誰給的。

“甘言”容易讓人迷失自我,獨斷專行

很多落馬的“一把手”,都被人稱為“一霸手”。他們“霸”到什麼程度?完全搞“家長制”“一言堂”,聽不進任何意見,不給班子成員(更別說其他下屬了)任何說話的機會。如果說前一類人是不怕紀法,這一類人則是不知紀法。

“集體決策”在這類官員手上完全被廢除,別人在他面前只有唯唯諾諾的份。被人迎合慣了,一個人不自高自大才怪。他們總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都是別人應該參照的標杆。在工作中,功勞都是自己的,過錯都是別人的,自己獲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樣的人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必定是大事。

“甘言”容易讓人故步自封,不思進取

長期被奉承話包圍,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以為自己果然十全十美,天下第一。不知自己的缺點,哪有學習的動力?一個不學習的人,你叫他如何進步?如何提升?這種人只會躺在以往的成績單上沾沾自喜,被人欺騙了也不知道。

戰國時代的齊宣王就因為喜歡恭維奉承,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齊宣王喜歡射箭,自以為力大無比。他和武將比試拉弓,一武將假裝拉不動,另一武將則只拉了一半便表示“強弓,足九石矣,非大王神力而不開”。最後,齊宣王喜滋滋地把弓拉開了,群臣紛紛喝彩稱頌。事實是什麼呢?齊宣王拉的弓,其實不足三石。但在屬下們的忽悠下,他到死都以為自己是能拉九石弓的大力神,卻不知身後貽笑千古。

你看,一個人如果遇上的都是這樣的同僚、下屬,哪還有進步的空間?丟人現眼的機會倒多得很。

觀點|警惕“甘言”

“言之大甘,其中必苦”。不負責任的吹捧,只會讓人或栽跟斗,或鬧笑話,實在沒什麼好處。對於溢美之言,當有所質疑,提高警惕,多想想說話者的出發點,方不至於“聽之者惑,觀之者冥”。對明智者來說,與其任由廉價的讚美氾濫,不如來點貨真價實的批評,使自己的頭腦經常清醒,讓自己的內心逐漸強大。

摘自 | 《領導文萃》2020年4月上

稿件來源 | 《雜文月刊》

作者 | 李偉明

責任編輯 | 蕭源

新媒體編輯 | 少時

觀點|警惕“甘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