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威海

威海,

一座悠悠的海邊小城,

它清新、淡然、寧靜,

卻充滿著向上的生機活力,

它好似年輕、朝氣,

卻擁有著深厚的

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環翠樓

讓我們一起感受、觸摸

找回威海的城市記憶。

今天,請繼續收看

第七篇章

海星學校(現 鯨園小學)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地址:文化路5號

原用途:教會學校

現用途:鯨園小學辦公樓、教學樓

建造年代:西樓1921年,東樓1932年

保護等級:省級文保單位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海星小學教師及教學樓(1920年代)

1907年,威海的法國天主教方濟各會創辦了專收中國男孩的聖·約瑟夫羅馬天主教學校(Thest.Joseph's Roman Catholic mission School),又名海星學校。起初由哈勒姆(Hallam)神父主持校務,主要教授基礎漢語和基督教義,當年只招到10名學生。1914年增至20名,1924年猛增至151人,1925年為241人,1927年達到英租時期的最高峰264人。1928年該校還在鹽灘設立分校,有學生22人,1929年達到26人。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來海星小學參觀考察的外籍學生(1930年代)

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後,海星學校仍由方濟各會管理。不過校長已改為中國籍方濟各會的修士。學校的宗教色彩濃厚,聖經是必修課,每逢宗教節日,要求全體學生都參加,而且要求學生禮拜天進教堂。同時該校也引進了西方近代教育體制和教學內容,教學質量較高。空軍戰鬥英雄、前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王海,著名漫畫家畢克官,著名歷史學者戚其章,威海地方史專家劉德煜,都曾是該校這一時期的學生。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梵帝岡紅衣主教察視海星小學(1930年代)

抗戰勝利後,民主政府接管了海星學校、明星女校,並將兩校合併,1948年改稱鯨園小學。

現在保留下來的只有兩幢樓房。其中,西面一幢建於1921年,佔地164平方米,建築面積330平方米。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更名鯨園小學後的教學樓(1960年代初)

東面一幢1932年開工修建,1934年竣工,由威海德盛作坊承建。佔地面積352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該樓是當時市內唯一的四層樓房,磚混結構,建築平面為長方形。

兩棟教學樓由鯨園小學使用至今,現保存完好。

威海城市記憶——老建築(七)

▲鯨園小學大門(1960年代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