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給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全球最發達經濟體紛紛採取應對措施,數百萬民眾接受隔離。此次疫情將導致重大的人員損失;為遏制疫情蔓延所付出的艱苦努力,也會相應帶來沉重的經濟代價。糧食危機、政治危機、軍事衝突、社會穩定及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風險概率日增。據《2020全球風險報告》預測,未來一年國內和國際分化風險以及經濟放緩風險將進一步加劇。78%的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經濟對抗”和“國內政治分化”風險將在2020年進一步增加。ohnDrzik,Marsh&McLennanInsights主席認為: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對抗進一步加劇,在應對某些關鍵的全球性問題上,全球各國的緊迫感不斷增強。”


全球專家還認為,極端高溫天氣、自然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旨在破壞運營和基礎設施或者竊取數據/金錢的網絡攻擊風險也將進一步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調查的10年展望內容中,按照概率排序的

全球五大風險全部為環境風險,為歷年來首次。這五大風險包括,帶來財產損失、基礎設施損失及人命喪失等重大損害的極端氣候事件;政府及企業採取的氣候變化緩和與調整措施的失敗;人為環境破壞及災難,包括環境犯罪,如土壤破壞及放射性汙染;將對環境帶來不可逆後果的主要生物多樣性損失及生態系統崩潰;導致人類及工業資源的嚴重枯竭以及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及地磁暴等主要自然災害。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全球氣溫升高超過1.5度將有災難發生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的研究報名稱,世界現在完全偏離了軌道,正朝著3攝氏度的目標前進。但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超過1.5攝氏度將危及地球的宜居性。而1.5攝氏度的“門檻”可能會在短短10年內,也就是2030年超過。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


風險展望:未來十年的環境風險受到更多關注


在過去十年中,人們對環境風險的擔憂一直在上升。在調查的未來十年風險展望部分,環境風險首次佔據發生可能性最高的長期風險的前五位,而在影響力最大的長期風險中,環境風險則佔了三席。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資料來源:2020全球風險報告


報告認為,這說明世界不能坐等地緣政治無序狀態的迷霧自動散去,“顯然需要採取多個利益相關者協同合作的方式降低風險”。環境風險居首報告稱未來10年按照發生概率排序的前五位風險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如洪災、暴風雨等);氣候變化緩和與調整措施失敗;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地磁風暴等);重大生物多樣性損失及生態系統崩潰;人為環境損害及災難。


同時,未來10年按照發生影響嚴重性排序的前五位風險為:氣候變化緩和與調整措施失敗;大規模殺傷武器;重大生物多樣性損失及生態系統崩潰;極端天氣事件(如洪災、暴風雨等);水資源危機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應對全球災難


研究表明世界發展的五大趨勢:不斷加劇的收入和財富分化,不斷變化的氣候,日漸嚴峻的社會兩極分化,日漸嚴重的網絡依賴性,老齡化人口。塑造世界風險的五大重心

:首先,持續低迷的增長與高負債和人口結構的變化造成了一個容易導致金融危機和不平等狀況日益加重的環境。與此同時,腐敗之風和短利主義盛行,再加上經濟增長收益分配不平等,這一切都在表明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或許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世界秩序變得更加多極化,使得全球合作面臨沉重壓力。然而,就在此時,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經濟,以及商業經營方式。正當人們竭力重申因全球化而變得模糊的身份之時,決策正越來越多地被情緒左右。


持續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所帶來的風險,包括民主制度所面臨的挑戰,公民社會空間日漸緊縮,以及過時的社會保障體制。與第四代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興技術相關的風險,以及與此關聯的監管挑戰。全球合作減少並更加傾向於內向型發展,而這些威脅也帶來了應對全球風險及其背後趨勢的機遇。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圖1.世界風險-趨勢關聯圖


未來一段時間內,地緣政治危機仍將成為影響世界政治局勢的焦點所在;1:大國在焦點地區和熱點問題上的妥協與衝突有可能直接影響地區或某一國家的政治局勢走向;2: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仍顯不足,“弱復甦”態勢仍將持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啟動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將是大部分國家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3:全球衛生安全新冠疫情突發多因素影響各國政治和安全局勢。未來一段時間內,多種因素相互疊加,將持續影響區域及各國政治和安全局勢。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世界兩個超級大國


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保護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下,加強和促進國際合作是其中最關鍵的解決方案。此外,當包括5G、人工智能和智能製造在內的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需要運用更靈活、更具適應性的監管制度和風險管理方式來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網絡攻擊。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貧富差距的飛速加劇,我們需要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以適應當今自動化水平更高和預期壽命延長的社會。


《2015-2030年仙台減少災害風險框架》是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具有前瞻性和注重行動的2015年後減少災害風險框架,提出的未來15年全球七大減災目標是:


1:大幅減少全球災難死亡率;大幅減少受影響的民眾人數;減少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相關的經濟損失;

大幅減少災害給關鍵基礎設施帶來的損失以及對基本服務的干擾,其中包括衛生和教育設施;在2020年前增加制定了國家和地方減災戰略的國家數目;促進國際合作;增加獲得多災預警系統和減災信息和評估的機會;


2:成果文件中通過的四大優先行動事項包括:瞭解災害危險;加強減少災害的治理工作,以對災害危險進行管理;投資於減災,以增強抗逆力;加強備災,以開展有效應對行動;加強恢復、復原和重建工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宣佈了一個新的為期十年的全球計劃,以支持各國在減輕災害風險方面做出的努力。本項目將以五十個國家為對象,十年為期,聚焦五個重點領域:風險意識與預警機制、風險導向的治理模式、防災、抗逆力建設以及地方/城市減災。


未來我們仍要面對的風險值得全球精英和大眾關注


未來世界風險及其格局演變


圖2.世界風險格局演變(2008-2017年)


地緣政治動盪


很多國家的政治出現分化和“倒退”,國際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些動盪可能持續存在,導致各國在關鍵優先領域的合作努力受到挑戰。


經濟風險


隨著大國之間經濟對抗的日益加劇,全球經濟呈現出一致放緩的跡象。


氣候問題應對不足


自然巨災頻發,其造成的影響也愈加深遠,在此背景下,國際公約的約束力不強,給投資者和公眾的行動帶來了壓力。對於各國來說,2020年是關鍵的一年,各國應當以此為契機加速實現重大減排目標並推動適應性投資蓬勃發展。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影響


許多生態系統都在衰退甚至面臨滅絕的風險。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將給社會、經濟和地球健康帶來不可逆轉的後果。


技術治理不足


新興技術風險可能破壞社交網絡、危害經濟穩定、加劇地緣戰略競爭並給國家和國際安全帶來壓力。要更好地應對系統性風險,需要在各個層面對技術治理實行重大調整和更新。


艱難運行中的衛生體系


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人口和技術趨勢正在使全球衛生體系承壓。雖然變革性技術、藥品和保險可以改善醫療保健水平,但它們也帶來了新的風險,迫使人們不得不做出新的權衡取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