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漢光武帝劉秀自南陽起兵,反新莽、撫河內、鎮河北、掃關東、定隴右、平巴蜀,至一統天下,歷時14年,可以說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劉秀身負一統華夏之豐功,雲臺二十八將也因跟隨劉秀而名留青史,被後人所敬仰。

劉秀擁有開國皇帝之實,但為什麼他沒有另立國號,而是選擇沿用漢朝國號,只甘願做一箇中興之主呢?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羚羊說,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促使劉秀只能選擇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一、社會思潮

孫中山先生名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新朝末年的天下大勢是什麼?

那就是人心思漢,漢室當興。反新復漢是公元1世紀的時代命題。

彼時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期盼恢復漢朝統治的思潮,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牽強附會,更不是人為炮製的宣傳口號,而是真正的符合當時中國人民的迫切需求。究其原由有三:

(一)反新復漢是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的迫切需求

起初王莽篡漢,西漢的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選擇了與王莽同流合汙,紛紛棄漢從新,做了漢奸的勾當。

他們此舉是為了什麼?

當然是希望王莽建立的新朝能帶給他們新的利益,退而求其次,也要保障他們的利益不受侵害。

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王莽改制第一個就拿他們這些“合夥人”開刀,這一下徹底擊碎了這些漢奸們的春秋大夢。

被網友譽為“穿越者”的王莽,他的改制願景是美好的,可惜他低估了這些漢奸們的不要臉程度。

他們能棄漢從新,也就能棄新從漢。

於是這些曾經賣漢求榮的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搖身一變,成為了曲線救國、忍辱負重的“愛國者”

他們有錢有勢,或在明裡或在暗裡推動了反新復漢的革命浪潮。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二)反新復漢是漢室宗親集團的迫切需求

王莽是中國古代政治陰謀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手段極為隱晦與高超。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王莽在篡漢之前,通過誅殺自己的3個嫡出兒子,證明了自己是一個道德上沒有絲毫汙點的儒家楷模,於是朝野鹹服。

而後他利用魏郡王氏是漢室外戚的姻親關係和大儒的名望造勢,成功地對漢室宗親們進行了政治詐騙,通過極其繁瑣的禪讓程序,取得了新朝開國皇帝的合法道統,成功篡漢。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坐穩帝位的王莽,終於撕下了偽善的面具,露出了自己本來猙獰的面目,一面大封其王氏宗族及親信,多達395人,一面將劉氏宗族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廢黜,此舉終於讓王莽這位政治陰謀家的狼子野心暴露於世人眼中。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於是全國各地的劉姓漢室宗親高舉反新復漢的大旗,成為新朝末年農民起義中的主要力量之一。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三)反新復漢是底層老百姓的迫切需求

西漢末年,雖然朝制腐朽,底層老百姓的日子還勉強算過的下去。

但到了新朝,由於王莽改制中幣制改革的出現,導致全國爆發了金融危機,將大多數底層百姓家庭的財富劫掠一空。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王莽改制,還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的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因此招致各族不滿,他們紛紛拒絕臣服新朝。

於是王莽發動戰爭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民族,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成千上萬的邊境百姓因此死於非命。

到了新朝末年,蝗災頻發,米價更是炒到了每斛要黃金一斤的天價。天災逢人禍,流民四起,人人相食的慘狀史不絕書。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面對災情,王莽無計可施,竟然派人教在關中落難的饑民“煮木為酪”,這真跟今天的特朗普教美國民眾注射消毒劑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措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人都是異想天開,不負責任。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這樣悲慘的生活,使人們越發懷念漢朝雖然清苦但安穩的時光,當反新復漢的社會思潮席捲而來,各地起義軍揭竿而起,底層老百姓們爭相擁簇。

所以當劉秀一統天下後,他依然選擇沿用漢朝國號,不僅符合時代的命題,還滿足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期盼,是順應社會思潮的體現。


(二)漢室宗親

漢室宗親一直是大漢王朝的一股強有力的社會力量,曾經能和長安分庭抗禮,漢景帝時期著名的“七王之亂”就是明證。

漢室宗親的力量為什麼這麼強大呢?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因為漢王朝的地方行政體系是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在這種制度下,漢室宗親和朝廷委任的官僚共同擁有了管理地方的權力。只要制度不改變,漢室宗親就一直有能量,想想三國時期的群雄割據,劉備、劉焉劉璋父子、劉表等漢室宗親的力量依然強橫。

漢武帝時期,運用推恩令之策,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漢室宗親在地方上的權力,使之不能與長安相抗衡。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漢室宗親依然可以在地方上作威作福,與地方豪強勢力不遑多讓。

正是由於這一現實原因,在王莽篡漢後,王莽一直無法剿滅漢室宗親的勢力。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劉秀本人就是南陽漢室宗親出身,所以劉秀打著漢朝的旗號,不僅能回應人們對於反新復漢的期待,更能依此招攬人才擴充自己的實力,這是他的“光環”,但同時也是他的束縛。

這也決定著劉秀不可能輕易地捨棄他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和高舉漢朝旗號所帶來的政治效應。

此外,劉秀一統天下也藉助了其他漢室宗親的力量。

拋開劉秀自己本家南陽漢室宗親的勢力不談,劉秀之所以能在河北站穩腳跟,是因為娶了郭聖通,成功與真定王劉楊的河北漢室宗親勢力聯姻才得以實現。劉秀也藉此擺脫了更始政權和綠林軍的掣肘,從而自成一方勢力,不用依附於他人。

正是藉助了河北漢室宗親的力量,劉秀才能迅速地瓦解與兼併在邯鄲稱帝的王郎勢力,盡收河北大半之地。沒過多久,赤眉軍攻破長安,更始政權和綠林軍勢力覆滅,但彼時天下還有十四位諸侯,與劉秀分庭抗禮。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稱帝者三人:

在長安稱帝的建世帝劉盆子(傀儡皇帝,實權為赤眉軍首領樊崇所有);

在六安稱帝的淮南天子李憲;

在成都稱帝的成家皇帝公孫述;

稱王者六人:

北京的燕王彭寵;

商丘的梁王劉永(漢室宗親);

濰坊的齊王張步;

襄陽的楚黎王秦豐;

漢中的汝寧王延岑(曾割據關中自稱武安王,後投靠公孫述);

重慶的翼江王田戎(曾割據宜昌,後投靠公孫述);

割據者五人:

割據河西的竇融;

割據隴右的隗囂;

割據臨沂的董憲;

割據南陽新野的鄧奉;

割據南陽方城的董沂;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劉秀為平定這十四位諸侯,歷時十二年,其中在勢力遍佈全國各地的漢室宗親們出力甚多。

劉秀一統天下後,為了保住他們的既得利益和特殊的宗親地位,從而選擇繼續沿用漢朝國號,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迫於現實壓力的政治妥協。

這一點可以從劉秀廢后的事件中看出。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是劉秀青年時期的夢想,劉秀與陰麗華也是中國歷史上令人豔羨的恩愛帝后CP之一。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陰麗華是劉秀的原配妻子,可是劉秀稱帝后,他的皇后卻是郭聖通。劉秀想廢掉郭聖通,立陰麗華為皇后,數次都未成功,這些都是迫於漢室宗親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的政治妥協。

直到劉秀一統天下之後的第五年,他才終於立心愛的陰麗華為後,為了這一刻劉秀已經等了整整十七年。

三、讖言之說

劉秀被網友譽為“位面之子”,這是因為“劉秀當為天子”的讖言,早在劉秀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在天下流傳。

其中新朝的大臣劉歆還為了這讖言改名劉秀,結果被王莽誅殺。

由於這個叫“劉秀”的掛掉了,於是天下人解讀“劉秀當為天子”這句讖言說的不是名字叫劉秀的人當為天子,而是劉氏中有俊秀之人當為天子。

於是改名字的沒有了,改姓的出來了,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河北王郎,他改姓劉,冒認自己是漢室宗親。

那全國各地的漢室宗親本來就姓劉,更加覺得這個讖言說的就是自己,比如劉秀的親哥哥劉演和族兄更始帝劉玄、梁王劉永等等。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其實就羚羊估計啊,這劉秀在早年間聽到這個讖言並沒有當真,但在前面這幾位都去世之後,尤其是在劉秀平定河北之後,有人獻上《赤伏符》一書,天書裡稱“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劉秀這才慢慢相信自己正是應那天命之人。

這點從劉秀在定都洛陽之後,立馬就把讖緯之學選入洛陽太學的必修課程中可以看出,劉秀是真的相信了讖言的力量。

此外,劉秀定東漢為火德,服尚赤(故東漢又被稱為炎漢),也可以證明。

要知道西漢自漢武帝之後,定漢朝為土德。按常理來說,劉秀既然繼承了漢朝衣缽,當然要繼續選擇土德才合情合理,然而他卻力排眾議,更土德為火德,這跟《赤伏符》的讖言中提到的“修德”有莫大的關聯。

也正是因為劉秀相信讖言之說,所以劉秀只是選擇更換了漢朝的“德”,卻沒有選擇更改漢朝的國號,只甘願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今天的人們對於讖言之說當然會把它當做過耳之言,覺得不可信。

但古時的人們可不一樣,而且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讖言往往最終都得到了應驗,比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代漢者當塗高”、“唐三世之後,女主武氏代有天下”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讖言能給當事人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

人有野心不一定能成事,但是人沒野心一定成不了事。正因為讖言能給這些有野心的當事人正面的精神激勵,使他們較於常人精神更加堅定,從而比常人更易獲得成功。

其實最初編造“劉秀當為天子”讖言的人,羚羊估計他也沒有想到最後真有一個叫劉秀的皇帝出現,但是這句讖言卻給了劉秀一個人生的努力方向,這激勵著劉秀朝著皇帝之位一步步邁進,最終應驗讖言之說。


劉秀為什麼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其次,對於當時民智未開的普通老百姓來說,當他們發現了一個真如讖言所說的人出現後,他們會天然的服從他。

這是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天下尊崇與推廣西漢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思想所致,到新朝末年時,這種思想早已是根深蒂固,所以這也是劉秀稱帝之後,能民心所向的原因之一。

正是由於這兩方面的作用,導致了即使劉秀已經一統了天下,但是還依然重視讖言之說,劉秀這樣做其實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這麼多年來的艱苦奮鬥一個交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

綜上所述


因為社會思潮、漢室宗親、以及讖言之說三方面的原因,劉秀最終甘願放棄開國皇帝的身份,而選擇只做漢朝的中興之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