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歐陸均勢戰略"的成敗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文|坎特伯雷大主教


01魯爾危機的發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歐洲,尤其是西歐經濟的影響極為劇烈,其中,作為協約國與同盟國集團交戰主戰場的法國北部,更因是戰區,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至於這一過程中,法國儘可能集中一切剩餘社會資源服務於軍事的做法,也無異於是殺雞取卵,所以當德國投降的消息剛傳來不久,法國戰時經濟體系的一系列弊端就凸顯了出來,將這個國家推向新的危機當中。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為了恢復由於戰爭蹂躪而虛弱不堪的國民經濟,法國政府一方面向美國借款,以緩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則把自己的債務壓力,試圖轉嫁到戰敗國頭上。可是,由於協約國干預蘇俄內政的軍事行動遲遲不見結束,法國的財政仍未完成全面的的轉型與恢復,相反支出仍不見縮減。因此,剝削戰敗國的做法,成為了其唯一之選。

作為中歐強國的德國,一直是法國在戰後索取賠償的重點對象,這不僅僅是因為雙方之前你死我活的戰爭所造成的隔閡,還與其世仇有著不小的關係。所以在凡爾賽和會上,法國對於壓制德國的方案草擬極為積極,法軍元帥福煦甚至抱怨說,對德國的懲罰之輕,無異於是二十年的休戰。

福煦的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德國的工業體系並未因此受到多少影響,可是,鉅額(尤其數目還不明確,容易變成無底洞)賠款,畢竟讓柏林方面有些為難,因為同法國相對穩定的政局相比,此時德國剛剛從內戰中緩過勁來,而其社會上大量的為生計所迫的復員軍人,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掀起滔天巨浪,所以花費一筆資金來安撫這些人極為必要,而這自然也加重了德國財政的負擔,

何況他本不寬裕。所以柏林政府近乎於苦苦哀求協約國集團,儘量減輕對自己的賠款。

法國人可不管這些,他們認為德國人不是沒錢還,而是根本不想還,所以才強調國內各種困難做推脫。因此,在1923年1月,法軍聯合比利時軍隊,進入德國當時最先進、也最龐大的工業園區魯爾區,將這裡的技術工人連同機器設備一併扣押,要求柏林政府儘快還款。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02英國不滿法國出兵行為,暗中支持德國

法國人出兵德國這一消息,很快震動了大半個歐洲。其中最感到不滿的,就是曾為法國一戰盟友的大英帝國。在戰爭中,英國陸軍由於倉促擴充,經驗不足,也傷亡很大,可是在倫敦方面看來,同盟國的海軍已經被瓦解,短期內不會對自己的海洋霸權構成威脅。而法國對於德國的無限壓制,很有可能導致歐陸局勢的失衡,原先戰前法德相互牽制的局面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法國獨霸西歐,而且他身後還跟著剛剛取得獨立的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凡爾賽和約也可視作是法國建立中歐軍事集團的產物)

對於英國來說,拿破崙時代法國崛起的往事,距離一戰並不遙遠。所以眼下的當務之急不是夥同法國一起剝削德國,而是努力讓兩個歐洲陸軍強國相互牽制,這樣自己就可以無所顧忌的掌控海洋霸權,此乃英國的"歐陸戰略"。

現在,法國強行佔領魯爾區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英國的不滿,法軍和比軍的聯合行動,不但是在他反對的前提下進行的,還可能預示著法國成為挑戰自己傳統戰略的潛在敵人。於是,英國方面暗中支持德方柏林政府要求減少賠款等要求,以報復法國出兵佔領德國工業區的做法。

法國政府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這樣做有多麼不明智,魯爾區的工人面對法軍要求恢復生產的命令反應冷淡,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已經得到了本國政府的暗示,那就是消極抵制法軍的武裝佔領,而他們怠工的做法不但不會招來懲罰,反而會得到魏瑪政府的補貼。不幹活還有錢拿,誰不願意做呢?法軍總不能因為其不做工,就直接刺刀見紅吧?法國士兵與德國工人就這樣對峙起來。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今日德國魯爾工業區)

03英法嫌隙擴大

英國人看到法軍的佔領沒有達到索取賠款的效果,自然是暗中竊喜,於是,他們施展兩面手法,一面假裝關心法國的困境,勸說其撤回大軍,另一面則拉攏德國,使得其能夠扮演自己制衡法國的棋子角色。英國人的這種做法很快讓法國感到不快,而德國人由於自己的財政壓力短期內未見減輕,也對英國人沒增加多少好感。英法矛盾的種子由此種下,直到納粹德國入侵法國的戰爭爆發,雙方相互指責達到高峰。


04美國勢力的滲透

法軍由於從柏林方面榨取不到更多賠款,還得給自己的佔領軍開支埋單,所以匆忙撤退。當法軍離開後不久,有巴黎方面代表參與的涉及德國賠款的委員會就提謀求制定一個解決方案,以緩和法德之間的對立情緒,順便挽回法國的顏面。

此時,因一戰而受惠的美利堅合眾國,也從法軍佔領魯爾區危機中,看到了擴張自己勢力的機會。美國銀行家道威斯就應賠款委員會的請求,聯合一批歐美金融大腕向德法政府提出貸款給德國,以彌補法國經濟損失的辦法。這套方案很快得到了雙方的認可,不過美國人也是無利不起早,美國資本家藉助這個機會,一定程度上滲透進了魏瑪德國的財政體系。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道威斯以後,楊格等資本家仿而效之,都把德國和法國的經濟糾紛當做一筆生意來做。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英國人的暗中支持與美國人公然的干預,使得原先困擾德國人的賠款重負,成為了自己擺脫戰敗國的陰霾、重新迴歸西方主導下的戰後國際新秩序的良機。在美國資金的援助下,德國不但一步步將崩潰邊緣的經濟拉回到了安全區,還在英美等國的認可下加入國聯。英國人扶植德國制約戰前盟友法國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至於法國內閣也因出兵魯爾區未得到實際利益而備受指責,匆忙下臺,法國內部重又陷入到無休止的權力鬥爭當中。


05"大陸均勢戰略"的副作用

不過,英國"歐陸戰略"見效的背後,卻是以犧牲與法國合作關係和將美國人勢力引入歐洲為代價的。二戰後英國追隨美國,遊離於歐共體之外的外交方針,從此可見端倪,而英國人所未能想到的是,法軍佔領魯爾區的影響並未因法軍撤出而結束,反而成為了國內民粹主義抬頭的動力。而1929年經濟大危機的到來和持續惡化,也讓英國曾費盡心思構建的歐陸格局,再度出現逆轉,西歐諸國幾度劍拔弩張,不過這一次,曾經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法國,由於之前佔領魯爾區的行動未得到英國支持,所以對德外交愈發消極,例如法國政府在納粹勢力的上升面前無動於衷,即是顯著的例子。而此時,英國的張伯倫政府還在為法德相互勢均力敵的表象而沾沾自喜呢。

賠了夫人又折兵:從魯爾危機看英國

(英國首相張伯倫,左一)

在魯爾危機中,英國人苦心營造的歐陸均勢戰略,並沒有減緩英國自一戰以來的衰落趨勢,反而沉重打擊了傳統盟友法國的信心,而德國因英國的暗中支持,不但在對協約國賠款一事上增加了迴旋餘地,還利用英人戰略均勢的需求,逐步走上了重整軍備的道路。至於美國勢力的滲透,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英國對於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使得英國由原來的獨大格局,被英美平起平坐所取代。因此,英國在魯爾危機前後的舉措可以說是弄巧成拙,賠了夫人又折兵。

參考文獻: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世界現代史上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