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引言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讀起來是不是琅琅上口,勾起了你小時候的回憶。沒錯,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背的《百家姓》。說起姓氏,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但你瞭解它的起源,知道它的含義嗎?下面就是官方給出的定義。

姓氏: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百家姓中的文化圖騰

我國現有姓氏見於文獻的有多達5600多種,這其中有單姓,也有複姓,其中較為常用的就有一百多種。姓氏文化可以說是我國的獨特文化,其歷史也是源遠流長。每個姓氏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和千古流傳的名人。而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個姓氏,它所創造的記錄至今沒有被打破。這個姓氏稱帝稱王者多達66人,他們所建立的王朝統治時間長達650多年。時至今日,使用這個姓氏的人已經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排名第四的超大人口,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這個姓氏就是“劉”姓。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劉”姓中的佼佼者和“劉”姓的起源。

大漢王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劉邦

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公元前256年,一個年輕婦人在大澤岸邊休息,在夢中與神交合。這個時候風驟雨狂,電閃雷鳴,劉太公去看的時候,正好看到一個蛟龍趴在她的身上。過了不久,有了身孕,在這一年的十一月產下了高祖。

這是《史記·高祖本紀》裡面的故事,看了是不是覺得有點扯,漢高祖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真的是一點也不顧及劉太公的臉面啊。我估計著這是高祖在報復劉太公,誰讓他當年對劉邦看不上眼呢。不過這也是當權者的慣用手段,為了給自己塑造一個“天命所歸”的形象。試想哪朝哪代皇帝不盼個祥瑞什麼的,沒有也要造出一個來。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

漢高祖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斬白蛇起義”,與西楚霸王項羽逐鹿天下了。很多人對劉邦不瞭解,就覺得他是一個痞子,小混混,一個遊手好閒,出身低微的人。這樣的一個人要才學沒有,要勇武也沒有,論出身更是無話可說,最後卻能夠定鼎中原,實在是不可思議。而項羽則是一個悲情英雄的形象,他出身高貴,勇猛無匹,力能扛鼎,而且用情至深,這樣的一個人物放在哪部劇中都是妥妥的男一號,但是現實中卻是兵敗烏江,自刎而死。兩相對比,是不是感覺落差有點大,令人難以接受。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劉邦的自謙產生的錯覺。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是劉邦建國後在洛陽與諸臣宴飲時說過的話,至今廣為流傳,為人所熟知。這些話就被人當成了證據,說劉邦文不成武不就,你看看還是他自己說的。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只不過被人選擇性忽略掉了。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知人善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劉邦用起來卻是得心應手。試問又有幾人真的能夠說到做到。要知道,劉邦起兵的時候已經47歲了,而他的對手項羽才23歲。這樣的一個年齡,已經是“毛髮日益微,氣血日益衰”的年齡了,古代人的壽命又沒有現在那麼長,而劉邦卻能夠克服種種艱難困苦,最終功成名就,你說說這是不是奇蹟。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霸王烏江自刎

與項羽相比,劉邦的出身可謂低矣。他只是秦朝龐大官僚體系裡的一個小小螺絲釘,一個可有可無的泗水亭長。但就是這樣一個草根人物,結束了自黃帝以來,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朝長達三千年的貴族血緣統治。使得“家天下”的局面得以終結,而通過個人奮鬥而“王天下”成為現實。不得不說劉邦給了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幻想的可能。

東漢王朝的締造者-劉秀

說起東漢光武帝劉秀,可能很多人都是一臉懵,因為劉秀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說起歷史上的明君雄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而光武皇帝劉秀和他建立的東漢王朝,卻只能默默的躲在黑漆漆的角落。但是知名度不高並不代表劉秀的能力不強,恰恰相反,不管是個人能力、領袖魅力乃至文治武功、情感生活,劉秀的所作所為都是可圈可點、無可挑剔。

劉秀在長安遊學的時候,看到負責守衛皇城的執金吾(禁軍首領)出巡,聲勢浩大,威風凜凜,就感慨道: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後來劉秀果然娶到了陰麗華,並與之攜手一生。劉秀用情至深,且專一,這在封建王朝簡直是難以想象。《後漢書·光武帝紀》對他的形象有這樣的描述:“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這樣的人簡直是毫無槽點,又沒有什麼八卦可以挖掘,知名度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袁弘飾演的劉秀,形象蠻符合史書所描寫的形象

說起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就要說到劉秀的成名之戰-昆陽之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秀在哥哥劉縯的率領下也起兵造反,不久後加入了綠林軍。這邊王莽知道後就派了王邑率軍鎮壓。而昆陽作為當時的一個戰略要地,就首當其衝的成了王邑要征討的目標。

不幸的是劉秀當時也在城中。王邑率領了號稱有四十萬(這個數據明顯誇張了,不過保守估計也有十萬)的大軍奔赴昆陽,而此時的昆陽城中只有區區七千人,而且還是綠林軍的人。這些人知道王邑進攻的消息後嚇得屁滾尿流,都想著趕緊撤吧。這個時候當時還只是一個偏將軍,平日裡為人低調到塵埃裡的劉秀站了出來,並且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劉秀把昆陽城的形勢分析給了眾人聽,意思就是守城是死,逃跑也是死,與其這樣不如和敵人拼了,還有一線生機。還提出自己出城去搬救兵。也是上天庇佑劉秀這個“天選之子”,此時的昆陽城外已被重重包圍,昆陽城內的眾人就是想跑也沒地兒跑了,只得同意了劉秀的建議。

這邊劉秀趁著敵人的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圍好,率領了十幾個親信衝出城去搬救兵。但是到了定陵、郾城後,當地的將領聽後只是一個勁的搖頭,這可是有去無回的賠本買賣呀,誰敢去?劉秀看到後,又開始了自己的說教,擺事實講道理,說如果他們不去救援昆陽,那王邑攻破昆陽後馬上就會回守宛城(今河南南陽),而這些將領又都是宛城人,到時候就是想回去也回不去了。聽到這裡,眾人才同意了劉秀的調遣,去救援昆陽。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昆陽地勢圖

到達昆陽城外的劉秀一反常態,一馬當先,直取敵營,斬殺了敵軍數十人。別的漢軍兵將看到後就很詫異,想著劉秀平時裡不吭不響的,今天怎麼跟吃了槍藥一樣這麼猛,心裡不服輸,也衝了上去。就像李雲龍說的“亮劍精神”一樣,狹路相逢勇者勝,劉秀率領著七千援軍在敵人十萬大軍的圍困下,如入無人之境,斬殺了首級上千,直衝到了昆陽城。

而王莽這邊的大將王邑也是昏了頭,先是不準昆陽城內守軍投降,逼的人家只得視死如歸,又不同意手下謀士的建議,放鬆一個城門的圍攻,在漢軍伺機逃跑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結果好幾次大好的機會被白白浪費。劉秀率領援軍回援後,又想著一鼓作氣把劉秀給消滅掉,就親自率領自己的護衛軍一萬多人去進攻劉秀,還下令別的軍隊不得上前幫忙。結果沒想到把自己給作死了。

王邑這邊的新軍由於已經打了半個多月了,早已經是人困馬乏,兵衰將疲,而劉秀這邊則是生力軍,又是跳出來的敢死隊,雖然只有三千人,但是虎虎生威,所向披靡。這邊劉秀一馬當先率領眾人來回衝殺,一下子把新軍給打蒙了,周圍圍觀的別的軍隊也蒙了,這個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還在沉思中呢,王邑的親軍已經是陣形大亂,四散而逃了。就這樣,劉秀解了昆陽之圍,並且揚名天下,真真正正的走到了舞臺的中央。

後來劉秀在出巡河北的時候又聚齊了後來的“雲臺二十八將”,他們一起開創了東漢王朝的盛世。並且打破了“可以同患難,不能同富貴”的魔咒,同劉秀一起打天下,建立不世功勳的那些良臣猛將基本上都得以善終。史書有載“名臣雲集,驍將雨聚。君臣同心,始艱危,終克定。”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都是難能可貴的。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雲臺二十八將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這種感覺,那就是劉邦和劉秀有這樣的相似之處。劉邦是被世人所誤解,而劉秀是被世人所忽視。而劉秀之所以被人忽視,恰恰是因為他太完美了,在他的身上簡直找不到任何讓人吐槽的地方,他的為人處世也是極盡完美,沒有讓人八卦的動力。要知道,人性總是喜歡尋找別人的缺點,這樣才能給自己的內心一個平衡。憑什麼你那麼完美?這樣的人肯定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樣的人確實不存在。

“劉”姓的起源

·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帝堯的後裔劉累(御龍氏)。劉累生於夏朝後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 。後來,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這個姓氏所建立的王朝,其帝王之多、時間之久,堪稱奇蹟

·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外族的改姓,這其中包括西漢初年的賜姓,漢朝、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匈奴改姓,北魏時期的獨孤氏改姓等等。

發展至今,劉姓已經是我國排名第四的姓氏,有人口六千多萬,這樣的數量放在國外已經是一個國家的體量了,你說有多驚人。

結語

東、西兩漢長達410年的悠久歷史,使得“漢人”這個稱呼流傳至今,並且形成了我國乃至全世界最龐大的一個民族-漢族,這其中的淵源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挖掘。現如今中華姓氏要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這是一件很令人感慨的事情。姓氏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特色文化,是我們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去傳承,去了解,去傳播,讓我們一起來加油吧,行動起來,把屬於你的姓氏的獨有的故事、文化來將給大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