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讓我們寬容地待世界


讀書讓我們寬容地待世界


人人都說讀書好,一本適合我們的好書能讓我們身心愉快,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變得更加的充實。讀書更能陶冶個性。不僅如此,讀書可以剷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礙,正如適當的運動能夠矯治身體上的某些疾病一般。例如,滾球有益於腎臟;射箭有益於胸肺;散步有益於腸胃;騎馬有益於頭腦等等。

因此,假若一個人心神散亂,最好讓他學習數學,因為在演算數學題目的時候,一定得全神貫注,如果注意力稍一分散,就必須得再從頭做起。假若一個人拙於辨別差異,就讓他去請教那些演繹派的大師們,因為他們正是剖析毫髮的人。假若一個人心靈遲滯,不能舉一反三,最好讓他去研究律師的案件。所以每一種心理缺陷,都有一種特殊的補救良方。

讀不同類型的書有不同的作用,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富於想象,數學使人精確,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和修辭學使人善辯。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盡相同,選擇讀什麼書,興趣愛好只是一方面。關鍵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有一個目的地去讀書,才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剛走出大學校門,有一種厭倦書本的感覺,就算日常有閒時,也不選擇讀書,會選擇更放鬆的上網、聽音樂、逛街等,但只是擁有短暫的快樂,很快有覺得空虛。所謂放鬆的行為並沒有給自己留下長久的益處和持久的作用。於是一次偶過圖書館,一時興起辦了一張借閱證,進到圖書館才發現在信息時代,還是有很多人在讀書。在這裡有一種神奇的平靜力量。我想我並不是厭倦讀書,只是不喜歡讀課本。

從開始只讀感興趣的暢銷書,到後來讀各種題材的小說。每一本小說都是一個人或是一代人的人生,讀著文字跟主人公一起經歷人生,彷彿也活過了他的人生。一個人只有一次人生,而讀書能讓我多活幾次。在讀書中,感悟人生,瞭解歷史,研究人性。真像培根所說的那樣,唯有讀書可以教育我們一生。

有人給讀書一個最大的理由,是可以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讀書讀得越多,越發現遇見一本好書需要運氣,但讀懂它更需要運氣。

同樣一本書,有的人看到了社會陰暗的角落,有的人看到了全世界,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

這跟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有關。一個生長在一個不錯的家庭的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學、中學都受到不錯的教育培養。沿著這個軌跡發展,透過教育的養成培養出一種閱讀能力,這種能力幫助他讀到很多人沒辦法讀進去的書。能深刻了解到作者內心,並將那些經驗進行轉換吸收成智慧,還能獲得心靈的平和。

當你看到很多人在讀很淺、很通俗的書,你會覺得他們鄙俗嗎?不是,他們很可能只是不幸,他們不具備很高的閱讀能力。即便不具備,也要鼓勵他們讀下去,而不是以一種瞧不起的姿態,一副“笑看傻逼”的模樣諷刺他們。

不是說書城推薦或者能刊載的書才是好書,書店裡都有的實用性通俗讀物等等不是好書,每本書都有它的作用。好比育兒方面的書,兩個博士結婚也不一定能總好父母,所以他們求助書籍,是為了當好爸爸媽媽,也許他們看了這本書,領悟了為人父母的真諦,將孩子教育成人,那麼這本書依然是好書。每本書都有其價值,你又有什麼理由看不起作者呢?甚至連買這些書的人也通通看不起。我有時也會想他們為什麼看《易中天品三國》,為什麼不直接去讀《三國志》?那些居家養生的書真的有那麼大用,看了就不生病了?受挫了看幾本勵志書就管用了?

但一個人能在這個電子設備相當發達的時代,娛樂有太多種玩法的時代,選擇去買一本書,去讀一本書。表明他不只是抱著娛樂的目的,更是想提升自己。梁文道說過:任何一本書被一個讀者拿起來的時候,他心底都有一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慾望,就是要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很偉大也很卑微的慾望。

一個人從來沒聽過沒看過《論語》,今天拿起來百家講壇《于丹的論語心得》看的時候,你能夠體會他那種卑微又偉大的慾望嗎?為什麼不能欣賞他們呢?

懷著“笑看傻逼”的心態是多麼不可取,多麼以偏概全。先把心態端正,再去讀書。讀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得情趣會思考的人,讀書到了最後,是為了讓人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可以包容更多的不一致。

讀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觀察世界的視角。可以說你讀過每本書都是瞭解世界的一扇窗,多元化閱讀讓人開闊視野,可以從更細緻的角度理解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