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加強黃河治理 築牢生態屏障

寧夏中衛地處黃河上游中段,是寧夏保護黃河的第一道關口。2019年12月,寧夏中衛市通過了《關於推動黃河流域中衛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黃河流域中衛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圖片

近年來,中衛始終把保護黃河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堅持“安全至上、生態優先、發展為要”原則,力爭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高水平保護,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質升級。

編制科學、高效、優質的發展空間規劃體系,為黃河流域中衛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中衛以“一帶兩廊”發展規劃為統領,兩縣一區編制完成了縣(區)域“一帶兩廊”發展規劃,指導沿黃生態經濟帶、揚黃特色產業廊、脫貧富民產業廊科學發展;完成了5箇中心鎮、10個特色鎮的詳細規劃及水利設施、農業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專項規劃初稿;啟動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築牢環境質量底線,把住資源利用上線,建立全市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綱,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一帶兩廊”發展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建立。

中衛大力實施黃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堅定不移推動黃河流域中衛段生態保護。中衛堅持固沙護土不入河,探索出一套“先固後治、固阻結合”的防沙治沙新模式,在北部沙漠邊緣築起了60公里的防風固沙林帶,沙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大力開發改造沙荒地,緊盯“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做文章,在南山臺子和北部沙區形成了以蘋果、紅棗、葡萄為主的經濟林產業基地近20萬畝,年產值達6.9億元以上,不僅完善了防風固沙體系,而且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綠色支柱產業。

圖片

中衛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宏然說:“我們啟動了沙漠經濟科研實驗項目,在沙漠地區實驗種植沙蔥、沙棘、甘草、鎖陽等沙漠經濟作物,探索治理沙漠與發展經濟相結合的新路子,並大力實施‘生態園區、綠色工廠’工程,以工業園區主幹道路和企業內部、荒山荒坡綠化為重點,栽植各類喬木1.21萬株,綠化面積1.63萬畝,打造出了生態優美、環境友好、綠色發展的產業示範區。”

同時,中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謀劃“十四五”期間黃河生態治理修復、礦山環境治理修復、溼地保護修復等10大類81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實施了黃河流域遺留廢棄工礦整治項目,對黃河南岸2公里範圍內10個遺留廢棄礦點共87公頃土地實施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通過削坡放坡、採坑回填、種草植樹等工程,消除地質災害風險,恢復提升礦區及周邊生態功能。科學制定了入黃溝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計劃對崾峴子溝、羊圈溝、陰洞溝等入黃溝道進行生態保護修復,先期啟動了寺口子旅遊區溝道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通過種植山杏、山桃、紫穗槐等植物,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綠道成蔭”的生態景觀。

中衛市持續推進國土綠化行動,2020年計劃完成營造林14.6萬畝,森林撫育管理3.3萬畝,預計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5.8%,綠地率達38.9%。建設中部生態經濟林產業,新建經濟林基地1.7萬畝;大力發展富硒功能農業,建成富硒示範基地6萬畝,建設富硒高標準示範園5個,打造“中國塞上硒谷”。建設了以南華山為中心的150萬畝生態涵養林帶、中部100萬畝經果林產業帶、北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100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帶,並做好全市271.3萬畝天然林和87.75萬畝公益林資源保護工作,將美利紙業20萬畝速生造紙防風林及寶塔石化7.8萬畝砂地棗樹林納入國家生態公益林基金項目或自治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強化管護措施和資金保障,突出生態功能。(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