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文/長安18子

我的家鄉在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塬下的韋一村。離我家五六里地的杜曲鎮西韋村,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寺院——興教寺。

興教寺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國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位於西安城南約20公里處的少陵原畔,是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長眠之地。公元664年,玄奘圓寂於銅川的玉華宮,開始埋葬於白鹿原,669年又遷葬至樊川的少陵塬畔,並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親自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為興教寺。我記得小時候過春節時,大年初一隨家人走路步行半個多小時,前往興教寺燒香拜佛。那一天,附近到寺廟裡燒香的人特別多,不大的寺廟裡人滿為患,大殿前裡三層外三層都擠不到跟前,東西各條路上行人絡繹不絕,盛況空前,香火很旺盛。後來,我雖然每次回家都要從寺廟下面經過,但卻很少有機會進去轉轉了。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今天從老家回來時路過這裡,順便上寺廟裡轉了一圈,大家跟我一起進去看看吧。興教寺在少陵塬的半塬上,從省道108公路向北走,要上一個很長的大坡,上坡就到了寺廟門口。原來的舊大門關閉著,在舊門的東側新開了一個大門。這裡也是一個免費對外開放的景點。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一進大門,迎面就是一棵大樹,前面立一石碑,上書寬池法師題寫的“

照古騰今”四個金色的大字。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中間的大雄寶殿還是原來的規制,前面廊柱上鐫刻的對聯為:“一悟成真稱大雄,萬德莊嚴為寶殿”,把大雄寶殿幾個字嵌入其中,確實很巧妙。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大殿前的一根根廊柱都用金箔包裹著,顯得金碧輝煌、法相森嚴。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大殿後面綠樹濃蔭深深處,是一座法堂,應該是寺裡和尚們每天唸經講道的地方吧。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最後面靠塬的是一座臥佛殿,一尊大佛橫臥在大殿的正中,接受著善男信女們的膜拜。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興教寺裡最有名的,就是寺廟西側的這座方形五層寶塔--“唐三藏塔”,玄奘法師就長眠在塔下。這座寶塔為磚結構,通高約21米,底邊長5.2米。塔的一層較高,面南闢龕室,內置玄奘塑像;二層以上實心壁面隱出倚柱,闌額,斗拱,疊澀簷下砌兩排菱角牙子。塔身收分適度,造型莊重,為早期樓閣式塔的典型作品。這座寶塔,在這裡已經巍然屹立了一千三百多年,歷經戰亂、自然災害和風風雨雨,至今還保存的完好無損。2014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在寶塔的東西兩側,還有玄奘的兩個弟子窺基和圓測的靈塔。弟子靈塔均為方形三層,高只有7米左右。其中“窺基塔”為唐永淳元年(682年)始建,大和三年(826年)重建;“園側塔”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由終南山豐德遷來靈骨時所建。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在寶塔的東邊,還矗立著一通“大唐三藏聖教之序”石碑,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已經漫漶不清了。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在寶塔的北面,還有一座三藏院,我因為時間關係沒有進去,也不知道里面有些什麼東西。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興教寺是中國佛教八宗--法相宗的祖庭之一,是少陵塬上最大的一個寺廟。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是由唐三藏玄奘大師尊印度大乘佛學瑜伽學說,以《瑜伽師地論》為本所創立的。該宗以佛教義學見長,剖析事物的相對真實與絕對真實性,強調心外無獨立之境。玄奘大師從分析法相入手,以表達“萬法唯識”、“唯識真性”為宗旨,著有《成唯識論》而創立法相宗,被尊為初祖,故興教寺也被中國漢傳佛教法相宗(唯識宗)祖庭之一。

這個寺廟不大,我半個小時基本上就轉完了。

長安少陵塬下第一寺——興教寺

【作者簡介】長安18子,電信工程師,美文作者,喜歡詩歌、散文,原創碼字寫文不易,歡迎大家關注、支持、點贊、交流!

我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喜歡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期待著與有緣人的相識、相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