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西非17國27城年輕人生活調查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0年7月採訪了西非和薩赫勒地區17個國家的27個城市裡的4000多名年輕人,主題是“您城市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以下便是他們的發現(受訪對象均通過該地區最普及的社交軟件Facebook招募,且皆為線上調查,圖1)。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1 受訪的主要西非城市

在非洲,飛速發展的城市內部,居民普遍十分年輕化。比如在拉各斯(Lagos)、達喀爾(Dakar)、阿克拉(Accra)和阿比讓(Abidjan)這樣的大城市裡,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了總人口的2/3以上。在未來20~30年裡,數百個非洲城市的樣貌都將由城市裡的年輕人用創意、喜好和獨特的視野來塑造。

西非人熱愛他們的城市

年輕的西非人熱愛著他們城市的方方面面。79%的受訪者認為在城市裡,結交好友的地方無處不在;67%的受訪者認為,其城市的公共交通便捷方便;58%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城市十分有趣(圖2)。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2 受訪者對自己城市生活趣味評級分佈圖(顏色越深表明越大比例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城市生活有趣)

總的來說,西非的年輕男性對城市的滿意程度相較年輕女性略勝一籌。

西非人對自己城市的積極感觀也體現在2780條Facebook評論裡。絕大多數人在評論裡都流露出了對自己城市的依戀(圖3)。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3 受訪者的Facebook評論(譯文:是的,在卡諾生活太美好了)

空氣汙染、噪音、交通堵塞……

雖然年輕的西非人對自己城市的許多方面都很滿意,但他們仍舊能夠看到大城市生活的不足之處。與世界上其他城市一樣,房價過高、噪音汙染、交通擁擠、空氣質量以及城市內不安感氾濫等問題也都存在(圖4)。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4 不同城市交通堵塞程度圖(顏色越深的城市交通越擁堵)

尼日利亞舊都拉各斯是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擁堵的城市之一,拉各斯的交通狀況可以視為西非城市生活的一個縮影。請查看文末拓展內容(1):拉各斯的交通擁堵與運輸總體規劃。

然而,西非的各個城市裡也存在著十分顯著的差異。例如,加納的阿克拉(Accra)和塞內加爾的達喀爾(Dakar)有78%的受訪者表示,很難找到經濟上可承受的優質住所;而在尼日利亞的卡諾(Kano)和加納的庫馬西(Kumasi)僅有19%和25%的受訪者有同樣的困擾。類似地,幾內亞的科納克里(Conakry)和科特迪瓦的阿比讓(Abidjan)分別有93%和86%的居民認為自己經常受交通堵塞問題困擾,然而科特迪瓦的布瓦凱(Bouaké)和塞內加爾的圖巴(Touba)卻只有3%和7%的居民同意該說法。

導致這些差異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城市規模的不同。通常來說,與小城市的受訪者相比,“認為自己城市存在弊端”的想法在西非大城市受訪者中更為普遍。但是,這些差異的產生不能僅僅歸結於城市規模的不同。例如,阿布賈(Abuja)的城市規模遠高於平均水平,但在上述問題上的表現皆優於其他城市。

年輕女性的安全感低於年輕男性

正如其他城市生活一樣,性別差異在西非的城市生活中也同樣存在。公共安全這一方面的性別差異最大。平均計算,認同(43%)和不認同(41%)“天黑獨自在街上行走感到不安全”的男性比例幾乎一致,而認同這一說法女性的比例(51%)高出了不認同這一說法的女性比例(35%)16個百分點(圖5)。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5 天黑後獨自上街常感到不安的比例(黑色為男性,紅色為女性)

為了改善安全問題,有的城市提出了一些創新解決辦法,請查看文末拓展內容(2):城市升級改造預防暴力。

工作,工作,工作

要說在什麼問題上西非年輕人最能達成一致,那就是缺乏工作崗位。平均而言,僅有不到1/4的受訪者認為“在他們的城市很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多米的洛美(Lomé)和幾內亞比紹的比紹(Bissau),這一比例甚至低於10%,只有在卡諾(Kano)和庫馬西(Kumasi),認為工作易找的受訪者比例高於持相反觀點的人(圖6)。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6 受訪者對於所在城市工作現狀的評論(譯文:阿布賈對沒工作的人來說太喪了……但對上班族來說棒極了!!!)

但這一調查結果並不意味著西非城市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不強。就業機會可能是促進城市吸引力強勁增長的重要因素,然而人口增長過快,超越了城市創造就業的步伐,就業問題就凸顯出來。此外,現有的工作崗位質量並不總能與受訪者的預期相符。

地方政府的能力有待提升

西非年輕人對城市裡出現更多工作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在了其對政府工作的期待裡。平均而言,71%的受訪者表示,創造就業崗位和改善經濟狀況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任務,比排名第二重要的衛生領域高出12個百分點(圖7)。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圖7 西非年輕人對政府工作政策領域期待的排名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和期待,大城市的地方政府不僅需要更好的政策,還需要具備更高的政治責任感。目前,僅有40%的年輕西非受訪者認為,他們在地方選舉中的投票對城市治理產生了真切的影響。在阿布賈、科納克里、洛美和恩賈梅納(N’Djamena),人們公認問責制度特別差,僅有不到1/4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地方選舉中的投票是有意義的。相比之下,在馬裡的錫卡索(Sikasso)、布基納法索的波波-迪烏拉索(Bobo-Dioulasso),佛得角的普臘亞(Praia)和塞拉利昂的凱內瑪(Kenema),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地方選舉能夠影響其城市的管理方式。

只有地方政府願意聽取年輕人的意見,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把自己的城市塑造成宜居的誘人之地。這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夠踐行的真理,而於西非更甚。畢竟這個地方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已佔總人口的70%。

圖1-7及資訊來源:https://oecd-swac.shorthandstories.com/how-is-life-in-west-african-cities/

國際資訊 | 「非洲」西非城市生活調查(2020.10)

拓展內容

(1)拉各斯的交通擁堵與運輸總體規劃

尼日利亞的拉各斯是世界上最擁堵的城市之一。尼日利亞有40%的汽車註冊在拉各斯,普通居民每天在通勤上至少需要花費3個小時。交通擁堵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例如,在拉各斯,致命性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是0.028%,意味著每10萬人中就有28人死於交通事故,這是大多數歐洲城市的三倍。此外,該城市的空氣汙染指數也已超過健康限值的5倍。

拉各斯州政府於2003年成立了拉各斯都市圈交通管理局(The Lagos Metropolitan Area Transport Authority),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現狀。管理局建立了一個南北向的從郊區至拉各斯島中央商務區的快速公交系統(BRT),為公共汽車提供了專用通道。該系統由大規模的名為danfos的迷你巴士組成,每天有超過20萬人使用。每輛迷你巴士可以容納10~15人,但實際運載人數更高。

運輸總體規劃對拉各斯提供了什麼幫助?

拉各斯正在制定一項新的軌道交通計劃。拉各斯軌道交通(LRMT)的第一階段是一條貫穿東西連接中心商務區的線路,於2016年建成開放。該系統的載客量是BRT的7倍。政府計劃合併其他7條鐵路線以完善軌道網絡。

範圍更廣的戰略運輸總體計劃包括如下幾方面:

  • 建成連接公路、鐵路和水路網絡的綜合運輸系統;

  • 利用拉各斯城市周圍的水路,建立渡口網絡;

  • 配備獨立公交專用道的公路道路網絡;

  • 修建遠離城市的機場;

  • 開發住宅區與商業區結合的多功能城市項目,減少居民乘車次數;

  • 更優質的步行和騎行設施。

資料來源:https://www.internetgeography.net/topics/traffic-congestion-in-lagos/

(2)南非開普敦卡耶利沙鎮通過城市升級改造預防暴力

通過城市升級改造預防暴力(VPUU: violence prevention urban upgrading)項目,是開普敦卡耶利沙鎮(Khayelitsha)的一項城市規劃設計策略。該項目基於“正確設計和高效利用建築環境優勢,減少犯罪以及對犯罪行為的恐懼”的理念,將社會參與和城市規劃結合作為打擊犯罪的工具。

VPUU旨在通過社區“次級中心”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公共區域和學校。社會發展基金會(Social Development Fund)對街道照明和人行道設施進行了升級,並定期組織文化社會活動以提升社區的團結感。

該項目的衛星中心也為重建後充滿活力的街頭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具有極高參與性的項目著重於通過設計公共建築和開放空間減少犯罪。該項目的社區主要參與方是卡耶利沙鎮地方發展論壇,每項計劃和措施都基於對社區情況的分析,以滿足居民的需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paza商店,這個商店在當地的店鋪數量是安全屋和社區巡邏基地的兩倍,為所有受到安全威脅的人提供了24小時開放的“避難”場所。

VPUU項目大大降低了暴力行徑和犯罪事件發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這樣高質量的設計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創收的機會。

資訊來源:https://use.metropolis.org/case-studies/violence-prevention-through-urban-upgrading

以上資訊由本刊非洲站 陳京供稿

編輯、排版 | 張禕嫻

本文為本訂閱號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