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電影《誤殺》至今回味無窮,不僅因為該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更重要的是片中主人公一家的命運遭遇(正在上學的女兒被強姦,施暴者依仗高官父母有恃無恐)撥動了觀眾最脆弱的神經。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人都有惻隱之心,同情弱者、憎恨不公、擁護正義。所以,當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李維傑,以一己之力與擁有強權、一手遮天的公安局長拉韞進行殊死一搏時,觀眾心中的天平徹底倒向了李維傑一家,甚至對李維傑最後的自首表示深深地遺憾和不甘。

魯訊說:悲劇就是把人最美好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是的,誰不想在有生之年過著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生命無常、禍福難料,人生就是這樣的變幻莫測。

看完電影,很多心懷悲憫的觀眾對片中結尾心存疑問,李維傑費盡心思以“瞞天過海”的方式躲過了警方的偵查,最後為何選擇自首讓前面所做的一切功虧一簣呢?

很多人分析是為了過審、李維傑要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發現小女兒為了得到口琴而把試卷70分改成100分)、還有就是內心自責而選擇自我救贖等。

我認為,事實上並不這麼簡單。即使拉韞被解職,接任警察局長還會對此案進行繼續偵查。因為,這是一起明顯的殺人案件,李維傑一家有重大嫌疑。

從法律層面分析:

(一)事實邏輯上:

首先,素察不可能自己把車子扔到河裡,手機扔到另外一個地方,玩失蹤遊戲。雖然他被父親打一巴掌而離家出走,但母親是疼愛、溺愛他,並有能力保護他的,他不可能用這種出走方式讓母親擔心;

其次,警察桑坤親眼看到李維傑開著素察的車子從他家離開的,應該是一個重要的人證。雖然桑坤與李維傑有過節,有打擊報復嫌疑;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素察同學Pony手機上有素察強姦平平的視頻,由此可以說明,李維傑一家有作案動機;

第四,小女兒安安在拉韞恫嚇下說出了媽媽、姐姐在墓地裡埋了一個包裹物(儘管是涉嫌非法取證)。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第五,李維傑在飯店吃麵時,突然抬頭髮現早已注視他的拉韞,他當時的眼神已經出賣了自己。拉韞也說,一看他的眼神就不對。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雖然,這五個方面都不是關鍵的證據,但這幾方面的事實指向已經表明李維傑一家與此案有重大關係,桑坤的指證不是空穴來風。

(二)案件偵查上:

第一,對打撈汽車的河邊周圍進行排查走訪,尋找目擊證人(因為當時確實有牧羊人趕著一群羊經過,說不定還會有其他人看到);

第二,圍繞李維傑2號、3號之後的一個星期甚至再往後時間,接觸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進行詳細調查分析,而不僅是隻找2號、3號兩天接觸的人、做的事。因為,李維傑轉移素察的屍體應該是在3號以後的一個星期左右時間裡,這一過程總會留下蛛絲馬跡的。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第三,圍繞小女兒安安講的埋包裹物墓地進行仔細勘查,肯定能發現棺材蓋上的血痕,通過DNA鑑定出素察的血跡;

第四,圍繞手機強姦視頻提審素察同學Pony(因為他是參與者,共犯),通過他的交待可能追查出素察利用手機視頻再去找平平的事實,再對平平家及其附近現場進行勘查。

綜上所述,李維傑利用蒙太奇手法只能騙得了一時,最終案件還會浮出水面。這一點,李維傑應該很清楚,他看了那麼多偵探懸疑電影,不管犯罪分子犯罪手法有多高明,最後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我想,這應該是李維傑選擇自首的主要原因,因為他自知最終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他應該是聽到素察在抓棺材蓋求救聲音而選擇放任不管、任其死亡,已經涉嫌故意殺人(間接故意)。

從人性層面上分析: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李維傑是一個好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小鎮的人對他的印象都挺好,相信他不會殺人)。好人雖不會去追功逐利,為自己利益去損害別人利益。但是,當自身或家人生命安全受到侵害時,他會本能地選擇保護自己或家人。劇中李維傑對拉韞夫婦說過一句話: “在她們受到傷害時沒能及時阻止,必須保護她們不要再次受到傷害”。如妻子長期受到丈夫家暴,在遭到丈夫以死亡威脅時,奮起反抗殺了丈夫;還有前幾年社會反響強烈的“辱母殺人”案等都是這一類型。而且,他們這一類型行為在道德層面不會造成惡劣影響,還會得到社會的同情。所以,他即使自首,也會得到寬大處理。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良心不安是人性的善良。人性的善惡是從古到今爭論不休的哲學話題,分析起來很複雜,總之,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道德教化、自我認知的不同都會造成千差萬別的人格。素察是在父親簡單粗暴、母親溺愛縱容中長大,養成他有恃無恐、恃強凌弱的性格;而李維傑從小父母雙亡,應該是在別人幫助救濟下成長起來的,他懂得感恩、與人為善,不會去傷人害人。所以,當看到自己報復目的達到了(素察已死,他的父母也為此付出代價),內心沉靜下來後的他會感到不安的(好人就是這樣,容易同情別人),覺得自己的內心已經不再純淨,不願意一輩子揹負這個沉重的心理負擔,有自我救贖的想法。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素察犯下這麼大罪行死有餘辜,罪有應得,憑什麼李維傑還要感到內心不安啊!我看到有的網友在論壇留言更犀利:如果是強姦我的女兒,我殺他一百次都不解恨。是的,這樣的事發生在任何家庭都是不能承受之重,即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對受害人來說心靈的創傷是永久的。

但是,法制社會里是不允許個人代替法律去懲兇除惡的,法律的意義除了懲治犯罪,更重要是警示教育他人不要犯罪。所以,李維傑無論遵從法律還遵從內心,他都會選擇自首。


從《誤殺》到真殺,從法律和人性層面解析男主角該不該自首?

也許只有這樣,一切才會完結、內心才會迴歸純淨。

至於片頭出現越獄失敗暗示李維傑自己未來的結局,我想這只是電影留給觀眾的懸念。相信,李維傑既然選擇了自首,就不會去越獄的。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