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重溫續範亭傳奇故事

清明祭英烈——重溫續範亭傳奇故事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為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大力營造“傳承英烈魂、奮進新時代”的良好氛圍,原平市人武部結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開展“將軍傳人賡前志,英烈精神永相傳”活動。

3月31日上午,原平市人武部邀請續範亭紀念館王館長深入原平市崞陽鎮杜家口和大牛店鎮水泉村交匯處防火一線,為原平市民兵應急連40餘名隊員講述英烈故事,傳遞英烈精神,開展了“致敬·2020清明祭奠英烈”活動。

大家圍著館長席地而坐,部長馮建軍、政委曹祝英、副部長石瑞和應急隊員一起,認真聆聽續範亭將軍的抗戰小故事。

清明祭英烈——重溫續範亭傳奇故事王館長給應急連的戰士們講道: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1935年續範亭因痛恨國民黨政府賣國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 剖腹自殺,遇救未死。留下絕命詩“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於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願將身軀易自由。” 剖腹明志,展民族氣節。“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日寇不抵抗,對共產黨進行鎮壓圍剿,激起了全國人民包括續範亭將軍的極大憤慨。1935年7月,國民黨何應欽與侵華日軍司令宮津美治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何香凝義憤填膺,派人把自己的一條舊裙子與續範亭的一副對聯裝進一個包裹送給蔣介石。包裹中附寄的續範亭的對聯為: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頑。

何香凝借續範亭的這副對聯,把蔣介石(名中正)喻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廁所怪石,可謂是酣暢淋漓! 蔣介石收到包裹,打開一看,是條舊裙子,有些莫名其妙。但在讀了對聯之後,大為惱火。這也是西安事變前,續範亭將軍與張學良、楊虎城一同拜訪蔣介石,遭拒見的原因之一。

王館長續範繼續講道:亭將軍生前為國民政府的將軍,死後正式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員。“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這是1947年在續範亭的葬禮上,毛澤東主席特意為其撰寫的輓詞,這也是對其一生的高度評價!

通過此次傾聽英烈故事,在廣大民兵中傳播了英烈精神、紅色文化和愛國情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時代新徵程上,讓我們高唱英雄讚歌,弘揚傳承英烈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記者:趙巖 編輯:常雪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