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員冠上NBA球員的名字,合適嗎?

近年來隨著CBA2.0時代的到來,CBA聯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比賽也更加精彩好看。但是茶餘飯後,打開手機,除了大家喜歡的賽事報道之外。不知道被誰命名的各種各樣奇怪的名字出現了,例如:李根,被稱為“勒布朗根”、“焦作勒布朗”;趙睿被稱為趙“威斯布魯克”、“中國威少”;方碩,號稱CBA“方保羅”,趙繼偉被稱為“鞍山保羅”;趙巖昊也不知道被誰稱為“趙庫裡”,更有甚者把女籃運動員韓旭稱為“女周琦”,難道球星球員和運動員的名字一定要這樣稱呼才響亮嗎?

從中國男籃兵敗男籃世界盃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中國男籃的真實水平距離世界籃球高水平還有很大差距,而且短時間內差距是變大的,無論在實力上還是商業運營上更沒有辦法和高水平聯賽(比如NBA )相比較。就拿NBA球星的名字為例子,他們的名字為什麼那麼深入人心?為什麼讓很多人記得住?還不是球員在賽場上出色的表現贏得了觀眾對他們的認可,都是一次次精彩高難度的三分投射,一次次高難度的突破上籃才為自己的名字冠上了符號,這背後必定是天賦加後天的百鍊成鋼。CBA球員確實與NBA有差距,水平不及他們,但是我們中國籃球就是有我們的特點,身體素質可能不比身材健碩的NBA球員,但是我有我們的特點和優勢:快速,靈活,精準,男籃黃金一代也證明了中國籃球是有自己的特點的,也是很厲害的。但為什麼國內觀眾記不住或者說CBA球員的名字沒有那麼深入人心?還不是因為你們的努力還不夠,或水平還不夠高,這需要努力加油,沒什麼可說的。

需要強調的是,當你在賽場上表現出色時,你的一次次精彩高難度的三分投射,一次次高難度的突破上籃也會為自己的名字冠上屬於你自己的特殊符號,這是你獨一無二的標誌和符號,不需要冠上其他人的名字,比如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等等。而某些人或者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掩蓋男籃球員水平一般的實際情況,將CBA球員的名字與NBA球員名字組合在一起稱呼,不僅僅不倫不類,譁眾取寵,而且這無形中丟掉了自信,丟掉了精氣神。男籃世界盃雖然失敗了,但我們要吸取教訓努力訓練,自信和希望仍然要有,不能因為輸了比賽就輸了精氣神,輸掉了自信和拼搏精神,甚至連名字都輸掉了,球員們需要努力訓練,繼續努力,媒體人呢?你們就不需要深深思考一下,給CBA球員冠上NBA球員的名字,合適嗎?

CBA球員冠上NBA球員的名字,合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