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國在幹嘛?中國在一戰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辛亥革命結束後的第3年就要面臨這場空前的世界大戰,一時間也是手足無措。袁世凱一心稱帝,維持著名不符實的“局外中立”;黎元洪、段祺瑞為參戰問題上演了“府院之爭”,以至引來張勳復辟。

一戰中國在幹嘛?中國在一戰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中國沒有出兵歐洲,但參加一戰也不是打醬油。宣戰以前,北洋政府即採取“明守中立,暗事參加”的“以工代兵”辦法,派遣華工出國。“一戰”期間,英法俄三國共招募華工30萬人,讓他們從事建築、修路等體力工作。還有為數不少的華工被違約送上戰場,在戰火中修工事、運彈藥、抬擔架,沙俄甚至將華工“編為軍隊,作前線衝鋒之用”。戰爭期間,有約5萬華工死亡。除華工出國,中國還參與了協約國出兵西伯利亞的行動。

如大多數人所料,一戰在1918年11月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中國被作為三等戰勝國,受邀參加戰後和會。為了向世界展示一個統一的中國,北洋政府允許王正廷代表南方護法政府,出席巴黎和會。

一戰中國在幹嘛?中國在一戰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中國成為戰勝國之一,當初力主參戰的段祺瑞並未忘乎所以。他知道,“此次參戰,宣佈過遲,有名無實,不應多提要求。除收回德奧租借並取消在中國之權益法權外,擬提議撤銷庚子條約駐兵一條及修訂海關稅則。至青島問題,日本一再宣言交還中國,諒不至食言,且看日本有無提議,隨即應付,沒有確定。”中國代表團在和會上的要求,大致與此相同。

舉國上下對“公理”的信服,不久就被巴黎和會所擊碎。在和會上,英、美等國履行之前所做承諾,支持日本繼承德國在華利益。要不要簽署和約,中國代表團頗為猶豫,因為在山東問題外,和約上還包括廢除德國領事裁判權、取消德國庚子賠款、賠償中國戰爭損失等有利於中國的條款。一旦中國拒籤,未來就要同德國單獨媾和,到那時,中國未必還能獲得這麼多的權益。

不過當國者與外交官的這些謀劃,國內的學生們是不知道的,在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團拒簽了《凡爾賽和約》。

一戰中國在幹嘛?中國在一戰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讓人慶幸的是,學生們的愛國遊行並沒有使中國外交陷於絕境。經過艱苦談判,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上,中國收回青島主權。1924年《中德協約》、1926年《中奧通商條約》簽訂,北洋政府不僅獲得《凡爾賽和約》中有利於中國的條件,還從德國得到約8400萬元的戰爭賠款。如果加上中國戰時所獲的德國船隻,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賠款,中國收益達2.5億元。

巴黎和會上的外交是失敗了,使後面的成功也被“五四運動”所遮蔽。中國通過參加一戰,先是成為世界格局中的一員,又依仗外交官們的努力,實現了小付出與大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