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飛機落地後,劉德文在機場出口找到了接機的人。


和對方交談兩句之後,他跪下來,從揹包裡小心地將放著老兵遺骨的骨灰罈取出來放地上,嘴裡喃喃道:“伯伯,我把你送到家了。”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讓骨灰落地,告訴長者“回家”了


這是一條老兵生前魂牽夢縈的回家“團聚”之路,十幾年裡這樣的路臺灣高雄祥和里社區里長劉德文走了無數次。


1967年出生的劉德文是臺灣屏東縣高樹鄉人,祖輩、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在他做里長前幾乎沒怎麼接觸過“老兵”。


1997年,還在銀行工作的劉德文搬家到祥和裡。“我們搬來後,跟這裡的長輩常有互動。他們對我們很好,我大女兒出生時還幫忙照顧。”他說,“人家對我們好,我們也要付出,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要去幫忙解決。”


當時,劉德文活躍在一個義工組織內,為從大陸來臺灣的獨居老兵提供幫助。


相處中老兵們和他產生了深厚感情,2001年,劉德文被推舉為里長。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劉德文接受採訪


祥和裡,地處左營眷村,社區裡的樓房,大部分是單身老兵的退休宿舍。


他們到臺灣後沒再成家,期盼回到故鄉,與父母和新婚的妻子重逢。


這樣的人生際遇,越發思鄉情濃,他們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回家。”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91歲赴臺老兵徐紹文從23歲就開始想家


“他們十幾歲就離開家鄉,跟著部隊到了臺灣。在這裡無兒無女,沒有親人,所以我就是他們的兒子,有什麼困難我都要幫。”


從當上里長開始,劉德文每天都會前往社區關懷老兵們,一天內會去兩三次,第二年開始自掏腰包為那些行動不便的單身老人送晚餐。


他像家人一樣,稱老人們為“伯伯”。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許多老兵已行動不便


而伯伯們看到他,就會露出笑容。


有伯伯腦部開刀後,不認識親生兒子,卻認得他;有百歲老伯伯臨終前一夜,指名道姓要見他一面。這些伯伯在深夜發病,需要有人送去掛急診,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他。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背後的辦公室是劉德文用集裝箱建的


“等我走了後,能不能帶我回家?”


在相處過程中,劉德文發現每年的清明節和春節,老兵們都會對著家鄉的方向磕頭,遙寄自己的思念。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海峽隔不斷鄉愁


劉德文說他的兩岸尋親之路,源於一位老兵的請託。


故事發生在2003年,一名老兵提著兩瓶高粱酒,邀請劉德文去他房間裡坐坐。


坐下後,老兵先幹了一杯酒,然後才開口:“里長,如果我死了,你可不可以把我帶回家,葬在父母的墳前?生前不能給父母親盡孝,我希望我死了,可以和他們住在一起。


面對老人悲切的期盼,劉德文無法拒絕。一年後,老兵去世。劉德文毅然買了機票,背起老人的骨灰盒,跋山涉水來到湖南文家莊,安葬了這位漂泊一生的老人。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其他老兵聽聞此事,都紛紛來找劉德文,懇請他在自己老去後,幫忙送自己回家。劉德文看著老人將一生最重要的歸宿託付給他,全都鄭重地答應下來。


後來,幫社區老兵回家,成了劉德文的一項“工作”。16年來,這個兩鬢露白,年過半百的漢子每年抱著逝去老兵的骨灰跨越海峽十幾次,足跡踏遍大陸23個省份。


至今,他送“回家”的老兵,已有200多位。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劉徳文幫助一百多位老兵葉落歸根


像偵探一樣尋找老兵骨灰


當劉德文背老人回家的事情漸漸傳開後,近幾年,大陸民眾也開始聯繫劉德文,希望他能幫忙尋找老兵,或將親人的骨灰揹回家。


這麼多年,赴臺老兵的親屬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們。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劉德文收到的尋親信


尋人不是一件易事,尋找已經離去的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有的大陸親人只能提供一個姓名,劉德文要跑遍整個臺灣,像個偵探一樣查找信息。


“如果沒有被安置在軍人公墓,就只能在亂墳崗中大海撈針。”


為此,劉德文在尋找老兵墓地的過程中,曾從山上摔下,摔斷了兩根肋骨。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為亂葬崗裡的老兵整理墓碑


2018年,劉德文接到一通來自山東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老兵的孫子,他請求劉德文幫忙尋找自己的爺爺。


劉德文在埋葬了2000多個老兵的亂葬崗找了一年,還沒找到。


那人飛來臺灣陪著一起找,當他看到山路崎嶇,荒涼蕭索的亂葬崗後,就鄭重地謝過劉德文,並且說“里長,不用找了,我放棄了。”


“不用找了”這句話,劉德文經常聽到,但是他太明白老兵想要回家的心願,他會告訴尋親者:“我都沒放棄,你為什麼要放棄,肯定能找到!”


2019年3月26日,他耗時一年終於找到了老兵的墓地

。老兵的孫子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嚎啕大哭。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老兵與親屬終“相聚”


如今,老兵們平均年齡90歲。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人數從3800多人銳減到不到50個。劉德文記得,最多的一年,他參加了120位老人的葬禮。


現在活著的人,人生清單裡只有魂歸故土這一項,他們想葬在父母墳前,在另一個世界闔家團圓。


“有里長在,不用擔心”


老人們說“有里長在,不用擔心”。他們相信里長,會安頓好他們的後事,能讓他們在身後魂歸故里,完成落葉歸根的心願。


“每個骨灰罐都裝著老兵一生的榮枯。”劉德文說,“只要這些伯伯需要我送他們回老家,我一定揹他們回去!”劉德文說。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受訪者供圖


他有一個紅色揹包,每次起程,都把“長者”背在胸前,寓意“長者先行”;上飛機,他為“長者”多買一個座位,“長輩不是一件行李”;在旅館過夜,也一定買標間,“讓老人家睡得安穩”。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受訪者供圖


一路上,擔心老兵們“走”過大江大海,長途跋涉“跟丟了”,他口中都要不停念著“要跟上哦”!


劉德文說,他千里迢迢背骨灰罈到大陸,有些親屬會在機場迎接骨灰罈,顧不得在機場大廳就下跪迎靈,有些則由他一路陪同到新安息處,親眼看著老兵骨灰“住進新家”。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中新社發。李秋月 攝


一直到將“老人”送抵家鄉,將骨灰盒送到他們至親的人手上,他才安心返回臺灣。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兄妹離別70餘載,陳必珍和陳必壽終“團圓”


在尋找老兵的過程中,劉德文和來尋求幫忙的大陸人彷彿成為了親人。


三年前臺灣高雄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從早上四點開始,劉德文的電話就沒斷過,不到兩個小時裡,他收到了46條信息。“舅舅,平安嗎?”,“劉大哥,你還好嗎?”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老兵家屬王思敏緊緊拉住劉德文的手。朱志庚 攝


這樣的情,這樣的義,令人動容。


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尋找老兵並且送老兵回家,是件耗費時間、金錢與心力的事情。


從2003年至今,劉德文一直在路上,幾乎很少有時間待在家裡。


同樣,他幾乎沒有時間陪伴父母,併為此感到內疚。


父親反過來安慰他:“沒關係,沒關係,你去做好事,我和你媽會好好照顧自己”。


送老人回家前,劉德文會先將骨灰罈在自家供奉幾天,最早時兒子才4歲,滿眼好奇望著骨灰罈,劉德文就帶著他一起鞠躬。


小孩子禮貌地對著骨灰罈說:“爺爺,歡迎你來我們家。”


兒子偶爾會和媽媽抱怨,爸爸無法陪自己玩。但是劉德文有次受傷,和兒子商量能不能一起送老人回家時,兒子一口答應下來。


16歲的少年挺直著腰,像個大人一樣,主動背起一個骨灰罈陪著父親去大陸。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劉德文兒子陪伴老兵。受訪者供圖


老兵們經常向劉德文誇獎他兒子很棒,一問才知道,兒子會在週末,自己跑去陪伴老兵,但是卻從來沒有跟別人提起過這件事。


劉德文覺得幸福又愧疚:“我不是一個好丈夫和好兒子,也對自己的兒女感到虧欠。”


他盼望有一天,不那麼忙了,帶著家人去大陸旅行。又盼望以後自己老了,背不動了,兒子能夠接替他送老人回家。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受訪者供圖


9月1日,“2020中華慈孝人物”名單揭曉,劉德文成功獲選。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祖先教育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就要將這樣的孝道傳承下去。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回饋社會,只要我還做的動,我就要繼續做下去。”劉德文如此理解慈與孝。


16年,他穿梭在海峽兩岸,背200多位老兵“落葉歸根”


據悉,“2020中華慈孝人物”是2020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節的重要內容之一。2020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將於9月5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和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中國新聞週刊、中國慈善家雜誌社、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