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尺生愁。清明快到了,清明是陰雨綿綿的,雨勾起了人們對親人的緬懷。當我讀歷史書時,就會想起那些為國捐軀,戰死在沙場的先烈們。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記得在清未時,社會動亂,人心惶惶,黨派之爭太多。到後來鬼子打進來了,是你們舍小家保大家用生命和鮮血才建設了我們的現在生活。如果沒有這些先烈們的犧牲,就沒有現在的切,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多麼的美好,國家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社會安定,男女平等。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在國外,你可以昂首挺胸地對人說:“我是中國人,因為我們中國這頭雄獅從睡夢中醒來了”,它的聲音震響世界,人人知道中國是不可欺負的,它是一個大國!所以,我們中人上街再也不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了。我從課本里讀到囚歌,令我深圳地感受到那時的人想要活下去有多難,更別說保家衛國了。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先烈們的這種愛國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做人就不能忘了根呀。”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是漸漸地好起來了,但是絕對不能夠忘記歷史給我們的慘痛教訓。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4月4號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紀念先祖,給先人燒上一些紙錢,跟兒女分享他們的故事。孩子們跟著大人一起祭祖,長大後自己繼續這些儀式,綿延不絕。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清明節的還有另一層意義,是為了提醒活著的人要好好生活,如果我們再樂觀一些,將清明節看作一個節日,這個節日有著踏青、出遊、祓禊、寒食和蹴鞠,各種頗有儀式感的活動,

我們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原因在於儀式感賦予一件事情、一個日子以特殊意義,一種心理上的痕跡,真實的生活感覺。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如果哪一天,我們回首過往經歷,這些或大或小充滿儀式感、里程碑的事件,便組成了自己豐富多彩的人生,清明節是一個極有充滿儀式感的節日,它給我們帶來一個強烈的心理暗示,這個日子不同於別的日子,這是一個值得銘刻在記憶裡的日子。


緬懷先烈,重記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