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網聯"已成戰略方向,新能源整車第一股或被市場低估

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公認的產業發展趨勢和戰略方向。“四化”為汽車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促進了整個產業鏈和生態系統的重構。其中以“電動化”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以“智能化+網聯化”為代表的智能網聯汽車,更是汽車產業“四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北汽藍谷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方面進行了長遠的戰略佈局,但與特斯拉、蔚來等獨角獸相比,不善於講“互聯網故事”的北汽藍谷,或是被市場看低。

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大勢所趨

在汽車市場的寒冬,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一枝獨秀,其成長性毋庸置疑。迫於傳統能源問題及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傳統燃油汽車已提上日程。

日前,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發佈由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撰寫的《中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燃油私家車全國範圍內全面退出將在2040年,將在2050年以前實現傳統燃油車全面退出。

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亦是趨勢所在。

2018年1月我國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計劃到2020年,我國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50%,而按照現有的年產銷近3000萬輛來看,2020年智能汽車銷量便會超過1500萬輛。這是繼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培育智能汽車之後,相關部門再度導向的重磅產業規劃。

早在2017全球汽車AI大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戰略性提出對汽車智能網聯的看法。他認為,人工智能將徹底顛覆汽車生產方式與商業模式。

因此北汽集團未來的戰略重點關注:一、把握人工智能的新機遇,深入推進智能製造;二、聚焦應用開發,與科技企業深入合作,智能化時代我們認為它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三、注重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開啟商業智能新時代。

2018年9月,北汽新能源就通過重大資產重組,以“北汽藍谷”登陸A股,著力佈局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

如今,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風頭正勁,佔據雙重優勢,已是極具成長性的朝陽產業。吉利、比亞迪、廣汽等車企均開始在智能化領域發力,加大研發力度。

而北汽新能源在汽車智能網聯化上戰略性的提前佈局,則使得這家企業在日益嚴峻的行業競爭中佔據先機。

2018年4月,北汽新能源的Lite自動駕駛通過評估,成為北京市第一家拿到路試牌照的車企。此後,北汽新能源先後與百度、華為等展開戰略合作,並作為首批成員加入i-VISTA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簡稱“i-VISTA聯合研究中心”),實力位於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的第一梯隊。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上,北汽新能源的“鯨智”隊更是在84支全部使用無人駕駛模式的參賽車隊中,鄉村越野、高速公路等4大類別的45個複雜場景裡,實力斬獲一個冠軍、兩個亞軍、總積分第二的優異成績,充分展現了中國車企在無人駕駛研發中的硬核實力。

此外,從北汽新能源自主研發的“達爾文系統”、吉利研發的“爬行者智能系統”可見,未來汽車產品不僅需要在整車製造、駕駛性能等方面需要具備極高水平,車載智能系統方面也需要下足功夫,才能更具市場競爭力。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產品時,除了硬件質量、售後服務等,車載智能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也將成為重要考量內容。

或被市場低估的北汽藍谷

在北汽集團佈局新能源與網聯領域之路上,北汽藍谷的上市是重要一步。在經歷重大資產重組登陸A股後,北汽藍谷也曾備受質疑。但從各個車企的市值以及營收能力來看,北汽藍谷作為A股市場的新能源整車第一股,如今潛在價值可能遠超現有市值。

以5月23日的收盤價計算,比亞迪目前的市值為1335億元人民幣,北汽藍谷市值312億元人民幣,差值高達4倍多。

或許拿兼顧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業務的比亞迪對比不夠直觀,那麼拿特斯拉及蔚來做對比可能更能說明問題。特斯拉市值356.27億美元(約2458億人民幣),北汽藍谷的市值不到特斯拉的13%;僅與銷量遠不及它的蔚來市值(45.08億美元,約311億元人民幣)相當。

特斯拉頭頂“世界新能源汽車第一股”的光環,蔚來頭頂“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獨角獸”的光環,但在光環之下,特斯拉和蔚來的持續虧損更能體現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的窘境。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特斯拉淨虧損超10億美元,蔚來淨虧損超96億元人民幣;2019年一季度特斯拉淨虧損約7億美元,儘管蔚來還未公佈一季度財報,但是一季度3989的銷量大概也無法讓蔚來實現扭虧。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通病,主要是持續虧損、依賴政策補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北汽藍谷上市首份成績單實現盈利,實屬不易。根據北汽藍谷2018年年報及2019年一季報顯示,2018年北汽藍谷歸母淨利潤1.5億元,增長1.6倍,2019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超3000萬元,實現同比扭虧。

北汽藍谷在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的龍頭企業成長之路上,前瞻性的戰略佈局功不可沒。

2018年,北汽藍谷研發投入為11.28億元,在營業收入中佔比6.86%,並以548件的專利公開數量位列新能源領域年度公開專利數量第三名,是新能源整車企業第一名。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領域,均位於國內行業第一梯隊,長遠來看,成長性不可低估。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大幅退坡的大背景下,“無補貼”時代即將到來,離開了政策補貼,加速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向市場化轉型,相關企業都必將經歷一個陣痛期,或許還會出現階段性虧損,可謂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次大考。

比亞迪已多次表態,在6月25日全面取消地補之後會進行漲價。而通過北汽藍谷近期高頻次的產品發佈看來,北汽藍谷或在產品線佈局上會有較大的動作,以適應即將到來的“無補貼”時代。

新能源汽車的成長性明顯優於傳統燃油車,汽車行業智能化發展更是風投向好。

北汽藍谷作為新能源車企,特別是純電動乘用車的龍頭企業,以戰略眼光提前佈局智能網聯領域,處於國內智能駕駛與網聯領域第一梯隊,未來成長性毋容置疑,市值增長空間較大。

或許,能夠順利度過“無補貼”時代的陣痛期,才能讓市場真正看到北汽藍谷遠被低估的真實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