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身殘志堅修鞋匠“邁出”精彩脫貧路

3月4日中午11點半,孫佃仲忙完手裡最後一個活計,收好攤,從集市上買了幾條魚和一包饅頭,正準備騎上電動三輪車回家。此刻,家裡80多歲的老母親和一雙兒女正等著他回家吃午飯。“我一般早上八點開始擺攤,中午幹完活就回家了,下午就在家,村鄰也會上門找我修補衣服和鞋子。”孫佃仲說。

泗縣:身殘志堅修鞋匠“邁出”精彩脫貧路

今年54歲的孫佃仲家住泗縣草溝鎮孫巷村孫東組,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家族遺傳病史讓這一家四口人全部罹患神經性肌肉萎縮症,因為無法正常行走,因此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

“沒辦法,咱們家這個病是遺傳性的,從小雙腿就不發育,慢慢的就不能走路了。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咱心裡肯定不舒服,但日子還得過,咱得看開點。”談起困擾全家人的遺傳病,孫佃仲無奈地笑著說道。灶臺旁,女兒正坐在高高的凳子上做午飯,兒子則在一旁擺弄著父親的手搖補鞋機。

談起自己的修補手藝,孫佃仲瞬間打開了話匣子。由於雙腿不能行走,加上忍受不了同齡人的嘲諷,小學畢業後孫佃仲便輟學在家。隨著年齡地增長,他逐漸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十九歲那年,他拜同村一個修鞋匠為師,學起了修鞋縫補的手藝。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腦子活絡又肯吃苦,僅僅過了兩三年時間,他的修補手藝便十分出色,左鄰右舍誰家鞋子壞了、衣服破了都來找孫佃仲,而他也在助人為樂中逐漸收穫了自信。

“後來鄉鎮集市逐漸熱鬧起來了,我就把修鞋攤擺到了附近的各個集市上,泗縣草溝、夏廟,靈璧韋集、向陽,哪裡逢集我就去哪擺攤,活多的話半天下來也能掙個四五十塊錢,雖然不多也比待在家裡強,畢竟家裡還有幾口人要養活。”孫佃仲對我們說。

屋漏偏逢連陰雨。幾年前,孫佃仲妻子因病去世,讓這個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生活變得更加步履維艱。在最困難的時候,國家扶貧政策的春風及時吹來。2016年底,經過村裡的民主評議和審核公示,孫佃仲一家被評定為低保貧困戶,政府為一家人辦理了低保、殘補,看病吃藥也沒了經濟負擔,再加上種地收入、光伏收益、農業支持補貼等項目帶動,讓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但孫佃仲並沒有滿足現狀。去年,他又和哥哥共同承包了40多畝土地,種植小麥、玉米和黃豆等農作物,兩季收成又為他帶來了近三萬塊錢的收入。2019年,孫佃仲的家庭總純收入達到了53496元,人均純收入13374元,均明顯高於國家脫貧標準,當年10月15日,一家人終於光榮的脫貧了。接過扶貧幹部送來的鮮紅“光榮證”,孫佃仲熱淚盈眶。

有了國家的扶貧政策保駕護航,孫佃仲再也不用擔心一家人的生活。今年,家裡蓋起了四間兩層的樓房,一雙兒女也開始跟著父親學起了修鞋手藝。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孫佃仲卻一天也沒閒下來,仍舊每天騎著那輛破舊的三輪車準時去出攤——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的他,臉上逐漸開始展露出了笑容。

“國家的好政策為咱們困難群眾解決了生活上的難題,現在日子慢慢變好了,但是也不能坐吃等喝地光靠國家養。修鞋是我吃飯的手藝,既能鍛鍊身體、還能方便附近群眾,出來幹活時和鄉親們聊聊天,我也感到很開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生活,對於現在的孫佃仲來說顯得很幸福、也很滿足。(姚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