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區敘永縣綠水青山造就貧困戶新生活

烏蒙山區敘永縣綠水青山造就貧困戶新生活

江門古寨安置點已搬遷入住近200戶,形成了新的社區。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華剛 攝影報道

今年36歲的王正均,是烏蒙山區敘永縣原江門鎮大元村一社的村民,因父親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全家一度因病致貧。

“以前我們家住的是土房,有五六間屋,家裡就種點莊稼、砍竹子賣錢。因為交通不方便,讀書的學校也遠,孩子走路上學要將近兩個小時,每天很早就得起床。”2014年,王正均一家進入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2017年10月通過易地搬遷政策,搬遷入住江門古寨集中安置點,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在鎮村幹部及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王正均和妻子汪麗進入了江門豆花一條街的餐館工作,夫妻二人每月能收入六千元左右。“現在孩子讀書方便了,老人看病也方便了,房子也比老家寬敞明亮許多,生活越來越好了。”

易地扶貧搬遷

讓貧困村民生活重新開始

王正均一家搬遷入住的江門古寨集中安置點,就在敘永縣江門鎮旁邊,緊挨著G76廈蓉高速江門出入口,交通條件非常優越,目前已經搬遷入住191戶702人。

村民從原來的農村老家,搬入鎮上統一修建的集中安置點,家裡的莊稼因為遠已不方便耕種了,一家人如何開始新的生活,也就是“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同的地方,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模式。

江門古寨安置點,當地政府在這裡配套建起了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新建了全民預防保健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農民培訓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

安置點外面的江門葷豆花一條街,依託於江門鎮周邊成片竹林帶來的綠水青山,以及桃花塢景區等旅遊資源,在吸引了眾多遊客的同時,也為安置點的村民們提供了眾多就業的機會。

而同樣離安置點不遠的江門竹漿廠,對於帶動搬遷貧困戶增收致富,也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比如王正均家,目前除了在餐館裡的打工收入,老家的竹林每年還可以繼續砍伐出來賣錢,一樣也能增加不少家庭收入。

高質量發展竹產業

激活當地豐富的竹林資源

“竹漿是取代木漿的一大漿種,竹漿產業是對人類社會具有貢獻的產業,竹子成林後可以持續砍伐,對水土保持、生態保護、固碳量具有重要貢獻。”瀘州永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廖潤生說,江門竹漿廠年產20萬噸高檔竹漿板,於2016年9月開工建設,2017年12月建成投產。每年20萬噸的高檔竹漿板,需要80萬噸的竹片需求,能助農增收5億元。

在二三產業上,江門竹漿廠能帶動7000多人就業,同時固定用工400多人,其中對貧困戶的招聘,放寬要求,提供適合他們的崗位,所有員工購買五險一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員工通過就業,技能得以提高、收入持續穩定。”

對於地處川南竹產業集群核心地帶的四川瀘州來說,全市竹林面積近400萬畝,保有量在全國都位居前列。除了江門竹漿廠,當地還有竹筍加工、竹下經濟等產業,這些竹產業的開發利用,成功將當地的竹林資源激活,為烏蒙山區的脫貧致富,貢獻了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