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陝飛李亞蘭:用踏實的工作不斷踐行著高質量的目標

中國航空報訊:28年前,我剛剛從航校畢業,分配到陝飛,成了夾具製造車間的一名工藝員。在那裡,我認識了一位車間檢驗室主任——曾延齡師傅:高高的個子,一頭銀髮,不苟言笑,出了名兒的檢活兒嚴,這讓我和身邊的工友們對他有些“敬而遠之”。

瞭解夾具的人知道,夾具製造精度要求極高,公差僅產品公差的三分之一,如檢驗夾具,公差要求更加嚴格,僅有產品公差的五分之一。高精度零件對檢驗員提出了更高的業務能力要求,一旦檢驗方法不科學,極易造成錯檢。因此,車間檢驗員業務能力普遍較強,其中,曾師傅無疑是佼佼者。無論多難檢的活兒,到他那裡就意味著“畫上句號”。要知道28年前的生產現場,工作條件相對艱苦, 檢驗臺一般都放在車間一個角落裡。夏天熱、冬天冷,機床轟鳴聲總是吵得人耳膜發脹,但工人們卻幹勁十足, 從沒聽人叫苦叫累。直至現在,我還能清晰地記起曾師傅和同事們工作的樣子:半彎著腰站在檢驗臺旁,雙手推著表架緩緩移動,兩眼緊緊盯著百分表或千分表錶盤上的刻度,一眨不眨……當然,舊時數控檢測手段比較落後,對於複雜零件,檢驗員更是得跟蹤整個加工過程,因此,曾師傅和他的同事們也幾乎長期駐守在生產一線上。

記憶中,除了工作現場的不苟言笑、認真嚴肅外,曾師傅的“敬而遠之”還表現在“傳說”中他在獎優罰劣時的不留情面。那時候,每月一次的質量大會上,技術主任都會公佈檢驗室提交的各類質量數據並獎優罰劣。檢驗制度執行的特別嚴格,工人們生怕一個小小的定位銷幹錯了,不但需要補制還會開出廢票,受到處罰。一次親身經歷讓我真正走進曾師傅。那是我剛參加工作不久,有一次返修一套銑具,為了省事,我讓鉗工用砂紙把對刀塊的對刀面打磨了幾下就算完成任務,沒想到曾師傅知道後卻大發雷霆。忐忑不安地我原本是打算接受一場“狂風暴雨”的,然而事實卻是, 他希望我能認真學習,不要放棄每一個進步的機會,同時還耐心給我講了相關工序注意事項。後來,從別人口中我才得知,發了脾氣的曾師傅第一時間是去了解了我犯錯的原委,他覺得新人犯錯不可怕,但必須得記住這個錯誤,才能有下一次前進的可能。”也因此,他在對待新員工犯錯始終是留有幾分情面的。反之,老員工犯錯則是鐵面無私。

和曾師傅共事的兩年後,他就退休了,但其嚴謹的工作態度卻在我們車間保留了下來。後來,我調到另一個部門,跟其他一些生產單位也打過交道,但內心卻始終懷念那個最初待過的車間,懷念那個溫暖而嚴肅的工作氛圍。閒暇時光和老同事聊起來, 一位從外單位調入的師傅給我講過這樣一件小事,“剛來咱車間,覺得有些規則太苛刻,比如說夾具超差要求0.01mm,有那個必要麼?直到有一天機加車間某產品時常出現問題,排查後嫌疑點竟然落在了夾具上,反覆驗證後,在精準的測量數據面前,我們生產的夾具所有尺寸均高於標準, 那一刻,不僅消除了夾具嫌疑,高質量產品也受到了表揚。說實話,那一刻,我才理解了咱們車間日常對質量的高標準、嚴要求。”講故事的人和我都是驕傲的,因為有了曾師傅這樣的航空人,他們一貫的嚴格要求、嚴格把關,才讓我們在產品質量這一關上從未栽過跟頭。

如今工作條件比曾師傅那個時候好了很多,高質量不僅是產品製造追求的目標,同樣也成為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用踏實的工作不斷踐行著高質量的目標,曾師傅若泉下有知,亦當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