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道教認為中元節為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薦時食等活動。舊時僧人在河邊超度亡魂,將紙做的荷花燈放在河裡,所以又稱“齋河孤”。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 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中國民間的宗教信仰。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節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節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節解厄。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中元作

唐李商隱

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裡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雲,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水調歌頭·天地有中氣

宋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嶽,

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淨,彩雲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

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寢鎮獅蠻。

起舞願公壽,未可願公還。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