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為建設高質量富美鶴城貢獻科技力量

2019年我市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2020年我市這樣強化創新驅動

2019年成績單:推進創新驅動提質增效 著力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

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居全省第三。

2.研發投入強度增速全省領先。全市研發投入強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比重)同比增長28.07%,增速居全省第四。

3.“十百千”創新專項實施取得新突破。“高速數據中心光互聯芯片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入選省“十”層級首批創新引領專項(全省僅5項)。2個項目入選省“百”層級創新示範專項,新實施13項“千”層級重大創新專項。

4.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省第四。我市位列全省科技績效評價第四,榮獲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結果優秀地區稱號。在省協同創新中心發佈的省轄市創新能力評價中,我市創新能力位列全省第四。

5.科技開放合作成果豐碩。我市7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成功簽約,總投資31.3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5個、和中科院合作項目3個。

6.科技成果再創佳績。“地方雞種保護利用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個項目獲得2019年度省科技進步獎。

7.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星創天地1家;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合作院士工作站獲批設立。截至目前,全市科技系統建成研發平臺191家,其中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45家。

8.科技金融工作穩步推進。舉辦多場“銀企對接+科技政策分享會”,積極開展“科技貸”業務,向12家科技型企業放貸1.11億元,有效緩解了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

9.科技服務工作成效顯著。依託鶴壁科技大市場,向企業掛牌技術項目100項、收集可運營專利101個。全年認定登記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10.科技部門獲得多項榮譽。市科技局連續17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先後榮獲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先進單位、全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先進單位、省高新技術統計工作成績突出單位、第八屆中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等稱號,獲得了市委市政府集體嘉獎。

2020年作戰圖:建設創新型城市 以科技創新帶動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市總體目標,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四個一批”,重點抓好項目實施、科技扶貧、科技金融“三個帶動”,持續強化高質量黨建、開放合作、科技服務“三個支撐”,推進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為譜寫高質量富美鶴城更加出彩絢麗篇章貢獻科技力量。

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堅持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總目標。

爭取列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輻射區、輻射點。

強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

二、強力推進“企業、平臺、人才、機構”四個一批建設,厚植產業發展根基

發展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新建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0家,市級以上研發平臺突破200家。

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引進培育科技領軍人才2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20名、科技創新創業團隊5個。

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力爭做到每個產業都有1家以上國家級科研院所或“雙一流”大學參與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

三、深入實施“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督導省轉型升級“十”層級創新引領專項實施,引領帶動產業創新發展。

實施“百”層級創新示範專項5項以上,謀劃“千”層級創新應用專項,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研究制定發佈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加強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的應用推廣。

四、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

落實財稅激勵政策。

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統籌資源,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

五、做強做優科技服務,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全市科技管理系統開展“創新服務年”活動。

建設好科技大市場,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

舉辦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科技活動周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

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深化開放合作水平

引進先進技術成果,提升我市開放創新水平。每季度開展不少於2次對接活動。

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推動我市產業轉型升級。

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家,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科技發展藩籬

深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

積極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

推動中小企業積極主動購買科研機構的科技服務,緩解中小企業經濟實力不足、創新資源缺乏的難題。

八、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抓好科技扶貧工作。

科技助力社會發展,發揮科技資源優勢,攻克一批技術難題。新選派市級科技特派員10人;新實施科技扶貧項目3項至5項;培育省級以上星創天地1家以上,新建市級農業科技園區2家。

九、深化黨建業務融合互促,不斷提高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

繼續推進與金融機構黨建共建工作,積極開展與科技型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村的黨建共建,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

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新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鶴報融媒體記者王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