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冬不如補霜降!谷醫堂告訴你:這樣補,為冬天打好底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10度。《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並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而是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陰氣始凝。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一到,象徵著天氣由秋季過渡到冬季,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民間諺語有云“補冬不如補霜降”,故霜降養生應突出“補”字。

補冬不如補霜降!谷醫堂告訴你:這樣補,為冬天打好底子

一、

起居養生


(一)注意保暖防寒


俗話說“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霜降的到來意味著即將告別秋天,迎來寒冷的冬天。氣溫的驟降,且晝夜溫差變化增大,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防寒尤為重要。“寒從腳入”,霜降禦寒當從腳開始。熱水泡腳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足部保暖方法,蘇東坡曾這樣描述它的功效:“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故熱水泡腳不失為人們常用的既極其簡便又具有良好療效的養生保健方法之一。


(二)遠離悲秋


秋屬金,與肺相應。霜降一到,草木凋零、萬物蕭條,常容易使人心生悲傷、憂鬱等消積情緒,如果調養不當,則易引起抑鬱症及其它一些心理疾病。遠離悲秋,首先應學會調暢自己的情志,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保持情緒樂觀、平心定氣、收神斂氣,避免悲傷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


二、

飲食養生


(一)省辛增酸


秋季之令,肺氣盛而肝氣虛,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

辛入肺、酸入肝,省辛可弱肺金,增酸可強肝木。酸主收斂,辛主發散,省辛增酸有助於“秋冬養陰”之養生原則。


(二)常用食物


補冬不如補霜降!谷醫堂告訴你:這樣補,為冬天打好底子

進入霜降即為深秋之時,屬中醫五行中的“金”,與肺臟相對應。根據“四季五補”養生原則,秋季應“平補”。平補為中醫學中一種十分常用的食補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指的是不熱不寒、性質平和的食物,如多數的糧食、水果及蔬菜,部分禽、蛋、肉、乳類等;另一種則是既能補氣,又能補陰或既能補陽又能補陰的食物,如山藥、蜂蜜等,既補脾肺之氣,又補脾、肺之陰,如枸杞子既補腎陰,又可補腎陽。


(三)常用食譜


1、玉竹白果排骨湯


原料與做法:排骨300g、玉竹30g、白果10g、枸杞10g、桂圓肉15g、胡蘿蔔一根、生薑、蔥白、鹽少許。將豬排骨、胡蘿蔔及蔥白切段,生薑切片。先將排骨放入鍋中,水煮開後將排骨撈出,重新換水,將除鹽以外的所有材料置入鍋中,大火煮開後轉文火燉40-60分鐘,加鹽後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潤燥、補益氣血。


2、蘿蔔絲鯽魚湯


原料與做法:鮮鯽魚300g、白蘿蔔300g、蔥、姜、油、料酒、鹽。將鯽魚去鱗、腮及內臟,並在魚身雙面斜劃數刀。白蘿蔔去皮、切絲,蔥切成段,薑切片。先爆香薑片,後放入鯽魚煎至雙面呈金黃色,盛起待用。鍋內倒入適量清水,將蘿蔔絲與鯽魚一同倒入鍋中煮沸後,改小火繼續燉30-40分鐘至湯呈奶白色。放入適量蔥段、料酒及鹽進行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化痰止咳、開胃消食。


三、

運動養生


霜降後,隨著陽消陰長,萬物蕭條,大地一片消沉之景象。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之變化,以動靜結合、調暢情志的運動方式為養生方法。


補冬不如補霜降!谷醫堂告訴你:這樣補,為冬天打好底子


霜降時節,大多處於農曆九月,此時可適當增加運動量,可選擇登高、慢跑等運動。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舒緩心情,亦可選擇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等傳統功法進行練習。


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困擾,需要在線問診或進行健康諮詢,請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下載谷醫堂健康APP,就能足不出戶滿足健康需求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