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人們談婚論嫁時,總要將雙方的各種條件比較一番,目的就是想要最大程度地確保"門當戶對"。此外,還往往傾向於事先確認男方有穩定的經濟條件、能提供穩定的居住環境,有利於將來繁衍子嗣、生兒育女。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而民國時期的人們,受新思想的洗禮較多,尋求解放、尋求個性,產生了許許多多堪稱奇絕的人物和傳奇。民國才女張荔英的一生,便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追求真愛、什麼是為愛不悔。

才貌絕佳、熱衷藝術的民國名媛張荔英

1906年,浙江南潯的一個富甲一方的書香門第迎來了家中第4個小姐的降生。這家的主人名為張靜江,遠見卓識、仗義疏財,曾出巨資支持新革命,因而就成了國父孫中山的同道至交。這家的主母名為姚蕙,是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她思想開通,也是極富學識之人。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女兒降生後,父親見其膚如新荔,乖巧可愛,便為其取名為張荔英。除了遍請名師來教導子女之外,家境優渥的張家父母還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自小,張荔英就表現出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並立志要成為一名學貫中西的畫家。為了女兒的將來,父母特意高薪聘請了俄國的藝術家到他們上海的家中指導張荔英學習油畫的創作。

因為父親張靜江的生意遍及四海,所以張荔英就經常和父母一同遊歷各國。沐浴著異國藝術雨絲的張荔英,曾先後在法國巴黎、美國紐約和上海接受各種領先的教育理念。20歲那年,完成高中教育後的張荔英憑藉得天獨厚的藝術底蘊得以進入美國紐約的藝術學生聯盟進修藝術基礎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1年後,張荔英便在父親的支持下,赴巴黎的克拉洛西美術專科學校及比婁學院繼續研修歐美繪畫藝術,此後的4年裡,張荔英的學科成績始終遙遙領先,專業老師也時常對這名中國學生的藝術巧思驚歎不已

中國的文人逸士喜歡雅集,外國的藝術大師喜歡沙龍。當時的法國巴黎,藝術名流雲集,他們常常舉辦藝術沙龍來展現非凡的藝術品味、進行藝術學術交流。

1930年,還是藝術美院學生的張荔英便攜帶自己的畫作首次參加了巴黎秋季沙龍,一舉驚豔了巴黎的藝術界。此後,張荔英的數幅畫作被獨立沙龍和杜勒利沙龍所選中,公開展出後即受到了巴黎藝評家的高度讚譽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原本抱定了此生不嫁的信念,卻對55歲的鐵腕外交家情有獨鍾

可能藝術家的骨子裡都有一種絕世孤傲的精神,成名後的張荔英便暗自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藝術事業,不嫁不婚。想想也對,美人自當配英雄,藝術家又豈能嫁給凡夫俗子呢?!

彼時,法國巴黎還有一位來自於中國的"鐵腕外交家"流寓於此,他就是陳友仁。當時,陳友仁的俄籍妻子剛剛去世,同樣鍾愛藝術的他便隻身來到了有"浪漫氣息之都"之稱的法國巴黎。說起陳友仁,那可是一位正直善良、兼具才華和豪情的革命志士、優秀外交家。

為袁世凱所恨、為孫中山所喜、為蔣介石所妒、為日本人所痛恨、為新中國所讚揚稱頌的陳友仁可以說是一位傳奇英雄。他最著名的壯舉就是代表國民政府與英方談判,成功收回了漢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那時,精通西方法典的陳友仁與英方進行了16次唇槍舌戰,終以成功的鐵腕外交,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創造了近代中國外交史上的神話。

陳友仁流寓巴黎時,宋慶齡給張荔英寫信介紹了陳友仁,兩人就這樣在異國他鄉見面了。

陳友仁與張荔英相識時,早已過了他最光芒萬丈的鼎盛時期。而張荔英這個奇女子則極為不尋常,當她與遲暮的英雄、55歲的陳友仁接觸了幾次之後,便認定了要和這個男人相守終生

與陳友仁戀愛後,張荔英便寫信給父母,希望這段戀情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可張靜江畢竟是個慈父,怎肯讓出類拔萃、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這樣一個居無定所、生活無依的55歲老男人呢,何況兩人有著31歲的年齡差。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清傲的張荔英迸發出來的愛情是偉大的,她不僅成功說服了父母,還甘願隨著陳友仁四處漂泊。也許,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愛情,只關乎靈魂真誠而熱烈地相擁,不在乎外在物質條件是否豐盈和安穩

陳友仁對待妻子永遠是寬容和善的,他喜歡陪張荔英去看藝術展覽,和她探討藝術的風格和流派。陳友仁不僅能以自己的經驗給張荔英提供很中肯的人生指導,還非常樂於當妻子進行油畫創作時的最佳模特。

也許,"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是對生活的一種真真切切的無奈,張荔英的物質條件即便再優渥,也買不來青春年華,更無法制止歲月的流逝和丈夫的日漸衰老

1944年,時年38歲的張荔英親身體驗了永失己愛的痛苦——她的丈夫陳友仁因心力衰竭而病逝在上海的家中。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回顧與丈夫陳友仁14年幸福婚姻生活的點點滴滴,張荔英便泫然淚下、心痛不已。她曾說:我和友仁的婚姻生活,真正耳鬢廝磨的日子也不過10年左右,10年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短了。

即便二婚也堅持冠前夫之姓,晚年孤身40年一人終老

陳友仁去世數年後,張荔英也曾沒禁受住旁人的勸說,和陳友仁生前的摯友走到了一起。

可惜的是,她的第二段婚姻毫無幸福可言,因為丈夫並不體貼,還總似一個寄生蟲那樣依靠著張荔英出售畫作來維持生活。

在那極為短暫的第二段婚姻裡,張荔英依然選擇保留自己與陳友仁結婚後冠上的夫姓,就連她嫁給第二任丈夫後的所有畫作,都署名為"CHEN"

從第二段婚姻裡掙脫出來後,張荔英便

不再對愛情抱有期待了。從那時開始,她便一心撲在自己所熱愛的繪畫創作事業上,赴新加坡教書育人,為新加坡的藝術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張荔英孤身40年的晚年生活裡,她一手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一手為新加坡培養了無數熱愛繪畫的藝術學子,她沒有孩子,卻將自己的學生當親生孩子一般看待

每當自己的畫作通過拍賣的形式換來了一筆資金,她便將資金注入"張荔英美術教育基金會"之中,用來資助那些家境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追求藝術夢想

張荔英:嫁大自己31歲丈夫,二婚仍冠前夫姓,終孤身40年​

1993年,87歲的張荔英在新加坡去世,她在離世前,口中依然念著的是陳友仁的名字,可見,二人之間的摯愛有多麼深厚。

如果要恰如其分地形容張荔英和陳友仁的愛情,一句"願無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已是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