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新建交三十週年為契機,全面提升中國新加坡合作伙伴關係

1976年,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首次訪華。1979年12月,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貿易協定。1990年10月3日,中國與新加坡正式建交。時光荏苒,2020年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建交30週年。30年來,中新已成立了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開展包括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重慶互聯互通項目、廣州知識城等四大政府間合作項目,設立了包括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在內的8個省級合作理事會,雙邊合作的規模和層次都前所未有。

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了迅速響應,亞歐非大陸及沿線各國逐步開啟互聯互通,新加坡也加入進來。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將西部陸海新通道定位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新加坡不僅是最早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之一,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國家。

為了紀念鄧小平這位中新友好的奠基人,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河畔樹立了鄧小平紀念碑。2018年,中國同樣授予了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中國改革友誼獎章”。兩位中新建交的奠基者雖已逝去,但是中新兩國友好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在中新建交30週年之際,兩國關係又重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攜手戰勝疫情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類命運與共的重要性、緊迫性。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全人類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戰而勝之。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新冠疫情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多麼正確。今年7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通電話中首先祝賀對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再次在新加坡大選中獲勝表示祝賀,同時表示中方將繼續給予新方堅定支持,希望新加坡早日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社會活力。

疫情發生以來,中新兩國政府和各界互施援手,守望相助。在疫情爆發初期,為了幫助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新加坡在2月份向中國提供了2萬個病毒測試的檢測試劑盒,此外還包括護目鏡、N95口罩、醫療洗手液等超過2千公斤的醫療裝備。新加坡紅十字會、中華總商會等民間機構還積極捐款捐物,向中國提供了超過5千萬人民幣的物資。新加坡疫情爆發以後,中國政府、中國紅十字會向新加坡捐贈了5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10萬隻KN95口罩和2萬隻N95口罩,既是中國在物質上對新加坡抗疫的支持,也代表了中國對新加坡早日戰勝疫情的良好祝願。此外,重慶市政府也向新加坡政府援助的15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

疫情穩定之後,兩國率先建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合力推動地區供應鏈產業鏈暢通。抗疫合作成為中新關係新亮點,再次體現了兩國關係的前瞻性、戰略性、示範性,也為中新全方位合作伙伴關係增添了重要內涵。通過加強抗疫合作,在確保在本國的對方國家公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快捷通道”的開通為兩國復工復產提速,助力兩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新雙方還同意將對抗冠病與公共衛生合作,納入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的議程。在新冠疾病治療、疫苗研發和藥物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

今年是中新建交30週年,中新兩國需要抓住機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支持國際社會團結抗疫,支持世衛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共建“一帶一路”,全面提升雙邊經濟合作

一直以來,新加坡對“一帶一路”倡議給予堅定支持,並深入參與其中,在美國大肆抹黑“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這種態度值得讚賞。2020年,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新加坡也連續蟬聯中國最大外資來源國的地位。今年一季度,東盟首次取代歐盟,成為中國出口第一的所在地,而新加坡正是東盟最重要的貿易樞紐。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關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疫情的爆發對世界格局造成了新的衝擊。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此次大選中得票率不及以往,人民行動黨的執政面臨著國內外形勢的嚴峻考驗,第四代領導層的正式接班不得不順延。新加坡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絕大部分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都依賴進口,疫情對新加坡經濟和老百姓的生活影響甚大。根據新加坡政府預計,2020年新加坡GDP將萎縮5-7%,過去兩到三年的增長都因新冠疫情而被抹去。如果疫情繼續持續下去,那麼對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將難以估計。中新共同合作應對疫情,在經濟合作方面將面臨著重要的契機。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得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目的地。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從2007年的3.98億美元到2018年的35.5億美元,12年間直接投資額增長了8.92倍。新加坡積極回應和對接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把握了兩個經濟聯繫的重要機遇,併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之一。陸海新通道成功緩解了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成為連接東南亞和中國西部地區的貿易新通道,加強了雙邊貿易路線和供應鏈的韌性,促進了食品、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的平穩流動,從而為抗擊疫情穩步推進復工復產,促進經濟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雖然是新加坡第一大貿易伙伴,但是對新加坡的投資卻遠遠落後於美國。2018年美國對新加坡的投資額為2188億美元,而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額只有35.5億美元,美國對新加坡的投資額超過新加坡利用外資總額的20%,而中國則不到4%。同樣,2018年新加坡對美國的投資為192億美元,對中國的投資為52.1億美元。在雙邊投資方面,美國對新加坡已經累計投資超過兩萬億美元,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則是近十年才有起色,累計不過400億美元,與美國仍有不小的差距。伴隨著中新兩國經濟合作的深入,中新在雙邊投資方面仍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儘管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中國將繼續擴大改革開放,改善營商環境,與新加坡共建“一帶一路”,提升“陸海新通道”功能,為新加坡企業來華投資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市場便利,也將與新加坡一道共同維護自由開放貿易,確保地區供應鏈產業鏈暢通,積極開展第三方經濟合作。

多方位交流合作,進一步推進中新兩國關係向前發展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二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人口占到了總人口的74%,兩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在開展人文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新加坡雖然面積不大,但是作為東盟的創始國之一,在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國對自身的安全格外關注,因而中立主義是他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多次對中美關係走向表示擔憂,新加坡的態度是不願意選邊站隊。中新關係發展過程中,始終擺脫不了美國的影子,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圍堵和遏制中國,對抗“一帶一路”,新加坡等東盟國家成為美國拉攏的重要對象。要友好不要對抗、互利共贏是中新兩國發展關係時都認同的基本準則。

今年是中新建交30週年,兩國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新雙方應以靈活多樣形式開展慶祝活動,使兩國友好深入民心,提升兩國在外交、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一是在地區層面加強溝通和協調,推動中新關係、中國東盟關係全面發展。新加坡不是南海當事國,中國與新加坡不存在根本的利益衝突。2019年,東盟發佈了“東盟印太展望”,這是東盟首次明確提出自己的“印太”概念,具有鮮明的包容性、建設性與合作性等特徵。這與美日版“印太戰略”的對抗性、排他性和歧視性有明顯的不同。對中國而言,加強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在地區安全方面的合作是中國處理地區外交事務一個著力點。

二是在發揮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機構作用,應對新冠疫情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國際事務方面,中新應保持緊密合作。疫情對新加坡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中新應該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為早日戰勝疫情貢獻力量。新加坡作為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島國,對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非常擔憂。中國和新加坡都是巴黎氣候協定的締約方,對於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存有共識。在WTO改革方面,中新也應該相互支持,攜手應對。

三是在人文交流方面,兩國仍有廣闊空間。2019年,中國赴新加坡旅遊人數達117萬人次,佔新加坡外來遊客的11%。目前,在新加坡有大約8萬中國留學生,佔到了新加坡在校國外留學生總數的前列。在美、澳、英等西方國家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後,新加坡的大學將是中國留學生主要目標之一。新加坡學生到中國留學也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畢竟隨著中國教育市場的開放和高校排名的上升,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學生到中國留學和就業。

四是在智慧城市、跨境電子商務、5G網絡、生物醫藥等多領域開展合作。中新兩國都制定了本國的科技發展規劃,在一些關鍵的科技領域可以實現對接。比如,在新冠疫苗研發和新冠疾病的治療方面,中新雙方已經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成果顯著。今後,包括在國家發展和城市治理方面,中新雙方也可以深入交流,互學互鑑。

總而言之,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新關係越來越成熟,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兩國高層交往密切,同時也有中新雙邊合作委員會(JCBC)定期會晤機制,在地方上也建立了理事會合作機制。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中新雙方人員互訪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中新關係應站在歷史起點上,著眼“後疫情時期”發展機遇,將中新關係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