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一一 回顧龍源電力發展歷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

導讀

“從1999年6月到龍源電力任副總經理、2000年11月主持工作、2001年7月任總經理,到2013年4月辭去總經理職務,轉任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兼任龍源電力監事會主席,我在龍源電力工作了近十四年時間。”

謝長軍寫於2019年8月25日

(一)龍源電力的三個發展階段

回顧我經歷的龍源電力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3至2000年),原始積累,平穩起步。在此期間,公司以電力技術改造為主要業務目標,先後投資組建了5個科技公司和1個海外投資公司。1994年在美國發行私募債券,投資建設江蘇江陰夏港和南通天生港兩座常規火電廠。1999年6月,龍源、中能、福霖三公司合併重組。1999年11月,龍源入股國電電力(600795),擁有9.9%股份,2000年11月,參與其配股,龍源擁有的6個全資(控股)科技企業全部進入國電電力。

第二階段(2001至2004年),謀劃轉型,蓄勢待發。2001年2月,龍源電力在向原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劉振亞彙報後,確定了發展戰略構想。公司抓住當時全國缺電的機遇,快速投資擴建夏港(2X125MW和2X330MW)和天生港(2X330MW)兩座火電廠。同時,積極儲備風電資源、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為大規模開發風電做好準備。中能、福霖等公司逐步轉型到位,建立起以新能源為服務目標的技術團隊。

第三階段(2005至2013年),矢志風電,快速發展。從2005年開始,龍源加快風電項目開發建設,風電裝機逐年增加,2008年底達到250.3萬千瓦。2009年12月,實現香港主板IPO,創造多項歷史第一。從2010至2012年,公司兌現上市承諾,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00萬千瓦以上,到2012年底,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54.4萬千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實現了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的戰略目標,公司業務開發蒸蒸日上,員工隊伍建設蓬勃向前,公司發展達到高潮。

2013年4月以後,公司進入"第三次創業"階段。利用前些年的資源和項目儲備,到2015年底,公司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576.5萬千瓦,實現全球第一的目標。

在這篇文章中,我主要講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情況。

(二)與時俱進完善企業戰略

2001年上半年,龍源電力提出"穩定基礎,兩翼齊飛",打造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專業開發公司的發展戰略設想。

其主要思路是:以兩座常規火電廠擴建和經營為發展基礎,公司主業定位為大力發展以風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和以服務於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戰略得到國家電力公司的充分肯定。按此方針,龍源電力開始了轉型定位及發展規劃佈局和實施工作。

2001年

啟動甘肅玉門、內蒙古商都、河北張家口、廣東南澳風電場股權收購工作;投資組建上海風電公司;全額歸還1994年在美國發行的1.1億美元私募債券。

2002年

成立風電技術開發中心,具體負責風電技術的引進開發,組織實施國家"863"項目和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項目;承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組織的"中國風電場資源調查和評估"項目,在全國8個省區10個測風點進行測風和資源分析工作,結合國內其他地區風資源調查和評估,龍源電力優先於其他單位,第一手掌握全國風資源情況,獲取未來風電開發資源儲備主動權;籌劃位於福建廈門的風機國產化製造基地建設方案,開展多輪從德國引進1.5MW風機制造技術談判工作,後因戰略調整而放棄引進;年底電力體制改革後,龍源電力整體進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2003年

國電集團所擁有新疆、浙江、甘肅、遼寧等省區的風電資產,總裝機14.4萬千瓦,全部劃入龍源電力進行管理經營;重組新疆風電資產;投資擴建內蒙古輝騰錫勒、甘肅玉門等風電場;夏港電廠2X125MW機組投產發電,夏港和天生港電廠各2X330MW機組陸續開工建設。

2004年

投資建設湖北九宮山風電場;中標世行貸款項目"福建平潭長江澳二期風電100MW開發和經營權";中標國家特許權江蘇如東風電場二期150MW和吉林通榆團結風電場200MW風電開發特許權;電力行業風電技術專業標委會落戶龍源。

這個階段,我們在工作中提出"四個轉變",即

從追求企業規模擴張向追求企業規模效益轉變;

從參股投資管理型向控股直接經營型轉變;

從間接進入市場向直接進入市場轉變;

從分散式管理模式向集團本部化運作轉變。

成為全國最大風電專業開發公司的規劃目標按期實現。

2005年龍源電力提出創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新能源發電企業集團。

其主要設想是:牢牢佔據國內風電發展的龍頭地位,通過項目開發和資本運作,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在海外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中擁有一席之地。

2005年

龍源承擔中國一德國政府間技術合作項目"中德風電中心",實施風電場職業培訓計劃正式啟動;與美國GE風能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簽訂國內風電項目裝機容量最大的設備採購合同;與西班牙GAMESA公司簽署350MW風機採購合同,正在西班牙訪問的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見證簽約;江蘇如東特許權項目、福建平潭二期世行貸款項目、內蒙古翁牛特旗100.5兆瓦風電項目開工建設。

2006年

2月龍源風電裝機容量突破50萬千瓦;吉林通榆特許權項目開工建設;與河北圍場縣簽署160萬千瓦風電開發協議;與奧地利政府簽署龍源第一批CDM項目減排意向性購買協議;蘇州龍源白鷺風電職業培訓中心正式成立;中標內蒙古巴音特許權20萬千瓦項目;與西班牙GAMESA公司簽署當時亞洲地區最大規模(510MW)風機採購合同。

2007年

5月公司重組改制工作正式啟動;江蘇如東風電特許權二期項目15萬千瓦全部併網發電;9月龍源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00萬千瓦;溫嶺潮汐電站新型試驗機組、東海秸稈電廠投產發電;西藏羊八井新型地熱機組開工建設。

2008年

5月10日,江澤民同志視察龍源江蘇如東風電場;8月龍源風電裝機容量突破200萬千瓦;9月9日,在香港第三屆亞洲品牌盛典上,"龍源風電"獲得"亞洲500最具價值品牌獎;12月吉林通榆風電特許權20.06萬千瓦全部投產發電;2008年當年新增風電裝機120萬千瓦,風電建設進入快車道;年底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50.3萬千瓦。

2009年

5月龍源正式進軍青海格爾木光伏開發;6月在西藏開發地熱、光伏、風電全面啟動;7月龍源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9月南非風電項目正式簽約;10月江蘇如東海上(潮間帶)兩臺1.5MW風電機組併網發電,實現全球海上(潮間帶)風電"零"的突破;11月11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視察龍源甘肅玉門風電場;12月10日,龍源電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12月31日,龍源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50萬千瓦,裝機規模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五位,並以66%的增長率居全國之首。

這個階段,公司按照"明確目標,集中規劃,分步實施,規模經營,滾動發展"的工作思路,開發經營風電項目。並確定2009年以及未來二至三年中心任務是,實施集團化、國際化戰略,追求戰略領先、管理領先、技術領先和效益領先(兩化四先)。具體是,第一,實施集團化戰略,增強公司管控能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二,實施國際化戰略,開拓國外風電市場,加強交流與合作。第三,提高戰略運籌水平,追求戰略領先。第四,推動企業升級,追求管理領先。第五,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追求技術領先。第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追求效益領先。"兩化四先"的實現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公司上下、各方面、全方位的持續努力。

2010年龍源電力提出"把握機遇、明確方向,建設國際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戰略目標,確保2012年風電裝機進入世界前三甲。

其主要思路是,在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和國內風電龍頭企業的環境和條件下,加快風電發展,加大技術創新,加強企業管理,加強隊伍建設。用三至五年時間,在風電裝機規模、經濟效益、企業管控能力、員工素質、隊伍建設諸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2010年

2月龍源成功發行AAA級、無擔保、七年固定利率企業債券,募集資金16億元人民幣;6月龍源振華海洋工程公司成立,開啟國內海上風電施工裝備和工程建設先河;江蘇如東海上(潮間帶)15萬千瓦示範項目開工建設;7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同志視察龍源玉門風電場;龍源"國家能源風電運營技術研發中心"獲國家能源局授牌;9月江蘇如東海上(潮間帶)3.2萬千瓦試驗風電場全部投產發電;10月中標江蘇大豐海上(潮間帶)20萬千瓦風電特許權項目;龍源格爾木20MW光伏電站投產發電,實現龍源光伏"零"的突破;12月西藏羊八井10MW光伏電站投產發電,實現西藏光伏"零"的突破;到年底風電裝機容量達到655.6萬千瓦。

2011年

5月安徽來安低風速20萬千瓦風電場全部投產發電;公司啟動"綠色關爰行動";7月簽署收購加拿大德芙林10萬千瓦風電項目(綠地項目)協議;8月參加國電集團2011年風電運檢技能競賽,囊括團體前六名和個人前20名;10月"中德風電中心"二期項目開始實施;12月龍源風電裝機容量突破859.8萬千瓦。

2012年

4月龍源主創的"風電開發集約化管理探索與實踐"成果入選"2011年電力十大管理創新"案例;龍源榮獲"全國電力行業AAA級信用企業"稱號;9月龍源電力在"亞洲品牌500強"中,由上屆第89位大幅上升至第47位,同時獲得"中國品牌價值冠軍";龍源西藏那曲高海拔試驗風電場開工建設;11月龍源十大技術支持系統榮獲2012年中國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獎;公司榮獲全國電力行業優秀企業稱號;國際著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準普爾對龍源電力進行國際信用評級,最終標準普爾給予公司BBB+的企業評級,穆迪給予公司Baa3的發行人評級,評級展望均為"穩定",其中標準普爾的BBB+的評級既是香港上市所有中國電力公司中的最高評級,也是世界可比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最高評級;12月龍源電力成功完成H股配售工作;12月31日,龍源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達到1054.4萬千瓦,位居世界風電裝機第二位(第一位西班牙Iberdrola,風電裝機1361.9萬千瓦,根據丹麥BTM諮詢公司數據)。

回顧龍源電力走過的歷程,我認為,風電產業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符合我國能源資源實際和能源變革需要,是能源行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內容,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龍源電力風電發展,主要得益於以下四點。

第一,專注風電領域。並與時俱進,分階段調整發展戰略和目標,明確風電發展規劃,矢志不渝,堅定不移實施,從而逐步發展成為國內風電的龍頭企業和國際知名公司。

第二,科學規劃先行。堅持全國風資源詳盡調查評估,確定發展規劃重點,嚴格風電場選址,培養過硬技術隊伍,全過程開展技術論證和評估,最大限度減少盲目性和開發風險。

第三,實施專業化管理。十大技術支持體系,為龍源風電大開發、大發展起到支撐和保證作用。

第四,加強安全質量全過程控制。前期開發、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控制與運營管理無縫對接,提升安全質量管理工作永無止境。

這些年,龍源電力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績:

成功登陸國際資本市場;實現全國風電開發佈局,保持國內風電領跑者地位;經濟效益持續快速增長;發電裝備水平國內領先;海上風電引領全國;海外風電市場取得突破;技術支撐體系更加完善;品牌建設成效顯著;新能源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高素質員工隊伍保持穩定。

簡而言之,龍源電力發展的體會是"五個堅持"。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公司保持正確發展方向的首要前提;堅持戰略引領,是公司保持領先發展規模的重要措施;堅持精細化管理,是公司保持突出經營業績的重要基礎;堅持務實創新,是公司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手段;堅持以人為本,是公司人才隊伍不斷髮展狀大和質量提升的力量源泉。

(三)順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潮流

龍源電力伴隨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而成長,離不開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的保駕護航。

國家特許權招標促進風電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國家從2003年開始,連續五年組織風電特許權招標,10萬千瓦規模以上的風電項目通過特許權方式進行建設和運營。五年間,全國共有15個項目340萬千瓦由特許權招標確定。

2004年第二批特許權項目招標中,龍源成功中標江蘇如東(二期)15萬千瓦項目。該項目於2007年全部投產發電,成為全國投產的首座大型特許權風電項目,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同志親自出席了項目的竣工投產儀式。吉林通榆特許權、內蒙古巴音特許權、河北承德等多座10萬千瓦以上大型風電場相繼開工建設。風電開發逐步由"游擊隊"向"正規軍"轉變,加快了規模化、產業化的進程。

《可再生能源法》開啟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春天。

2006年1月1日,我國正式頒佈實施《可再生能源法》,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基本制度和政策框架,明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收購制度(2009年修訂完善為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隨後費用分攤、稅收優惠、分類階梯標杆電價等制度和政策相繼出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體系,對風電產業的崛起和可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關鍵指導作用。

藉助法律和政策的東風,我國風電產業步入快速增長期。根據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國風電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84億千瓦,是2005年底的144倍。風電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比重也從2010年的1%提升至2018年的5.2%。

在此期間,龍源風電發展駛入快車道。風電裝機容量從2006年的58.7萬千瓦增加至2012年的1054.4萬千瓦。截至2018年底,龍源風電裝機容量達1891.9萬千瓦,佔全國風電總裝機的10.3%,2018年風電發電量395.42億千瓦時,佔全國風電發電量的10.8%。

2008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提出在內蒙古、新疆、甘肅、河北、江蘇和吉林建設6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目標,進一步加快了風電規模化發展速度。截至2018年底,內蒙古、新疆、甘肅、河北、山東、江蘇、寧夏、山西、遼寧、雲南10個地區風電裝機容量超過或接近千萬千瓦。

國家電網公司跨區外送清潔能源通道建設加快,促進了大基地、大規模風電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風電的消納和送出問題。

龍源電力出於戰略考慮,早在2004年,就提出規劃建設內蒙古、新疆、甘肅、河北、東北和東南沿海六大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以推動龍源風電開發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2年底,龍源在上述六大風電基地,共建成風電場905.68萬千瓦,佔公司全部風電裝機的85.9%。截至2018年底,龍源在上述六大風電基地共建成風電場1314.49萬千瓦,佔公司全部風電裝機的69.5%。

國產風機制造產業異軍突起,風電開發商的支持和配合功不可沒。

我國自主開發風機技術起步較晚,到1999年底,國產機組只有29臺,0.84萬千瓦,裝機容量僅佔全國風電裝機的3.2%,平均單機容量不足300千瓦,風電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進入21世紀,國內風機設備製造產業,終於完成了由風機整機進口到關鍵部件進口,再到關鍵部件自主研發的快速升級過程。2006年以後,華銳、金風、聯合動力、遠景、明陽等一大批本土風機制造企業迅速崛起壯大。陸地風機1.5MW、2MW、2.5MW、3MW,高塔筒、低風速、大葉片等先進技術不斷湧現,推動了風電產業又快又好發展。2018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114萬千瓦,90%以上是由本土風機制造企業提供的主機設備。

龍源積極助推風機國產化、本地化。

2005年6月,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龍源與金風科技合作開展新疆、甘肅60萬千瓦風機國產化示範項目,以推動金風科技1.5MW風機技術的快速成熟,並儘早在國內市場推廣使用。此前,龍源已在新疆達坂城風電場安裝了5臺金風科技1.5MW直驅式風機樣機,並進行了兩年多的試驗運行。龍源後來陸續在內蒙古巴音、黑龍江撫遠等地大量使用金風1.5MW風機。雙方建立起長遠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並共同站在行業發展制高點,取得共贏。

2009年4月,龍源與遠景能源合作,在福建東山大帽山上開發試驗高風速、抗臺型1.5MW機組。此前,福建沿海由於地處颱風區,還沒有一臺國產風機用於福建島嶼風電場。遠景能源33臺1.5MW風機實現了安全平穩運行。2010年以後國產風機陸續進入福建,經受颱風的考驗。

2009年6月,龍源與明陽、聯合動力、遠景、上海電氣、海裝、三一重工、金風、華銳等8家風機制造企業合作,在江蘇如東海上(潮間帶)風電場進行海上風機樣機試驗。

2010年5月,龍源與遠景能源、聯合動力在安徽來安試驗開發低風速風電場(設計風速5.7米/秒),2011年5月,遠景能源99臺1.5MW低風速風機和聯合動力33臺1.5MW低風速風機全部投產發電,開創了全國低風速地區風電開發的先河。

2011年5月,龍源與聯合動力在山西規劃建設30萬千瓦整裝試驗風電場,至2015年9月全部投產,整個風電場建成裝機容量29.85萬千瓦,安裝聯合動力UP82、UP86、UP97型風機199臺,使其成為龍源使用聯合動力風機最多的示範風電場。

2012年7月,龍源與海裝(5MW)、明陽(6MW)、東汽(5MW)、遠景(4MW)等在江蘇如東風電場,進行海上大型風電機組試驗,取得初步效果。後來龍源在江蘇如東地區建成100多萬千瓦海上或潮間帶風電場,使用遠景4MW、金風2.5MW(5MW)、上海電氣4MW等機組,目前看運行效果良好。

2012年9月,龍源與聯合動力合作,建設西藏那曲高海拔(平均海拔4600米)試驗風電場。安裝5臺聯合動力1.5MW風機,項目於2013年11月投產發電。

綜上所述,龍源積極扶持國產風機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產品質量性能得到不斷完善,龍源由最初使用國產風機不足20%,到2012年使用國產風機已達到90%以上。龍源風電規模化發展,帶動了國產風機的產業化發展。作為中國風電的龍頭企業,負起了應有的責任,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轉型升級,開拓新的發展領域。

2010年以後,為應對愈演愈烈的限電形勢,龍源在全國率先提出"上山、下海、低風速"的轉型發展戰略。風電項目開始向中、東、南部地區轉移,"十二五"以來,內陸低風速地區和高海拔山區逐漸成為風電開發的主戰場。保障了風電開發規模和項目效益的同步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至2013年,龍源已由"三北地區"深度開發,逐步轉移至中、東、南部地區。2013年以後,中、東、南部地區的項目開發數量已超過"三北地區",有效減少了限電帶來的損失,在全國也起到了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海上風電突破關鍵施工技術瓶頸,龍源電力率先掌握了大直徑單樁基礎等海上風電核心施工技術,並迅速推廣至整個行業,開啟了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進程。

經過"十二五"的積累,"十三五"以來海上風電發展明顯提速。

截至2018年底,全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45萬千瓦,其中龍源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39.63萬千瓦。

風電建設成本持續下降,風電開發管理水平日益提升。

龍源在規模化開發過程中,土地使用、電網架設、配套設施得到了集約化利用,同時得益於風機制造企業技術升級和技術進步,機組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風電建設成本持續下降,目前部分地區可降至5500至6000元/千瓦。海上風電近岸潮間帶項目可控制在13000至15000元/千瓦,近海項目可控制在16000至18000元/千瓦之間。

經過多年的積累,龍源電力在前期開發、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日益精細化,提高了項目開發質量和盈利能力。在風資源評估、微觀選址、設備選型、經濟運行和項目後評估諸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風電場的開發建設和運營維護等方面,龍源仍然引領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

(四)龍源領導管理團隊的逐步形成

2001年7月,國家電力公司正式任命我任龍源電力總經理,王光華任臨時黨委書記,王連生轉任副總經理。王光華同志從山西省電力公司總經理任上到龍源工作,2005年1月到齡退休。

2002年2月,國家電力公司任命黃群任副總經理。黃群在公司一直分管前期開發工作。 2003年2月,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聘任張源任副總經理、黨委委員,2004年4月,聘任李紅梅任公司總會計師、黨委委員。張源在公司一直分管工程建設工作,2016年12月到齡退休。李紅梅在公司一直分管財務工作,2017年5月到齡退休。

2006年1月,沈冶任副總經理。此前,他在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公司任總經理。在公司分管安全生產工作。2008年7月,調國電長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2006年1月,中共龍源集團黨組正式成立。我兼第一任黨組書記,王連生任副書記,黃群、張源、沈冶、李紅梅任黨組成員。這時班子成員,經過近五年調整,達到6人。

2006年11月,田世存任黨組書記、副總經理,我兼任國電集團總經理助理,改任龍源電力黨組副書記、不再擔任黨組書記職務。

2008年1月,王建庭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工會主席。2009年6月,費智任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在公司分管安全生產工作。賈楠松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班子成員)。

2009年7月,王連生因年齡原因,改任公司巡視員、執行董事。2011年10月到齡退休。

2010年11月,黃群任黨組書記、副總經理。田世存因年齡原因,改任公司巡視員, 2012年4月到齡退休。

2011年5月,何深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工會主席。張寶全任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建庭調國電財務公司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工會主席。此時,龍源電力配齊領導班子8人。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建設和諧企業,提升企業軟實力,是龍源電力可持續發展的堅實保障。

提升黨建質量和實效。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建立建全基層黨組織,持續加強和改進黨組織的政治、思想、作風建設。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切實維護各級班子團結。強化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不迴避矛盾問題,不懼怕困難挑戰,盡心盡力把企業辦好,實現產業報國。這是龍源領導班子的堅持所在。

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競爭性選人用人機制,加大領導人員交流力度,加快後備年輕幹部的培養,加強員工職業生涯管理,完善企業內訓師隊伍,強化專業技術管理、生產崗位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培訓,廣泛開展技能競賽。健全績效考核和人才激勵機制,在公司系統推行全員績效管理。這些都是龍源長期堅持的基本做法。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惠民工程”的力度和水平,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邊遠地區補貼標準,做細困難幫扶和職工送溫暖工作,切實改善員工生活質量。這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營造企業和諧氛圍。完善職代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弘揚企業文化,學習傳承公司二十年創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把文化優勢轉化為公司第三次創業的強大支撐,促使廣大員工更加奮發有為。這是龍源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

加強新聞宣傳和品牌建設。在公司系統建立一支精幹的通訊員隊伍,完善宣傳工作制度,提高新聞策劃能力,維護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良好品牌形象。這是龍源品牌建設的重要法寶。

(五)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

龍源一直將"誠信、敬業、高效、創新"作為企業精神,提倡"家園·舞臺·夢"的企業發展願景,傳承"開發綠色能源,造福子孫後代"的企業使命。公司成立初期,龍源人的精神驅動力,來自於創業者的信念和擔當。

經過三個公司重組和電力體制改革之後,龍源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開始進行大規模風電開發,在全國進行風電基地佈局,並在早期"家園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龍源之道"文化。龍源快速發展的業績,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2009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新能源第一股"。這個時期,龍源人奔赴各地,上山下海。有些人去西藏、青海高海拔地區,開發項目堅守十數載,有些人告別妻子和幼小子女,在內蒙古高原一干就是五、六年,有些人"南下"開闢新戰場,有些人駐守邊疆……。由此鍛煉出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於創新、擔當作為、作風踏實、廉潔自律的幹部員工隊伍。黨的建設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共抓共進。"領先"、"敢拼"、"堅守"的理念和規則,形成了龍源人新的精神底色和行為習慣。專心公司業務,專心本職工作,不"東張西望",已成為龍源人的品行和擔當。

2013年1月,龍源電力迎來了20歲生日。在公司成立20週年新聞發佈會上,我列舉了一串數字:截至2012年12月31日,龍源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54.4萬千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位。2001年至2012年十一年間,公司資產總額增長了81倍,達到1008億元,淨資產增長了33倍,達到383億元,利潤總額增長了82倍,2012年達到40億元。"十一五"期間,龍源風電裝機容量平均以每年76.2%的速度增長,創造了中國風電發展的"龍源速度"。這個時候,我們提出了龍源電力繼境外融資、登陸香港H股之後的"第三次創業"概念。結合發展實際,龍源的企業文化理念也進一步充實和完善。龍源電力以"奉獻清潔能源、建設美麗中國"作為企業使命,全體員工以"勇於擔當、創新有為"作為個人奮鬥目標。

龍源電力始終堅守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2012年之前就已形成涵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在內的門類齊全的新能源發電產業體系,是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種類最多的企業。這些年又得到發揚光大。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社會輸送清潔電力超過2300億千瓦時,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履行企業公民責任,主動參與地方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努力實現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龍源積極開展賑災救危、助學助殘、扶貧濟困、志願服務等社會工作,多渠道回報社會。

2011年,龍源電力發佈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得到了各投資方和社會各界的較高評價。

員工是企業的主人,更是公司關愛對象。

2011年4月,龍源電力啟動以"三個關愛"(關愛員工、關愛企業、關愛社會)為主題的"綠色關爰行動"計劃。其中,"關愛員工"放在了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動計劃首要位置 。

2012,為建立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情感留人的良好機制,促進企業長期和諧穩定發展,公司出臺了《關愛員工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在員工食堂、現場飲水、生產生活設施建設、文化體育生活、青年婚戀、困難幫扶、員工發展空間等方面為員工辦12件實事。後又制定了《艱苦邊遠地區專項補貼辦法》等九項惠民政策,包括帶薪休假、建立補充醫療保險、文體娛樂工程、改善風電場生產生活條件、安全防護工程、環境改善工程等內容,建立了確保大多數員工得到實惠的長效機制。

多年來,通過推進風電場、光伏電站三小(小浴室、小食堂、小活動室)建設,建立員工互助基金、定期舉辦員工豐富多彩文體活動、每年舉辦風電運檢技能競賽等有效措施,有力推動現場員工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營造真誠關愛、相扶相助的和諧氛圍,讓更多的員工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溫暖。

結語

今年是龍源電力成立26週年。在龍源成立六年時我加入龍源,今天我已離開龍源六年。這也是一種巧合。

2013年1月28日,龍源電力舉行公司成立20週年電視電話會議,我在會上作了講話,就以當時的講話摘要,為本組文章收尾吧。

1993年1月27日,公司正式註冊成立,那時候公司僅有8個人,註冊資金只有8500萬元人民幣。截至2012年底,公司總裝機容量達到1269.8萬千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達到1054.4萬千瓦。公司總資產,1008億元,淨資產383億元,2012年實現利潤總額40元。

截至2018年底,公司總資產達到1465億元,淨資產567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總額58.97億元。

回首龍源電力新能源快速發展之路,有很多數據可以見證我們走過的道路和取得的成績,有很多往事讓人由衷感慨、感動、感奮。

我們所走過的,是一條迅速擴張的超常規發展之路。2001年至今,公司的資產總額、淨資產、利潤總額增長了幾十倍,風電裝機規模連續多年翻番增長,並長期領跑中國風電市場,這可以說是一個企業超常規發展的典型案例,主要在於許多方面都是當年不可想象的,實際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最初的規劃目標。

我們所走過的,是一條代表新一輪技術革命方向的創新發展之路。2001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僅為40萬千瓦,而2012年底,風電裝機為6000萬千瓦,是當年的150倍。當時,人們對於風電發展的必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且大多數人對其前景並不看好,宏觀政策也缺乏足夠的支持。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司領導班子以超前的膽識,以開創性的戰略思維,提出了大力發展風電的戰略規劃。

我們所走過的,是一條不斷探索新能源發展規律的艱辛改革之路。新能源之所以為"新",一方面在於其相對於常規能源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因其設備、技術、管理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可資借鑑。開發新能源的難度大、風險大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就要付出更多努力,進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公司一經看準了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就將著力點放在了掌握設備關鍵技術上,放在了迅速佔領風電資源上,放在了提高前期建設與運營管理水平上,力求掌握風電建設、運營的基本規律和核心技術。公司專注於風電投資經營,在風電領域堅持,砥礪,形成了具有龍源特色的風電開發模式。

我們所走過的,是一條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穩健經營之路。作為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必須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第一政治責任和經濟責任。如果企業規模增長了而沒有實現效益的相應增加,那無異於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浪費。因此,央企絕不能單純把眼光放在擴大規模上面,而必須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實現做強做優,方能無愧與"共和國長子"的榮譽,方能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公司非常注重發展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始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從項目前期到生產運營,充分發揮專業化管理優勢,確保了風電項目的盈利水平。

回首龍源電力20年奮鬥歷程,回首龍源電力新能源開拓之路,這條道路鋪滿了鮮花,也離不開荊棘相伴;這條道路曾經還在探索,如今已經堅定不移;這條道路在過去支撐了公司的迅速壯大,也必將繼續助力公司持續發展。對於這條道路的回顧,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龍源電力歷經二十年發展,取得今天的成績,實屬不易。這裡凝聚著歷屆領導和幹部員工的心血,離不開上級單位、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回顧過去,我們更要懷著感恩的心態,總結經驗,把握現在,謀劃將來,奮力前行。今天,龍源電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起了第三次創業的征途。未來的龍源電力將繼續在國電集團的堅強領導下,加快企業轉型步伐,加強內部管理,全面提升盈利能力、防控風險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我相信,龍源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謝長軍 寫於2019年8月25日

原標題:"十年磨一劍" 一一 回顧龍源電力發展歷程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2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