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空閒時,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家裡喝喝茶,你會不會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這個夢想,因為考古變得不再遙遠,洛陽就發掘出了1200年前白居易的豪宅。這個宅子不是別的,正是白居易心心念的洛陽履道里宅園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履道坊在隋唐洛陽城中的位置

這處1992年發掘的白居易故居,一經發現便震撼世人,各種保護開發的呼聲不斷,然而,在接下來至少26年的時間裡,故居遺址的保護開發一波三折,至今仍未向公眾開放,讓人遺憾。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白居易履道里宅園示意圖

白居易宅園重見天日,出土石經幢上有“白居易”佐證

白居易曾在100多首詩中提及此居,他在《池上篇》雲:“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白居易故居遺址俯瞰圖(舊圖)

正是白居易在《池上篇》的序中詳細記載了位置,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線索:“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裡之勝,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故居遺址上的建築基址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50年代未、60年代初,曾對隋唐洛陽城的裡坊區進行過全面、細緻的勘探工作,

1992年10月14日對履道坊白居易故居進行大規模發掘,發掘出的主要遺蹟有坊間道路、水渠、房屋居址、園林中的瓦渣小路等,還出土了大批的唐宋遺物。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發掘現場

怎麼證明是白居易家呢?除了位置與白居易詩作相互印證之外,最為重要的證據是出土的石經幢(chuáng)。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石經幢殘石拓片

這件石經幢出土於水池附近,殘留文字中竟然有“開國男白居易造此佛頂尊勝大悲”,說明這是白居易發願製作的。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經幢上有“開國男白居易”字樣

在白居易住宅遺址當中,出土了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骨器等,還發現了100多件三彩器。容器的種類有壺、罐、盤、碗等,都是日常用具。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從這些器物中,能聯想到白居易生活的煙火氣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園林遺址上的瓦渣小路

出土的辟雍瓷硯,硯臺整體呈圓形,硯堂平坦凸起,周邊貯水凹一週,槽外一側附有兩個杯狀,筒硯底部有21個獸蹄狀足,端莊大氣,用賞兼得,實屬珍貴文物。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出土的蹄足硯臺

這些文物目前分別收藏在國家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和社科院考古所洛陽工作站。當時由於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遺址在考古發掘完畢後採取了回填式保護措施

如今遺址破敗不堪,鋼筋水泥半拉子工程格格不入

4月29日,大河報河之洲記者來到白居易故居遺址所在的安樂鎮獅子橋村,圍牆外豎立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隋唐洛陽城遺址”以及“履道里白居易故居遺址”的石碑。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如今的遺址石碑

在徵得村民同意後,記者與白居易後人一行到來到園內,只見

現場破敗不堪,堆放著建築垃圾,雜草叢生,露著鋼筋水泥的半拉子房屋工程顯得格格不入。一位白居易後人說:“真怕來這裡,看著這破敗的景象,心疼!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遺址周邊區域還遺留著半拉子工程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遺址內如今仍是撂荒地

這也是白居易故居遺址保護開發過程中,各種波折的見證。

為何白居易故居遺址保護開發如此之難?大河報河之洲對白居易故居保護開發歷程進行梳理後發現,先後歷經三次大的保護開發動作,前兩次均無果而終,最新的保護方案也已經進入專家論證階段

第一波保護開發失敗:村裡認為是政府支持不夠,文物局局長稱村裡太盲目

1994年第4期《旅遊》雜誌,在一篇《名宅盛景“樂天園”——唐代詩人白居易洛陽故居發掘記》的報道中稱: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1994年第4期《旅遊》雜誌報道

洛陽市郊區安樂鄉已成立了白居易紀念館籌委會,定名為“樂天園”的白居易故居修復工程已著手分佈實施,一些重要遺蹟將妥善保護,在遺址南邊將根據文獻記載修復白居易故居,挖湖工程已經動工,配套服務設施也正在設計。

到了2008年,《河南商報》報道稱,河南洛陽市擬重新開發白居易故居,15年前半途而廢

這篇報道採訪了多方人士,還原了白居易故居保護開發擱淺的各方說法。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河南商報2008年報道

村支書劉學良:開發過,但沒搞成,現在葡萄園裡的幾十根水泥柱子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失敗原因是“各方面的支持不夠”。

安樂鄉(現安樂鎮)原人大主任白柏林:當年的開發工程村裡籌資大概是130萬元,也請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做了詳細的規劃,僅規劃就花了八九萬元。搞了一段,結果沒錢了,只能停下來,當時市裡對文物保護方面急需大量的資金,也顧及不到白居易故里。洛陽的文物單位太多了,有錢也輪不到這兒。在爭取資金方面,他和老朋友郭引強(時任洛陽市文物局副局長,後任正局長)鬧翻過多次。

洛陽市文物局原局長郭引強:不是我不給錢,而是我一開始就是反對他們搞開發的,我對他們說過很多次,他們那樣搞是錯的。他總結開發失敗的原因說,責任並不能推給錢,應該是時代侷限和“旅遊熱”。文物開發是要經過嚴格論證的,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文物保護技術和理念都很落後,時代的侷限性決定了他們成功幾率很小

,而且130萬元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目,留下的只有那幾個柱子,太盲目!咱就拿他們的水泥柱子來舉例,現在文物保護最忌諱的就是水泥,因為牆體和柱子上要雕刻和噴漆,水泥柱子漆上去幾天就下來了,所以水泥不適合文物開發。

第二波保護開發“風聲大雨點小”:市委書記親自視察,規劃內容也已出爐

上述河南商報報道還透漏了白居易故居保護開發的新計劃,稱開發工作已經被列入洛陽市文物局的計劃之中。

“安樂鎮下屬的十幾個村都被划進了隋唐遺址的範圍。”郭引強介紹, “裡坊改造”是隋唐遺址保護的二期工程,白居易故里將是二期工程第一批保護單位

“二期兩年後開始,規劃和平整土地需要兩三個月,再經過一年半的工期,白居易故里就會以嶄新的面貌面世。”郭引強說,也就是說,4年左右的時間,它將成為洛陽的又一亮點文物工程。

據郭引強介紹,白居易故里將佔地400畝左右,採取的是復原重建的方式進行開發,復原率將高達80%。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白居易履道坊鳥瞰想象圖

在洛陽市文物局的網站上,規劃的內容已經出現:佈局按唐代東都的“田”字形裡坊街道興建,具有濃厚的唐代建築特徵。紀念館分南北兩部分,北部主要是住宅區,南部以花園為主。館內主要有白居易居室、樂天園、白居易學術中心、唐文化遊樂園、仿唐商業街等建築。在參觀、憑弔詩人的生平事蹟之後,你可以到紀念館後的唐文化遊樂園,這裡有曾風靡唐代宮廷的馬球場等娛樂設施。

這篇報道之後,河南商報2009年2月的跟蹤報道稱,履道里修復方案下月出臺,去白居易老家串門,不用等到兩年後了!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河南商報報道

2009年2月4日,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親赴白居易故居視察,洛陽市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了視察,並由洛龍區政府、安樂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彙報了白居易故居的情況。

連維良視察完現場之後,當場責令文物局:立即對遺址、碑刻等文物進行保護,一月內拿出修復報告。

2月5日,洛陽隋唐遺址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麗娟,說按照原來的方案, “裡坊改造”是隋唐遺址保護的二期工程,白居易故居將是二期工程第一批保護單位,也就是說要等兩年之後才開始保護和改造,看來要提前了,如果不出意外,其保護方案可能下個月出臺,現在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

市委書記親赴考察,主動點名,似乎白居易故居的保護開發將駛入正軌。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只是又多了一道波折而已。

第三波保護展示: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保護方案省文物局評審未通過

到了2010年,網絡上傳出一個白居易故居建設項目的鄉鎮招商內容,建設內容包括原址重修白居易故居,挖掘展示故居部分遺址。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2010年網絡上的白居易故居建設項目

之後關於白居易故居遺址的消息再度消沉。

到了2015年,一位網友在洛陽網百姓呼聲欄目發帖,舉報白居易故里遺址被駕校佔領。當時洛陽文物局回覆說:白居易故居遺址是由中國社科院洛陽分站考古發掘,當時由於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考古發掘完畢後採取了回填式保護措施,等條件成熟了再進行開發利用

。至於駕校的問題由當地政府依法核查,確保遺址安全。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從這個回覆來看,白居易故居的保護開發應是處於再度擱置中,原因不詳。

接下里的公開資料是,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編制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隋唐洛陽城遺址履道坊——白居易故居展示工程設計方案立項報告》,落款時間為2016年6月9日,申報單位為獅子橋村村委會。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2016年4月,這兩家單位還編制了《河南省洛陽市白居易故居展示工程設計方案》。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2018年7月,網友在洛陽網百姓呼聲欄目發帖諮詢:白居易故居為什麼遲遲不開放?

文物局的回覆是:白居易故居於2017年1月4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目前正在編制保護工程展示方案,2018年5月16日向河南省文物局提交了遺址保護展示方案,省局組織專家論證,提出修改建議,要求進一步完善修改,修改完善後經省文物局批准後方可進行保護展示前期工作。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2019年9月,在網友詢問白居易故居展示項目當年能否開工時,文物局對項目進行了詳細解答:

履道坊白居易故居項目佔地180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對白居易故居進行保護展示,建設白居易紀念館、唐文化遊樂園、樂天園等內容。並表示,徵地和施工協調工作已在進行中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不過也要注意到,“保護展示規劃方案上報省文物局專家評審未通過”,“目前暫未接到上級文物部門通知”。

最新的情況是幾天之前,也就是2020年4月20日,在網友問到白居易故居如此意義重大的文化地標,為何還不開始保護開發?究竟何時能開建?

文物局的回覆稱:履道坊白居易故居保護展示項目展示規劃方案,在省文物局專家評審會中要求完善規劃方(案)後,再次進行方案評審

洛陽白居易故居千年後重見天日,保護開發喊了26年仍是撂荒地,過程一波三折太唏噓

一晃26年過去了!

白居易故居遺址的保護開發還沒有實質性開工,多少翹首以待的文博愛好者和白居易粉絲們都快等白了少年頭。

不過,儘管有遺憾,但好在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文物保護的理念也更為成熟,如果在過去時機尚不成熟時匆匆上馬,可能會造成遺址破壞,現在從國家文物局到省文物局,之所以對保護展示方案遲遲未能通過,不斷修改完善,也能解讀出官方的謹慎和重視

有一個細節是,白居易故居遺址項目的措辭,從最開始的“保護開發”到近年來的“保護展示”,這也是對文物遺蹟足夠尊重和敬畏的體現。

總之,好飯不怕晚!希望以高標準、嚴要求來規劃建設,不要最後等了快30年,等來的是更大的遺憾和無奈。

(配圖來自相關學術論文和公開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