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徵收商品反傾銷稅?印度政府再出手助本土製造成長

向中國徵收商品反傾銷稅?印度政府再出手助本土製造成長


目前,印度經濟體構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皮革和化工業正迎來產業鉅變。皮革製造商和相關貿易商已請求印度政府對中國產鞋類進口徵收反傾銷稅,以保護需要與進口產品競爭的相關國內產業。另外,他們還提出應提高進口稅,由海關當局對進口貨物和一些出口貨物徵收相關稅費。其中,商品的價值和其入關時不同的局勢將決定進口關稅的多寡。據報道,提高進口稅的商品包括從中國進口的,用於皮革處理的硫化鈉和基本硫酸鉻等化學品。

訴求中還提到,大部分涉及皮革的商品和一些化學工業商品的關稅應從8.2%提高到35%。這比原來的進口稅要高出近4倍。這將大幅限制中國相關產品的進口,從而達到大力推動“印度製造”計劃的目的。

據《經濟時報》報道,中國製鞋業的年生產量約為131億雙。而其本身僅消耗了其中41億雙鞋。因此該商品的出口量很大。反觀印度,年產能僅約為25.7億雙。但截至2019年,印度的人均鞋類消費量從三年前的1.7雙增加到每年2雙。還是略有漲幅。

化工行業也是如此,受這一政策影響,印度硫化鈉等化工產品的製造商和分銷商也不得不承受著中國化工企業的怨氣。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經銷商也許更傾向於選擇印度本土的製造商,而不是需要他們再額外承擔高關稅的中國製造商。但是經銷商只有在印度本地生產的化學品對他們來說更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會選擇本土產品。因此,提高進口稅和反傾銷稅可能反而會提高這些化學品在印度本地市場的價格。

經銷商可以DDMM為基礎,選擇能帶來更高利益的製造商。DDMM由Harsha Sheelam提出並發表在《參考酒店業:如何將化學能源運用到家庭清潔中來》


向中國徵收商品反傾銷稅?印度政府再出手助本土製造成長


上圖所示矩陣幫助分銷商辨別哪些產品是製造商生產的,而哪些產品是分銷的。

據《經濟時報》報道,印度皮革出口委員會區域拉梅什•朱尼賈(Ramesh Juneja)此前提及,由於從中國進口的化學試劑物美價廉,是相關企業貨源的主要來源。因此,多家印度本地主要生產製鞋相關化學試劑的的工廠遭到致命打擊。他還表示,在2019年,印度對中國鞋類的進口關稅已增至35%,一定程度減少了中國產品的進口量。但或因該手段未能達到相關部門的預期目標,新政中再次提及對該品類徵收反傾銷稅或將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印度國內市場的情況。

此前印度和中國在邊境線上的緊張局勢給印度市場及本土企業的“抵制中國製造”情緒又添一把火。印度皮革行業及其供應商已經開始抵制中國商品。這種緊張局勢也使得印度皮革業不斷給政府施壓,要求其對中國相關進口產品徵收反傾銷稅。

印度品牌資產基金會(IBEF)表示,到2022年,印度製造業或將挺進全球前五。印度政府期待能通過這個渠道給其增加約1億個就業崗位並貢獻GDP中約25%的數額。

印度製造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吸引了許多投資。例如Oricon enterprises就與總部位於意大利的Tecnocap公司就達成了合資協議,併成立了一家名為Tecnocap Oriental的新公司,專門生產螺絲帽。2019年,位於加爾各答的Berger Paints India Limited 收購了STP有限公司95%以上的股份,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生產防水塗料等相關產品。同年,BML在孟買生產了順應“印度製造”趨勢下的第一輛客車。鑑於2020年2月印度製造業的PMI值為54.40,該機構預測,在印度製造業擁有良好發展態勢的情況下,相關企業或將加大人才招聘方面的支出,以擴大公司規模。

目前印度製造業產能較為低下且還要與價格低廉的同類進口產品的競爭,以及無法適應電商平臺等原因導致印度製鞋業發展緩慢。

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CAIT)秘書長Praveen Khandelwal表示,中國製造對印度製鞋業的影響頗多。首先,中國在印度所售製鞋用的原材料價格低廉。其次,中國有將其鞋類產品直接出口到印度市場。

目前,有勞動密集型工業和資本密集型工業兩種產業模式,且這兩種模式的分佈比率不一。勞動集約工業意味著使用更多的勞動力投入和更少的資本投入,如機器和設備。資本集約工業則與其恰恰相反。印度的皮革工業是高度傾向勞動集約工業的,這意味著它為半熟練和非熟練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由於生意清淡,該類型的製造商傾向於裁員以降低生產成本。這直接導致了底層勞工失業。另外,據CAIT秘書長介紹,中國同樣有還出口價格低廉的皮革錢包、皮革文具和名片盒到印度。

用皮革作為原材料的鞋類和配飾同樣是時裝業的一部分。因此,印度時裝業也因從中國進口的相關產品價格低廉而受到影響。例如Hidesign(成立於1978年)以及產品以達到國際水準的Viari這兩家用環境友好型原材料製作皮包的印度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把時裝業攪得翻天覆地。導致許多公司不得不取消對印的訂單。儘管現在他們已經採用各種營銷策略,比如利用送貨上門等服務來改善市場環境,但大批服裝製造廠在疫情結束之後走向如何仍舊是一個未知數。要實現銷售額的大幅提升,就必須利用電商平臺等線上銷售措施。但這樣一來,在印度那些完全依靠線下實體店進行交易公司將大受打擊,從而直接影響到產品產出、就業率和行業增長等相關方面。

疫情期間,印度食品類和服飾類靠線上銷售的模式增長了一定營業額,且人們趨向使用在線平臺的消費習慣也吸引了許多時尚品牌接入電商平臺進行營業。

受疫情衝擊,不僅是印度皮革行業的小企業,還有許多大牌,如Louis Philippe, Allen Solly, Puma, 和Wildcraft,都在售賣口罩、手套和消毒液等衛生行業相關用品。在疫情爆發以前,這個品類並不是它們的主要產品,但現在各大品牌為維持收支平衡,都開展了相關業務。當然,這種轉變也可能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和企業社會責任的需要。另外,不只線下實體店,線上品牌也受到影響。像Myntra和Flipkart這樣的電商平臺都在積極使用營銷策略。鑑於平臺賣家有大量庫存,為了吸引消費者,提高營業額,商家紛紛採取高折扣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消費。

知名設計師Sabyasachi Mukherjee在疫情隔離之前就暫停了其所有商店營業,並確保給公司每個員工都發放了薪資。因為在瞭解到疫情發生之後會有相應的隔離期後,他不希望公司員工在偏遠的鄉村裡與生活苦苦作鬥爭。所以做出了這個周詳的決定。這樣一來就保護了他們的工人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其他時尚品牌也應該效仿這個做法。

讓工人們返崗復工進行“印度製造”在當下是難以實現的。但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們很多時間來思考消費模式發生變化後,企業應該如何生存。

印度重振皮革、化工和時尚品類為一體的產業鏈迫在眉睫。儘管印度有市場需求,但其卻缺乏滿足需求的生產能力。不過目前,低產能也可能是相關企業為了防止生產過剩導致成本增加而有意為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