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3卷(丙卷)地理選擇題解題思路

2019全國3卷(丙卷)地理選擇題解題思路


▲2019高考試卷使用地區分佈圖

一切終於落下帷幕,考前若干的猜想都已被揭曉,有若干的失落,也有若干的期待,每年的高考題都是一種學習,都是一種激勵,抱著學習的心態小蹊做了一卷,並將解題思路放之如下,有不足之處,還望文後留言交流。也和做過3卷的同學交流過,對於這套試卷學生大多為秒選,學生僅從材料及基礎知識就可得出正確的選項了。而3卷的選擇題如此簡單,讓小蹊在解題也沒有了更多的思路,一時難以有更多的語言去更加描述。整體感覺今年全國三套卷中選擇題的難度類似與學業水平考試的難度。關於試題更多深入的研討將在後續文章中陸續給出,這裡提供的只是一種解題思路。


2019全國3卷(丙卷)地理選擇題解題思路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丙卷(3卷)


1

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近些年,某企業開發了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並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圖1示意該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據此完成1~2題。


2019全國3卷(丙卷)地理選擇題解題思路


1.廚餘垃圾是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

A.廢料 B.原料

C.能源 D.產品

2.符合圖示自動處理系統局部工藝流程的是

A.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

B.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

C.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

D.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

本組題以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為情景材料,以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局部工藝流程的認識為切入點,考查工業生產流程、環境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與獲取與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題組難度相對較小,很多同學解題時看了一下題目,根本就沒有運用更多的地理知識,就得出了正確的選項。其實題目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地理教育後面的深層含義:廚餘垃圾作為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卻可以被再利用,從而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汙染,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要求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關心和愛護環境,培養正確的生態文明觀。解題者需要讀懂該工藝流程,瞭解流程中的投入與產出。

1、從材料中可知圖示為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該系統應是將廚餘垃圾分揀後可用的一部分用作提取生物油脂用作工業油脂,剩餘的有機渣用於生產沼氣,而從廚餘垃圾中分揀的一部分殘渣垃圾也可用於生產沼氣,廚餘垃圾剩下不可用的雜物與沼氣池的廢渣應是作為廢料,該系統中最終的產品應是沼氣的發電及生物油脂中提取的工業油脂,而該自動處理系統的處理對象為廚餘垃圾,所以廚餘垃圾是作為該系統中的原料存在的,AD錯,B正確;能源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該流程中使用的能源並沒有直接體現,但從流程工藝圖中可以推測能源應在提取生物油脂環節中,直接能源極有可能是電力,而廚餘垃圾則是該流程中被處理的一部分,故不是該系統中的能源,C不對。故本題正確選B。

第二種方法:從材料中可知進行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即在處理過程儘可能的將垃圾廢物作為資源再利用,處理中儘可能的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汙染。而工藝流程中廚餘垃圾為1t,廢渣雜物為180kg,這中間肯定有部分被再利用了,所以廚餘垃圾應是作為該流程中的投入環節而存在的,而提取油脂是從垃圾分揀後的部分物中提取的,因此廚餘垃圾最大的可能是原料。

2、工藝流程有先後順序,根據剛才分析,可知生產沼氣的直接原料來自分揀後部分廚餘垃圾及提取生物油脂後的有機渣,廢渣作為生產沼氣後的廢料,A不對;而有機渣與工業油脂分別屬於提取生物油脂後的產品與廢料,B錯;有機渣用於生產沼氣,沼氣發電後的廢料為廢渣,該工藝流程存在先後及投入與產出關係,C正確;D選項先後順序顛倒,該部分工藝流程應為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生產沼氣,D錯,故本題正確選C。

2


稻穀是重要的糧食種類,糧食的充分供給和區域平衡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任務。圖2反映2014年我國不同省份的稻穀供需關係。據此完成3~5題。

2019全國3卷(丙卷)地理選擇題解題思路


3.已不再成為我國主要稻穀餘糧區的是

A.黃河下游區 B.長江中游區

C.珠江下游區 D.淮河下游區

4.與安徽省相比,黑龍江省稻穀供需盈餘的主要條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農業勞動力多

C.複種指數高 D.淡水資源豐富

5.我國水稻種植重心北移會導致稻穀

A.出口數量擴大 B.運輸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儲存難度增加

本組題以2014年我國不同省份的稻穀供需關係為情景材料,以我國主要稻穀餘糧區、與安徽省相比黑龍江省稻穀供需盈餘的主要條件、我國水稻種植重心北移為切入點,考查區域認知、區域地理環境特徵、區域發展變化、農業發展條件、地理環境變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地理環境整體性等相關知識與獲取與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題組難度相對簡單,對於本題的解題大多數考生在考場上是直接讀圖獲取相關信息進行解答的,並沒有過多的思考。

CAB 3、餘糧就是供大於需,供需結餘狀態中為負值的代表需大於供,沒有餘糧,有餘糧即供大於需,應為正值。不是主要餘糧區代表原來是現在因為某種原因不是了,供需結餘應為負值。稻穀,是指沒有去除稻殼的子實,所以該地應是以生產水稻為主。選項所給的四個區域中,雖都地處季風區,但黃河下游區位於華北平原,以旱地為主,該地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不應是稻穀主產區,A不對;長江中游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這些省份稻穀2014年供需結餘為正值,且結餘量較大,應還是我國主要稻穀餘糧區,B不對;珠江下游區當前的結餘數值為負值,應是由於該區域經濟發展人口遷入量增加導致需求增加,但區域內由於工業及城市化的發展,耕地面積減少,供應減少所致,淮河作為我國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以南為水田,以北為旱地作物,但下游主要位於安徽、江蘇境內,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兩個省份的結餘量也為正值,所以已不再成為我國主要稻穀餘糧區的應是珠江下游區,C正確,D不對。

4、與黑龍江相比,安徽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緯度較低,而黑龍江位於東北地區緯度高,複種指數與積溫有關,安徽省複種指數大多可達到一年二熟,而黑龍江基本上是一年一熟,黑龍江的複種指數低,C錯;黑龍江位於我國東北商品糧基地,該地地廣人稀,由於黑土廣佈,土壤肥沃度高,單產與總產量相對較豐富農業勞動力較少,A對B錯;黑龍江雖然也為溼潤區,但由於為溫帶季風氣候,其成因為蒸發量弱而形成,安徽省大部分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省內有長江、淮河及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等,其淡水資源更加豐富,另外淡水資源豐富並不能決定稻穀供需盈餘,D不符。故本題正確選A。

5、我國地域廣闊,飲食習慣上大多為南米北面。水稻種植重心北移將會導致生產地與主要消費地距離更遠,必將導致運輸成本上升,B正確。稻穀不是鮮果類,基本上是曬乾後儲存,不會產生黴變,D不對;生產重心北移不一定會導致出品數量擴大,因為我國很多地方還是供小於需,A不符;流通效率取決於運輸工具、運輸調度能力等,農產品生產重心改變無關,C不符。故本題正確選B。


3


近年來,位於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土地覆被也隨之變化,平地上的耕地明顯減少,窪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溼地,越年積雪(積雪期超過一年)面積減少。據此完成6~8題。

6.導致西伯利亞地區土地覆被變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氣溫升高 B.氣溫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減少

7.溼地面積增加主要是因為當地( )

A.洪水暴漲 B.退耕還溼

C.地面沉降 D.凍土融化

8.西伯利亞地區平地上減少的耕地主要轉化為 ( )

A.林地 B.溼地

C.草地 D.寒漠

本組題西伯利亞氣候變化為情景材料,以導致西伯利亞土地覆被變化的首要原因、溼地面積增加的原因、西伯利亞地區平地上減少耕地主要轉化的類型為切入點,考查區域特徵、地理環境整體性、生物演替變化等相關知識與獲取與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題組難度中等。

ADC 6、從材料中找到土地覆被變化的背景與表現,可知:其變化時間——近年來,背景——由於氣候變化引起,表現——越年積雪面積減少等。可知這應該是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故應該是氣溫升高引起的,A正確;氣溫降低,會使越年積雪增加,而不會減少,B不符;降水包括降雪,降水增多,會使越年積雪增加,而不會減少,C不對;窪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溼地,是因為西伯利亞地區多凍土,全球氣候變暖後導致凍土融化而形成,降水減少雖然可能導致越年積雪面積減少,但如果氣溫仍然保持在較低氣溫下,長期積雪累積也不會導致越年積雪面積減少,D不符。故本題正確選A。

7、從剛才分析可知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對當地的影響是凍土融化,導致土壤中液態水量增加,溼地面積增加,D符合。溼地主要是因為當地有液態水,洪水暴漲、地面沉降、退耕還溼可能都會導致溼地面積增加,但當地是窪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溼地,並不是耕地引起,B不對;當地緯度較高,降水少,氣溫相對較低,洪水暴漲可能此起洪澇,但不一定會形成溼地,地面沉降不一定會有水存在,且轉化為溼地的地方已經是窪地,故AC不一定符合,設問中“主要是因為”應該是凍土融化引起,本題應選D。

8、由於當地主要為針葉林,氣溫升高必將使針葉林生存地減少,所以耕地轉化為林地的可能少,A不對;變暖不會形成寒漠,D不對;平地上不利於儲水,所以成為溼地的可能性少,B不對;由於凍土融化,原窪地上的草地主要轉化為溼地,生物中原有的草必將會轉移,其空間將會轉移至原有的耕地處,所以耕地主要轉化為草地,C符合。


4


我國某公路長500多千米,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並跨越了多條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約1070米,為山前洪積平原上的綠洲。該公路山區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據此完成9~11題。

9.該公路位於( )

A.吉林 B.內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該公路山區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為( )

A.洪水頻發 B.路面積雪嚴重

C.泥石流多發 D.路面凍融沉降

11.該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其所處的自然帶是( )

A.針葉林帶 B.山地草原帶

C.高寒草甸帶 D.灌叢荒漠帶

本組題以某地公路及綠洲的特徵描述等為情景材料,以公路位於的區域、公路山區段定期封路禁行、公路北端所處的自然帶為切入點,考查區域地理特徵、自然災害及氣候對區域的影響、自然帶等相關知識與獲取與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題組難度中等。

DBD 9、根據材料可知該地有冰川,所以不可能是吉林與內蒙古,這兩個省份內的山地並沒有冰川存在,我國的冰川主要分佈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等省份,AB不對;該地的革處海拔為1070米,而西藏位於青藏高原上,該地平均海拔約為4000米,雅魯藏布江谷地等海拔較低,但那裡沒有綠洲(綠洲分佈在沙漠區水源較多的地方),C不對,只有新疆符合,D正確。

10、注意該公路山區段禁路封行時間是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也就是秋冬春季。新疆地區的洪水出現在夏季,因為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導致,A不對;泥石流需要有流水,而禁路時間段該區域流水不可能多,大多時間處於冰凍狀態,C不對;此階段氣溫低,凍土不會出現融化,D不對;但該階段可能會出現大雪,路面積雪嚴重,無法通行,B正確。

11、已知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又地處新疆,海拔並不高,我國針葉林主要分佈在東北,高寒草甸位於高山上,故A、C不符;新疆地處第二階梯,海拔750米在當地屬於較低處,新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以荒漠為主,可能是灌叢荒漠帶,山地草原應為高山處,所以這裡不可能是山地草原帶,B不對D對。(根據材料描述,大致推測該山地可能穿過的是天山,南部應該地處塔里木盆地邊緣(有綠洲),北部應該是準噶爾盆地)。

明天之後陸續推出綜合題的解題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