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宣統幣 有人150萬收購?警方揭露文玩三招騙術

家傳宣統幣 有人150萬收購?警方揭露文玩三招騙術

▲部分假冒藝術品展示

家傳宣統幣 有人150萬收購?警方揭露文玩三招騙術

家傳宣統幣 有人150萬收購?警方揭露文玩三招騙術

▲簽訂“拍賣合同”

“發財了!這枚宣統幣值75萬!可以委託我們公司幫你拍賣,我們只收取1萬5的拍賣費。”去年6月,巴南區32歲的市民陳先生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一家名為古悅齋的藝術品公司聯繫他,聲稱可以幫他拍賣家傳的一枚宣統幣。

隨後陳先生又被告知,他的宣統幣已經有買家願意出150萬元,但是找專家開具鑑定文書、網上宣傳推廣等都需要花錢,為此陳先生又支付了2萬元相關費用,最終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昨日,巴南區公安分局通報這起涉及文玩藝術品的全新詐騙案件。

多名群眾舉報

昨日,辦理此案的巴南區公安分局龍洲灣派出所楊警官向記者介紹詐騙案的相關情況,“從去年10月起,我們陸續接到轄區群眾報警,說的都是位於巴南區萬達廣場的古玩店古悅齋老闆跑路了,店裡人去樓空,掛靠拍賣的群眾被騙了,金額2萬至5萬不等。”

接到報警後,楊警官和同事們很快進行外圍調查,結果很快就發現了問題,“這家名為古悅齋的公司有問題!首先公司的法人是一個有前科的人員,可是在整個經營過程中,此人從未參與實際經營,也沒有顧客看到過這個人;其次古悅齋註冊的是古玩公司,註冊資本6000萬元,可實際上該公司銀行流水十分異常,運作上很像一個空殼公司。”

一個發財電話

在眾多到龍洲灣派出所報警群眾當中,來自巴南區土橋的陳先生很具有代表性——在古悅齋古玩店“跑路”之前,他對這家店是深信不疑。

昨天上午,陳先生現身說法,講述他的被騙遭遇,“去年6月,我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自稱是古悅齋的工作人員,他介紹他們是一家重慶本地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可以進行藝術品拍賣,業務覆蓋陶瓷、玉石翡翠、字畫、紫砂、錢幣、郵票、珠寶首飾、竹木牙雕、古傢俱等各類藝術品。我剛好有一枚家傳的宣統幣,準備找機構鑑定,於是就約好時間去鑑定。”

在約定時間內,陳先生先到位於巴南區萬達廣場寫字樓內的古悅齋實體店。這家店雖然店面不大,但是展示有很多書畫、瓷器等藝術品,一位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陳先生,主動介紹公司的業務開展情況。據陳先生回憶,“當時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等地都有拍賣行,成功成交了多筆業務。”

看到工作人員展示的轉賬記錄和交易視頻,陳先生放下疑心,回家拿宣統幣來鑑定。鑑定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當時店裡的古玩專家跟我說,‘你發財了!你這個宣統幣值75萬元!’隨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繳納1.5萬元的拍賣費委託他們拍賣,我就可以至少收到75萬元。”

身陷繳費騙局

繳納了1.5萬元的拍賣費,讓古悅齋的工作人員拍照、記錄宣統幣的相關數據後,陳先生就成了古悅齋的常客。他每天只要沒特別的事,下班就會去古悅齋坐坐,和工作人員聊聊天,順便了解自己宣統幣的拍賣情況。看著時不時都有市民來諮詢藝術品拍賣的事情,陳先生對古悅齋更放心了。

不久,陳先生收到一個驚天好消息——古悅齋工作人員告訴他,“你的宣統幣被買家看起了,對方可以出150萬元收購,但是要求有專家的鑑定文書。”

自己都不認識文物專家,怎麼出示鑑定文書呢?就在陳先生髮愁的時候,古悅齋的工作人員主動介紹了新業務:原來他們可以做文物鑑定,只需5000元的鑑定費。如果再加上2萬元重新包裝、媒體造勢的費用,他就可以收到至少150萬元的回報。

已經被鉅額回報迷惑的陳先生,爽快地繳納了2萬元手續費用,在家靜候佳音。沒想到最後150萬元沒有等到,卻等來了古玩店人去樓空的消息……

搗毀詐騙團伙

陳先生告訴記者,“真的是富貴如浮雲,貪字變成貧。如果不是想著一夜暴富,我就不會受騙上當。”

經縝密調查,巴南警方自去年底多路出擊,在重慶、雲南等地同時收網,一舉搗毀了以犯罪嫌疑人羅某、王某、楊某為首的詐騙團伙。今年1月,巴南區人民檢察院宣佈對6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從去年5月開門營業,到10月人去樓空,僅僅半年時間內警方有記錄的受害者就有40多人,受害人遍佈重慶、四川、雲南、海南等全國各地。

警方提醒

文玩騙術3招

為什麼這些人都會上當?

巴南警方揭露文玩騙子的三招騙術:“首先,這群騙子很會包裝自己,選擇了在繁華商圈設立實體店,甚至還搭建有官方網站,增加可信度;其次,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會向受害者展示過往的轉款記錄和交易視頻,讓人覺得他們值得委託;第三,在委託拍賣的過程中,他們會把一些所謂價值不菲的藝術品交給受害者,作為抵押品。實際上這些一張三四萬元的字畫,都是從網上批發的,價格非常低廉。”

楊警官隨後還介紹了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該店前後有3名古玩鑑定“專家”,由於前兩名“專家”的鑑定能力和演技不夠專業,先後被騙子團伙掃地出門,而最後高薪聘請的鑑定“專家”其實是一名貨車司機。這名駕駛員只是個普通文物愛好者,參加過一些業餘線下交流會,加上面相和善,演技一流,成功受聘為“特邀鑑定專家”,但其實際鑑別能力很難分辨出各類文玩的真假和價值。

在採訪的最後,楊警官希望通過重慶晚報告誡廣大市民:“天上不會掉餡餅,切勿被貪念矇蔽雙眼,確需交易古玩、文玩或其他類型藝術品,應當前往具備相應資質的專業機構和正規渠道。同時,我們還呼籲本案其餘遺漏受害者積極舉證報警,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聯繫電話:62551361。”


來源:重慶長安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