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從2017年啟動,至今年10月正式開幕,雲夕博物紀作為建築師張雷主持設計的設計酒店,坐落於南京紫金山東麓的湯山區域。這座建在廢棄採石宕口的設計酒店經3條空間軸線,消失於自然。跟著DECO為你帶來的雲夕博物紀獨家探秘,去現場看看吧!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在南京的湯山,一個以溫泉和古猿人聞名的片區裡,有一座於廢棄的採石宕口建起的設計酒店正悄悄開放。它便是由知名建築師張雷主持設計的雲夕博物紀,同時也是雲夕酒店品牌創立5年來的第5個作品。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從南京出發,經過近一小時車程進入湯山。驅車于山間蜿蜒而上,在一片開闊的平臺處停下之後,雲夕博物紀赫然出現在眼前。清水混凝土立面切出的十字開口,迎面樹立了一種儀式感。窄長的入口甬道兩旁,由湯山溫泉化成的水幕淙淙流下,穿行而過,像是走進了一個神秘的洞穴。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進入前廳,臺階上的燈板散著紫光;四周嵌入的燈管又布著大片藍光,兩種光效交織在一起,不由地讓人聯想到James Turrell創造的光的空間。前廳化作了光的容器,奇幻而浪漫。抬頭而望,通高挑空的圓頂上可見自然天光和棕繩編織的五彩天幕。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沿階梯而上至酒店大堂,眼前轉而又是一片豁然開朗。接待處的背景牆上擺放著30個張雷工作室的知名項目的建築模型,而另一側牆面上,則是雲夕創始人小熊“時間的痕跡”的續篇。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作為雲夕酒店品牌的標誌,這裡幾乎角角落落都遍佈著小熊的形象。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雲夕博物紀的建築空間在向四周鋪展的過程當中,經歷了三次消失的過程,消往山谷、天空和綿延的群山。二樓的泳池驟然消于山野,呈對稱分佈的石頭房在道路盡頭的冥想空間陡然折向天空,觀景平臺倏地一下融於綠野,建築與自然渾於一體。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建築面對自然的第一次消失,是東西軸線穿過無邊泳池消失在濃郁的山林深處。從大堂往深處徑直走去,集合了設計圖書館和Lava Lab生活美學商店的圓廳美學圖書館,這一核心區域的設立也與雲夕博物紀作為一家設計酒店的屬性相呼應。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沿美學圖書館一旁的弧形樓梯迂行而達二層之後,從東到西的佈局依次是花園、多功能分享空間和無邊泳池。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建築第二次消失於自然,發生在南北軸線盡頭,於冥想空間折向天空。從美學圖書館向南,南北軸線的兩側是呈對稱式佈局的石頭房別墅客房區。20棟用採礦宕口廢棄石塊砌築的石頭房安靜地排列在軸線兩側,與山谷相應,時空在這裡產生了奇妙的交匯。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軸線的終端是白色混凝土圓筒狀的冥想空間。強烈的水平軸線在這裡折向天空,遁入蒼穹,放飛天外。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第三次建築消失於VIP定製別墅觀景平臺盡頭。雲夕博物紀的第三條軸線在聯排和家庭別墅之間一直向西,穿過山景別墅,在最西側VIP定製別墅之間放大為觀景平臺,朝向自然,建築消失在遠處夕陽下延綿的群山。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作為一處新落成的地標性建築,張雷以獨到的觀點重新定義了設計酒店:它應該包括導覽圖,將酒店用品、軟裝等細節考慮在內的設計全局觀,以及定期開展與設計美學相關的展覽和分享活動。

張雷坦言,湯山作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以及湯山猿人的所在地,大地史和⼈類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痕跡。因此,這個項目最大的挑戰來自如何結合湯⼭在地性的⽂脈,但他們找到了能夠表達湯⼭在地性的要素。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酒店建築外立面運用了分別出自採⽯宕⼝和湯山採石場的⽯頭和白水泥,同時,整體空間通過3條軸線建立了建築和周邊環境之間的關係。從入口處的沉浸式美學空間開始,雲夕博物紀還設置了11個空間節點。張雷用這種巧妙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把建築的美及其與空間的關聯性表達了出來。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在張雷看來,設計酒店首先應該有一個導覽圖,告訴體驗這樣的沉浸式設計美學空間是如何構思的,而他們又將如何在這裡展開一段建築空間之旅。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我希望能用這個項目體現從包豪斯開始的total design(整體設計)的理念,以建築為中心,把設計拓展到其他門類,最後再把它們統合成一個整體。”這種全局觀打破了將設計侷限在建築室內外和景觀的框架內的看法,反而將它延展到酒店⽤品、軟裝等各方面的細節。雲夕博物紀的客房中便有許多利用水泥、杜邦紙和竹木等天然材質製造的環保用品。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客房內的吊燈,由天然竹木材料製成。

除此之外,這裡還提供定製平面圖餐墊、3d打印模型裝飾畫、背景臺模型牆等售賣設計定製客用品的服務。這進一步定義了雲夕博物紀作為精品設計酒店迴歸自然的可持續價值觀和沉浸式空間美學細節。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作為一家設計酒店必不可少的一點是,它需要定期開展一些與設計美學相關的展覽和分享活動。雲夕博物紀設有常態化的設計主題展、不定期邀請嘉賓參加的論壇和分享會、以及定製化的雲夕設計遊學活動。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Q:雲夕博物紀的項⽬⾥有沒有您⼀以貫之的設計⻛格?

A:我們設計項⽬的形象簡單又強烈,同時在實踐中非常重視在地性材料的使⽤和當代美學空間的表達方式。運⽤豐富的在地性材料⽀撐整個簡單的外在形態,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即“簡單的複雜性,熟悉的陌⽣感。”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Q:這個項目最終呈現的效果與預期之間存在差距嗎?

A:我們的很多設計項⽬都有⼀個特點,就是建成以後會⽐效果圖更好看,在這個項⽬⾥表現得更為明顯。在⼊⼝處的前廳,我們做了⼀個非常浪漫的光的空間。因為這⾥是湯⼭猿⼈遺址,它是⼀個神秘的存在。希望借神秘入口,把浪漫洞⽳的意象表達出來。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同時,也有⼀些地⽅的實施效果⽐剛開始預想的更好。⽐如,最初我們的考慮是從設計、空間和材料表達在地性的內容。“建築也是美術館,同時也是博物館。”這個項⽬是湯⼭直⽴⼈遺址公園的配套項⽬,距它300⽶就有⼀個湯⼭直⽴⼈博物館,建築在這兩者之間牽起了內在的聯繫。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但也有⼀些讓⼈感到遺憾的地方,比如在材料方面,我們運⽤了⼤量的⽩⽔泥,⽩⽔泥在室外⼤規模使⽤的案例在中國比較少。所以,有⼀些施⼯的精確度和精緻感不如預期的那麼好。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Q:作為建築設計師,您對材料怎麼理解?

A:沒有材料,就沒有建築。空間都是由物質性的材料構成。第⼆個就是光。它們兩個加起來,合成整體的建築空間。

我們⼗分關注使⽤在地的、傳統的、具有⼯匠精神的要素。前不久,雲夕在松陽做了Mo+共享度假空間。它的建築外表⾯就是⽤當地婦女編織的棕繩而做。另外,對光的使⽤也是在很多項⽬裡判定如何選擇材料的重要標準。當需要光以出⼈意料的⽅式進⼊室內空間的時候,我們會選擇⽐較純淨的材料,比如玻璃。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Q:您對建築空間成與敗的評價是否有什麼標準?

A:有,我內心的標準只有三點,主要看氣質,關鍵有特點,成敗在細節。做建築是非常複雜的,比如你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不斷地對原先的規劃進行調整,它需要非常綜合的能力解決問題。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Q:建築設計師這個角色,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

A:意味著將日常的經驗和感悟,用富有儀式感的方式塑造場所精神,同時我認為這也是建築師面臨的挑戰。設計看起來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但實際上應該是一個框架。透過這個框架,體驗者能夠看到更好的世界。

我是一個理性的人,這種性格塑造了我做事的方式和對待建築的方式:理性的極致就是浪漫。理性的力量,比那些風花雪月的、暫時的網紅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在跟我們遊覽了雲夕博物紀之後,你對設計酒店有什麼新的想法嗎?你喜歡這樣的設計理念嗎?歡迎下方留言和DECO分享你的故事!我們將選出留言最精彩的1位送上好禮哦~

監製 丨Sugar

插畫 | Yunn

新媒體編輯 | Angie 助理 | Vivi

部分圖片提供 | 雲夕博物紀

本文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權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投稿,請聯繫留言獲取轉載、投稿方式。

張雷在南京的深坑造了一家設計酒店,消失於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