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的真實與真實的存在

以為的真實與真實的存在

對於青訓機構的保護,一直以來算是在青訓發展中提到的比較少的一個部分。理由不外乎是,1、並沒有太多人清楚這些相關的政策;2、一般的青訓機構往往自身尚且不夠規範,更不要談到保護自身的利益,等等。所以往往會有一些出名的青訓機構在人才外流後,被責問,為什麼不能對自身進行保護。無論是FIFA(即國際足聯)或者是中國足協,一直對於青訓機構是有所保護的,這其中包括了對於青少年球員的轉會規範以及培訓補償、聯合機制補償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隻要能夠證明一個球員曾經在這個青訓機構進行了培訓且達到一定的時間,當這個球員簽署第一份職業合同時,之前的青訓機構就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金錢補償。如果這個球員去到的俱樂部級別越高,則得到的補償就會越多。而在這個球員之後的轉會中,青訓機構也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補償。

而反觀現在所常出現的問題,多是因為青訓機構自身尚不夠規範,很多青訓機構在球員的培訓過程中,並沒有球員的成長履歷即是青訓機構自身財富的意識,忽視了對於球員成長履歷的建檔,等到將來再想獲得保護的時候,只能是兩手一攤,沒有任何憑據。而對於國內成熟一些的青訓俱樂部而言,在這一塊上也普遍更為成熟,只是不會將每一筆錢款公告於天下而已。

培養一名球員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的,對於一些青訓的培訓機構而言,他們賴以生存的除了球員交上來的培訓費,將來能獲取的更大的收益也是格外重要的。近年來,無論是俱樂部、球員、青訓機構,還是管理部門、經紀人都在努力塑造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通路,儘可能達到多方受益。但也還是那句話,市場的秩序建立從來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直至今日仍然有一些負面消息傳出。只要能夠不斷的堅持下去,對於青訓機構的保護以及球員利益的維護就不會是一紙空談。

而對於所有質疑培訓機構只有人員流失而沒有自保能力的人而言,恐怕只能說對於這個行業的瞭解還尚淺。你以為的和真實存在的是有著相當一段距離的。青訓機構或事俱樂部的梯隊每年會培養的球員人數是巨大的,而足球作為一項競技運動,能夠觸碰到金字塔尖的人很少。在這樣的情況前,培訓單位必然要面臨一些球員的離隊。而對於一些成績不太好的球隊,自然也會存在優秀球員去往更高處發展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行業本身就會存在的優勝劣汰,而非是沒有自保的能力。

無論是對於中國足球還是這世上的很多事情,有太多的“以為”,卻又有更多的“真實”。只有當潛心的對問題進行研究和深入的瞭解之後,才有可能獲得最真實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