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上墳: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做不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現在是3月底了,離4月初的清明節,差不了多少時日。關於清明節的來歷、清明上墳應該做哪些事?以及不能做哪些事?很多年青人並不一定知道,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清明節上墳: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做不得


一、清明節的來由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後來,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死在一顆老枯樹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涵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上墳: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做不得


二、清明上墳應該做的事

1、上墳時間:上墳的時候段,最好選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這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的膽子也最大;

2、打理墳墓:上墳時帶上鐮刀、鋤頭、撮箕等工具,發現祖先墳墓有塌陷、鼠洞的情況,要從別處挖土,將塌陷的地方填充,保證墳墓完整;還有就是,將墳頭上的雜草、帶刺的植物都清理掉,算是給先人修整一下居所;

3、祭拜祖先:掛清明紙、擺祭品、點香燭、燒紙錢、放鞭炮、躹躬禮、跪拜禮。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方面的程序和禮儀,遵從當地習俗就好;

4、防火處理:這是最後一道程序,也是千萬不能麻痺大意的一個環節,因清明上墳而引發火災的例子實在太多,那些都是由孝心悲劇的典型案例。所以,我們必須等紙錢燒完後,確定沒有隱患後,才能離開。

清明節上墳: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做不得

三、清明上墳不能做的事

1、衣著樸素簡單就好,不要穿那些大紅、大紫或太暴露的衣服去上墳,那是對先人的不敬;

2、禁止嘻笑打鬧,說話注意文明,不能說髒話,上墳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是對逝去親人的一種懷念,你卻像過年一樣高興,這算個什麼事兒?

3、上墳時,不建議帶上體弱多病、孕婦及太小的孩子,這類人群,身體素質本來就弱,一是行路安全問題,二是這類太過嚴肅的環境,對精神健康不利。

4、在祭拜的時候,不要踩踏別人的墳墓,也不要對其它墳墓指指點點,更不要在其他墳墓上大小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德性。

清明節上墳: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做不得

四、結束語

清明節上墳祭掃,是為了不忘記祖先恩德,是對先人的懷念和尊重,它是中國孝道文化的傳承方式之一。社會在發展,歷史車輪在滾滾向前,我們可以對一些太過繁瑣且無多大意義的細節進行精簡,但對一些符合大眾傳承、禮儀、德行的規矩,該遵守的還得遵守,不然就失去清明上墳的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