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這想必大家已經非常熟悉著名美食家蘇東坡

了。蘇軾是一位很會吃的文人,曾為吃的洋洋灑灑地寫過一大堆文字——一百多首與“吃”有關的詩!

不光是吃,他還做菜,煮魚煮肉,說他在烹飪佔據一席之地,也毫不誇張。

其實在文人這個群體中,認真研究飲食的,從古至今一直都大有人在:明末清初的張岱、清人李漁、直到近代的汪曾祺……今天我們就再來看一位也曾對“吃”別有一番見解的文人。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蘇軾畫像)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朗朗上口的詩歌熟悉不熟悉?詩的作者,就是清代著名散文家、詩人袁枚。袁枚擅長詩、賦、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在當時可是非常有名氣的一大高手,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袁枚駢散皆通,文章通發性情,寫得極好,文筆又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袁枚手跡《致西崖書札》)

他還收錄了許多鬼故事,以簡潔明瞭的筆法寫成了非常有名的志怪筆記小說《子不語》

當然,袁枚的身份可不僅僅是詩人什麼的,他不光散文寫得好,還寫有一本重要的食譜——《隨園食單》。這本書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中國南北菜點,並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版。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在書中,袁枚把古代的烹飪技術與當時的廚師實踐相結合,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論高度,說得相當的精彩。

袁枚非常注重食材的選則,在他看來,食材是重中之重,是一切佳餚的基礎,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烹飪的成敗。不管是調味品還是大部頭的原料,都要抓緊在“最佳賞味期限”內使用。

袁枚也是一位講究養生之道的人:不同類型的食材要搭配著吃:

“凡一物烹成,必需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

……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在這個眾多90後、00後也開始注重健康養生的時代,看看他的理念,還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呢。

令每一個廚房小能手困擾不已的“掌握火候”、“調味”等關鍵環節,他也說得相當精妙: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後用文火者,收湯之物是也;性急則皮焦而裡不熟矣。”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先嚐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 油有葷素之別, 酒有酸甜之異, 醋有陳新之殊, 不可絲毫錯誤。”

簡直說到人的心坎裡。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在《隨園食單》中,袁枚把烹飪美食看成了一個成系統的大工程,工序涉及了各個方面,非常有條理,講得可謂是面面俱到。

小編反正是看餓了!你也看餓了嗎?

古代吃貨們是如何熱愛美食的?蘇東坡,袁枚誰更狂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