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史中丞牛僧儒面前,皇帝唐穆宗沒有保住那個有才的人,為何?

《唐紀》裡記載了一個牛僧儒的故事:


在御史中丞牛僧儒面前,皇帝唐穆宗沒有保住那個有才的人,為何?


宿州刺史李直臣貪汙,根據當時的律法,應當判處死刑。但是宦官受了他的賄賂,為他辯護說話,時任御史中丞的牛僧儒一再請求要嚴懲不貸。穆宗說:“直臣很有才能,殺了可惜呀!”牛僧儒說:“那些沒有才能的人,整天考慮的只不過是吃飽穿暖,滿足妻子的要求,對這些人,又有什麼可顧慮的!制定律法的目的,是要約束那些有才能的人。安祿山(安史之亂)、朱泚(造反)才智過於常人,由於法律未能約束,才膽敢發動叛亂的。”穆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在御史中丞牛僧儒面前,皇帝唐穆宗沒有保住那個有才的人,為何?


而司馬光在評價周的滅亡時說:智瑤的滅亡,在於才勝過德。

智瑤是誰?韓、趙、魏三家分晉,分的就是智氏的封邑,從此歷史的車輪,滾滾煙塵,進入戰國時代。

那麼,什麼是才,什麼是德?我們都說德才兼備,其實,才與德是兩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論之曰賢明,於是就看錯了人。所謂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帥。

後人說這是企業用人的“人才四象限”,還有人將四象限形象的用四個動物來形容,德才兼備稱之為聖人,好比千里馬;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好比豬;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好比牛;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好比狼。之前每次說完這個比喻,說好大家不要對號入座,結果還是有老闆用動物喻人,簡單直白。

所以企業在挑選人才時一般都遵循這樣的順序:聖人、君子、愚人。如果找不到聖人、君子而委任,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

他們深深認識到君子持有才幹能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有才幹用來作惡。持有才幹作善事,能處處行善;而憑藉才幹作惡,就無惡不作了。愚人儘管想作惡,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好像小狗撲人,人還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

所以牛僧儒評價李直臣,在皇帝面前據理力爭要對李直臣嚴懲不貸,覺得才大於德,需要法律約束。


在御史中丞牛僧儒面前,皇帝唐穆宗沒有保住那個有才的人,為何?


但是在牛僧儒建議唐穆宗時,牛李黨爭才剛剛有苗頭,還沒有發展到禍亂朝政的地步。如他們兩個有才能的人,以牛僧儒為首領的科舉派和以李德裕為首的士族兩方勢力相互傾軋四代皇帝,40來年,逐步葬送了安史之亂後略微中興的李唐王朝,這是才大還是德大?上層的決策的錯誤,傷害巨大,尾大難掉,乃至晚唐岌岌可危。


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企業用人時經常被人的才幹所矇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

自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餘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亡的多了,不止智瑤,為害作亂的也不止安祿山、史思明,也有文爭傾軋的牛李勢力,還有看不見的企業內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