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作者:小小


近日,隨著MSCI指數完成了對A股年內第三次擴容,大盤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中盤A股也一次性以20%的納入因子記入其中。


而且隨著A股在MSCI權重的提升,除了被動“掃貨”的指數基金,海外主動型管理基金也越來越隨之加倉A股市場。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中國擁有世界第二的經濟實力,並處於消費升級轉軌期,尤其配合14億的人口當量,市場潛力巨大。國際資本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介於中國市場的特點,其主要聚焦於消費類股票,並逐漸通過港股通、QFII、MSCI等渠道增加持倉比例。


作為乳業龍頭的伊利股份,本就是A股中眾多綜合指數的成分股,此次隨著MSCI的擴容,其作為食品飲料板塊的代表性個股,成為眾多國際資本搶籌的對象。


一、外資為何看重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1996登陸資本市場,成為首支上市的乳業企業。經過23年櫛風沐雨,砥礪發展,逐漸成長為亞洲第一的乳業龍頭。


隨著九十年代末期包裝技術的突破,以及入世後國家經濟的戰略升維。一方面,國內收入水平迅速增長,人們對健康乳品的需要隨之增長。另一方面,經過UHT技術的高溫消毒,配合利樂包裝,使得常溫奶質保期大大延長。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需求和供給方的趨勢共鳴,催生了乳業市場的變革。伊利敏銳的抓住戰略窗口期,成立液態奶事業部,加速了全國性擴張,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銷售渠道優勢。


自此之後,伊利逐漸用自己健康可口的奶乳,征服了消費者挑剔的味蕾。並依託品牌的強勢,構建了強大的產業護城河,故而即使沒有外資入駐,它也是上證A50,滬深300等A股主力股指的成分股。此次隨著外資的助力,伊利股份憑藉龍頭屬性及股指權重,被各路資本搶籌實屬意料之中。


二、伊利的優勢


伊利股份的商業模式為“營收驅動的淨利增長”,其毛利率長期保持穩定,隨著規模的擴大,成本端隨著邊際效應遞減,淨利率隨之提高,驅動淨資產收益率高位維穩,最終增進股東價值。具體而言,伊利突出的產業優勢有以下三方面。


(1)總資本週轉率傲視全行業


如果查看企業財報,營收及淨利是普通投資者最關注的指標,但是MSCI指數所代表的資本精英們可能考量的更細,他們更加看中“產生結果的原因”。


2019年伊新最新三季報顯示其總資產週轉率為1.35倍,而國內乳業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0.55倍和0.43倍,在這項指標上伊利“獨領風騷”。發明了杜邦分析法的華爾街,自然明白此數據的產業含義。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改變ROE的方式只有5種,而週轉率的提高是最佳模式。因為杜邦公式以解析ROE為邏輯支點,但並沒有考量維繫ROE的“久期”。審視週轉率優勢時,其實考慮到了產業競爭力。對於乳業這種消費類行業,管理的賦能,上下游產業控制力,以及回款模式,都可以影響週轉率數據。


而且由於ROE本身有槓桿率的助力(故而有時候看ROA),用其判斷產業優勢容易被誤導,所以往往維持長期週轉率的領先更能凸顯產業優勢。故而,伊利股份不止營收淨利領先全行業,更有這種的產業運行模式的獨到,這對於MSCI而言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


(2)出眾的管理賦能力


乳業屬於充分競爭行業,持續的領先往往出於對細節的拿捏。出眾的管理賦能,使得伊利一方面淨利和營收逐年上漲,龍頭地位越發穩固。另一方面,費用端控制很好,並沒有隨著規模的上漲而增加。2019年三季報顯示,其總營業費用率為28.55%(由於財務費用率是負數,所以營業費用率比三項費用率更準),同比降低-0.27%。而且第三季度單季,其營業費用率為26.93%,不止同比降低-0.48%,而且環比降低-3.31%,這種“規模性增速與成本率降低的剪刀差”是產業優勢的突出體現,其特點在於“做大的同時,變的更強”。


在邁克爾波特那本傳世著作《競爭戰略》中,成本優勢戰略是提高“五力模型”的三種方式之一(另外兩種是:差異化戰略和縫隙市場戰略)。代表MSCI股指的海外資本們,浸潤資本市場多年,對於產業優勢的持續性格外看重,自然不會漏過伊利這樣的“乳業航母”。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3)伊利渠道結構領先


投資往往比的不是當下,而是誰看到更遠。伊利從2006年開始“織網計劃”,精耕銷售網絡。在這種“深度分銷”體系中,初期投入往往較大,需要維繫大量營銷人員及分店建設支出(這個道理等同於格力自建銷售網絡,以及京東自建物流系統),可是一旦建成系統,隨著規模的增長,渠道形態的扁平化便於控制成本支出,而且更利於整個產業鏈整合。這種渠道優勢在乳業市場競爭的初期並不顯眼,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這種遠見獲得了市場的“獎賞”,逐漸助力伊利擊敗對手獲得乳業龍頭地位。


而且,網絡化生態的構建,並不能通過技術進步或者短期資本投入來追趕,這成就了伊利特有的渠道化“護城河”優勢。反觀主要競品企業,多采用傳統的大商制渠道結構,其佈局初期利於“追趕”龍頭企業,但隨著規模擴大,代理商和廠家之間必然的“利益博弈”會降低久期淨利潤的累積。因此,代表MSCI的海外資本,深知渠道升維趨勢,會用產業角度審視消費升級下的乳業競爭優勢,伊利的乳業龍頭地位凸顯,自然也成為"掃貨對象”。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三、伊利的未來


投資在本質上,比的是眼光。伊利現在過的不錯,那麼以後呢?


(1)守正出奇,推陳出新


常溫奶的優勢,使得伊利成為國內乳業巨頭。多品類佈局,是其遠景戰略規劃目標,已經成為乳業巨頭的伊利股份依然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守住已有產品中,伊利純牛奶、安慕希、金典等三款百億級核心單品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積極推出“妙芝”手撕新鮮奶酪、金典娟珊純牛奶,金領冠塞納牧原生有機奶粉等新品。並且在“大健康”戰略指引下,組建健康飲品事業部,相繼推出植物蛋白飲料、功能飲料、咖啡、礦泉水等新品類產品。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在打造“全新產品矩陣”的過程中,伊利奉行財務戰略的穩健性,並沒有陷入通用電氣式的“多元化陷阱”。一方面聚焦健康生態的大背景,加速相關產業鏈整合,擴展經營範圍。一方面對新品“小心求證,絕不冒進”(比如伊刻活泉就先在北方市場試點),保證自由現金流的穩健。這種“守正出奇”的姿態,既保證了未來業績增長的可期,也保持了現有發展節奏的穩定,可謂“伊利式發展”的關鍵。


(2)國際佈局,起航未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規模性企業面臨著經營模式的升維。伊利股份已經成為亞洲乳業第一,但這只是“序章”,這艘乳業鉅艦已經駛向更加寬廣的水域:國際化佈局已經展開。


伊利先是攜手荷蘭的瓦赫寧根大學設立“歐洲研發中心”,加速全球智慧的整合,讓研發成為乳業健康化趨勢的“推進器”。


而後,在2019年伊利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佈局全球黃金奶源帶,獲得優質牧場資源,有效整合了原奶資源的利用效率。


同時,在東南亞市場,收購泰國最大本土冰淇淋企業Chomthana。其深耕泰國市場37年,不止有遍及泰國本土的銷售網絡,更可向周邊13個國家市場輻射,助力伊利品牌的海外推廣。


在印度尼西亞市場,伊利全球首發推出JOYDAY冰淇淋,憑藉健康的營養品質和豐富的口味,成為的當地“現象級”產品,一時風頭無二。


有此可見,伊利整合全球資源,進行奶源、研發、市場、併購全方位“卡位”佈局。隨著規模的擴展,資源整合加速產業發展,提高經營效率,因此伊利的未來可期。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四、伊利的估值


伊利吸引MSCI等海外資本的不僅是產業優勢,還有其估值水平。作為國內乳業龍頭,具有消費剛性,而且產業護城河還在逐漸加深。於此同時,其估值的“吸引力”,也是眾多海外資本搶籌的原因所在。


(1)市盈率


2019年11月29日,伊利股份收盤價29.09元,對應滾動市盈率為25.26倍,從上市23年的全維度週期看,分位點處於32.89%,低於50%分位點的30.68倍(對應股價35.33元),也低於股價平均值的28.55倍(對應股價32.88元),因此對於MSCI所代表的國際資本而言,其已經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而且隨著未來盈利的增長,買入市盈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比如按照機構最新的預測,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每股淨利潤(EPS)分別為1.16元、1.26元、1.46元。對應當下29.09元的買入價,市盈率分別為25.07倍、23.08倍、19.92倍。


同時2019年11月29日收盤,上證指數僅僅2871.98點,即使按照大盤箱體震盪預期(2600-3300點),也處於相對低點。未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一旦出現情緒逆轉,有可能出現“戴維斯雙升”式的估值上漲。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2)分紅慷慨,股息率高


A股市場有其特殊性,經常“盈利的企業很多,分紅慷慨的很少”。伊利股份上市23年,分紅19次。累計353.08億元的淨利中,分紅共計205.44億元,分紅率高達58.18%。真金白銀的付出,襯托出對股東滿滿的誠意,在A股中實屬罕見。


能難能可貴的是,其不僅絕對分紅金額多,而且分紅與股權融資比為320.04%,這意味著其聚焦乳業本身,奉行財務穩健戰略,不像很多金融企業那樣“分的多,融的更多”。上市23年中,每向股東融資1元,伊利就回報股東3.2元現金。


這種經營的誠意,以及消費股的產業優勢,其實不止吸引了MSCI等海外資本的興趣,而且一直也吸引著國內資本的“搶籌”,逐漸提高的機構持倉比例就是明證。


另外,股息率概念是格雷厄姆整個“安全邊際”的精髓,伊利股份2019年11月29日收盤對應股息率為2.4%,超過餘額寶的2.33%收益,而且比也遠高於自身股息率平均值的1.2%,這也給了長線資金足夠的持倉信心。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伊利股份:MSCI指數繼續擴容,外資搶籌A股消費類龍頭


  1. 總結


由此可見,代表國際資本的MSCI指數搶籌伊利股份,絕非頭腦發熱,而是有其深層原因。回眸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外資在當年由於限制只有QFII渠道可用,但其一次次的“精準抄底”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2005年,2008年,還是2012,2016年,其戰績的輝煌實在讓國內機構汗顏。


到了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終於加快了與國際資金接軌的節奏,MSCI的出現意味著外資開啟了搶籌中國優質公司的新模式。而伊利股份憑藉自己的“奇特骨骼”,持續吸引著資本的追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