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能在股市裡賺錢嗎?

如果說一個普通人,能否在股市裡賺到錢,這個話題作者是絕對有發言權的。

因為,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作者絕對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那種,甚至先天有一些劣勢。

我是13年下半年,開始做投資的,在12年的時候,我還是個對投資一無所知的小白,應該說,不僅對投資一無所知,甚至連基本的商業概念都沒有。

12年的時候,我在一家諮詢公司實習,經常被同事詬病“沒有基本的business sense(商業意識)”、“對財務一點都不懂”,那時候,我甚至連“公司”是什麼,都只有很模糊的概念。白駒過隙間,8年光陰過去。

7年前,我開始買股票的時候,上證指數大概是3200點,如今也差不多是這個點數。事實上,在這7年中,我經歷了幾輪牛市和熊市,有瘋狂的,也有溫和的,有全面的,也有結構性的。經歷這麼多年,不僅“活下來”,而且活得還不錯,謹慎地說,我找到了一條可以通過獨立分析、賺取財富,並期盼財務自由的道路。

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各位談談:我是怎麼從當年的投資“純小白”,到現在能獲得滿意收益的,究竟中間要經歷哪幾個階段?這個過程,我們要過“三道關”。

這種感覺,套用一句電影臺詞,“投資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提前說一下,這篇文章的話題,本身是很大的話題,如果展開,我可以寫幾十篇文章出來,這一次,只是作為一篇概要,日後,讀者會在我發佈的公司分析和閱讀感受的文章中,看到更多我的想法,以及更關鍵的:實操案例。

我的這種投資方式,最關鍵的,就是理解所買入的這個生意,這是第一道關。在這一道關中,有三道小關卡要過。

01初見

第一個,商業基礎。

投資需要對基礎的商業知識有概念,包括諸如“公司”之類的基本概念,也包含商業世界中各個學科的專業知識,比如戰略、採購、物流、財務、運營、人力、投資併購等等。

同時,由於投資需要逐步培養自己的商業感覺,所以,對於當下流行的商業話題和商業觀點,也是需要進行掃盲的。

在這一點上,我當年做了兩個事情。

第一個事情,我當時想到,MBA體系對成熟商業人士的培養,是最為完善的。

但是,我當時的時間和精力,不允許我去讀一個MBA,所以,我在網上找到幾家知名的商學院,下載了他們的課程名單。

然後,在買書的網站上,一門門課程對照著去找教材,每一門課,選擇1-2本評價比較好的教材,然後買回來,規定好一天多少頁的看。

就這樣,囫圇吞棗地大概看了十幾本書,就對一些商業概念、理論有了基本的認識。

這些書,本身的質量我覺得都一般(至少當年看起來是這樣),所以就不給讀者放鏈接了,你們如果想跟我當年走一樣的路,自己去選擇就好。

接著,為了“跟上商業的潮流”,至少“聽得懂時髦的商業名詞”,我想了個辦法。

我在網上搜索、選擇了兩本知名的商業雜誌,然後上網,把這兩家雜誌過去一年的過刊,以很低的價格買了回來。

這些雜誌,網上有很多,我當年看的應該是《中國企業家》和《第一財經週刊》,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網上搜。

然後,依然是填鴨式的閱讀,由於重點在於“跟上潮流”,所以我對內容沒有細緻地看,而是記下每一個自己不能馬上說出意義的詞語。

積累了好幾頁這樣的“天書”之後,我再上網一個個詞語去查詢,然後把查詢結果,以我能看得懂的語言,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

經過以上兩遍“洗禮”(雖然手法很笨拙),但是,我自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基本掌握了“商業基本語言”,能夠開始在商業世界裡蹣跚前行了。

02基石

第二個,財務會計。

要學會投資,商業知識是一方面,財務會計知識,則是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

由於當時學習這個財務會計領域的直接目的,是要提升工作中找信息、對一家公司進行業務分析的能力,所以,一開始我的重點就是“如何從年報裡,找到有用的信息”。

這個領域的學習,不同於上一個商業領域的學習,後者是自上而下地規劃“我要學哪些”,而這個領域,則更像是“順藤摸瓜”的過程。

首先,我看的是一些年報拆解的書籍,從中學到:年報裡包含哪些內容,分別意味著什麼。

這一部分,給我以後投資看年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接著,由於被書中略微提到的各種財務分析、財務指標所吸引,我開始看一些財務報表分析的書。

這一塊花費的時間是比較多的,因為不同的書,講解的重點不同,看了比較多的書,也開始慢慢有一些財務分析的感覺了。

以上兩部分的書放在老家了,回頭我找到後,會發鏈接出來給讀者,但由於是早期的書了,如果讀者發現有更好的,也不一定要看我這幾本。

再接著,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會計知識不足,因為財務分析書中,都會提到不同會計政策的效果,於是,後來我又看了一些會計學的教材,主要就是初級和中級會計,最基本的教材,就是下面這兩本。

初級會計學(第七版)、中級財務會計(第2版)

以上這些書中,都會提到股票分析的角度、思路等,但是更多是指標層面的。

所以,這個過程,也讓我對市盈率、ROE、毛利率、週轉率等跟股票相關度高的指標,有了基本的認識。

03深入

第三個,競爭優勢。

從這部分開始,我才算開始跨入股票投資的大門。

最初,是從格雷厄姆的一些書開始的,我還清晰地記得,我看《聰明的投資者》時那種震撼感——如獲至寶,又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是下面這本大名鼎鼎的、巴菲特認為奠定了自己投資生涯的書。

聰明的投資者(第4版 註疏點評版)

但是,書中的那些案例,又是如此的真實,作者1943年的很多論斷,在當時的我看來都依然如雷貫耳(現在也一樣)。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買了許多股票相關的書籍,一本本看,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經濟護城河”概念,也就是管理學上講的“競爭優勢”。

對於一家企業競爭優勢的理解,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一直到今天,我都在不斷加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

這個深化的過程,一方面是看各種各樣的股票書籍,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實踐。

實踐有兩個層面。

一個層面是看年報。

在看年報、以及通過財務數據分析公司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在加深自己對於競爭優勢的理解。

另一個層面,是做投資。

在這些年投資經歷過程中,由於自己的大部分身家在股市中,公司經營的變化,自然深深牽動我的神經,在這個過程中,我產生了非常多的反思和頓悟。

到今天,我對競爭優勢的看法是:

通過數據找到競爭優勢,試著去理解,而不是去判斷。

換句話說,如果一家公司,能夠常年取得遠高於社會無風險收益率的ROE,那這家公司一定具備某種競爭優勢,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努力去理解這種競爭優勢,儘量深刻地去解讀他,去感受他,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嗤之以鼻——“這種公司能有什麼競爭優勢。”

最後一步是,試著去預估未來這種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但是這種預估一定要非常地謹慎,因為商業世界瞬息萬變,能夠長久保持的競爭優勢,稀少程度超過我們的想象。

04昇華

第二道關,是理解市場。

能夠做到理解生意的人,其實不少的。

普通人只要對“生意”感興趣,能夠保持好奇心,持續去理解不同的生意、分析大量的數據,就一定能逐步培養起對於生意的感知。

換句話說,理解生意是可以通過興趣和勤奮來實現的,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但是,理解市場就不一樣,因為這個涉及到人性。

換句話說,理解市場,是一件存在持續阻力的事情,而這種阻力,來自於永不泯滅的人性,難度可想而知。

好消息是:格雷厄姆已經對於市場進行了振聾發聵的描述,也給出了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

應該說,理解市場這一部分,只要你嚴格按照格雷厄姆的要求去做了,幾乎是不可能出問題的。

下一篇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格雷厄姆有哪些建議,以及我們在運用時,有哪些實用的技巧吧。

文章來自villike的財務自由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