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最近《鬼吹燈——龍嶺迷窟》這部劇帶火了一個時間——公元前841年。

作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基點,公元前841年確實如劇中陳教授所言,它的意義比個人的生日都重要。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在史料中確切記載年份並且能夠相互佐證的歷史,確實只能倒推到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歷史,史料稀缺且記載的間隔較大,由於缺少考古的確證,已經不能再稱為“信史”。

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十二諸侯年表


這張年表圖,不知耗費了司馬遷多少心血,在那個沒有電腦的年代,只能靠人力從一堆堆竹簡中比對各個歷史事件,最終確定下了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的年份。

公元前841年,西周國人發生反抗周厲王統治的暴動,把周厲王趕到彘地,還差點誅殺周厲王的太子,最後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恢復王朝秩序,史稱“共和”。

01.國人暴動的背景

1.井田制下王室財政的崩潰

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井田制


在整個周朝時期,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就是井田制中平民共同耕種的那塊公田。而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井田制出現了不適應發展需求的情況。

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諸侯和平民開始大力開墾荒地,這些荒地不計入國家的稅收,所以諸侯和平民都更願意開墾荒地提高自己的收入,從而逐漸荒廢了公田的經營,由於公田的收入越來越少,周王室開始出現財政危機。

荒地以及山川澤嶽原本是天子的私產,也逐漸變成了天下的公共財產,高才捷足者得之。原本設計的那套諸侯依附於天子而存在的體制,也就逐漸變成了天子需要依附諸侯才能生存。

2.天子權力的削弱

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分封制


分封制這種政權組建方式其實是談不上中央集權的,天子制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制庶人,庶人帶著奴隸從事最直接的社會生產。這種一級一級堆砌起來的權力,並沒有什麼強大的約束力。一旦諸侯的實力坐大,天子極有可能隨時失去對諸侯在經濟、政治以及軍事上的制約能力。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由來已久的問題,並不是在厲王時代才有的。

最起碼周共王在位時這個問題已經很明顯了。共王曾經和密康公出遊,在出遊的過程中有三個美女前來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親就建議密康公把三個美女進貢給共王,密康公不同意,一直等到一年之後,密康公依然沒有將美女進貢給共王。

雖然現在我們會用這件事情指責共王好色。但是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密康公就不好色嗎?密康公以個人喜好留納美女,違背禮制拒絕給共王上供,不正說明了當時周王室的權力已經很難有效制約諸侯國了嗎?

太史公司馬遷也毫不諱言的在《史記》中說周夷王在位的時候,王室已經衰敗了,人們作詩諷刺王室。

3.連年的戰爭

厲王當朝之時,南方蠻夷一直在侵擾周朝的國土,厲王於是派遣軍隊在南方和蠻夷連續打的幾年仗,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這個結果來源於哪裡呢?南方蠻夷作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在早期,周王室還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進行長期戰爭,把南蠻打的不敢妄動。但是隨著王室的衰弱,周王室逐漸沒有那麼強盛的實力再去進行長期戰爭了,以至於厲王當國的時候,連淮河流域的一個小邦國都打不過,再加上連年的戰爭,事周王室的財政問題更加嚴重。

4.社會輿論

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詩經》篇章


孔夫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是我們後人研究先秦歷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翻看《詩經》,其中不乏諷刺周王室的篇章。

我們都知道,在那個代 ,教育是一項被貴族壟斷的福利,一直到春秋戰國時代私學興起才打破了這種局面。如果說詩經全部都是目不識丁的普通人民寫的,我看不盡然。或許是因為私田的發展,導致一部分受過教育的小貴族逐漸和人民失去了差別,最終成為普通人。

我們也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中,對人民盤剝最重的其實是諸侯國和大貴族,天子連自己的合法利益都很難保全了,對人民的壓榨程度,王室也肯定是不如貴族和諸侯的。但是,為什麼《詩經》中多有諷刺王室,卻少有諷刺貴族和諸侯的詩詞呢?周王室作為權力的代表,肯定要承受這個指責,但是有沒有其他的原因,這是個疑問。

02.厲王的舉措

1.經濟上擴大利稅

上文已經說過,周王室當時最緊張的問題是財政問題。井田制逐步荒廢,私田又被諸侯、貴族佔據,國家稅源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為了改革稅收的弊病,厲王開始向山川林澤裡的資源收稅,《周本紀》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這個問題。

其實把《周本紀》整個厲王時期的內容總結一下,基本全是召公反對厲王政策而說的話。無非就是這種政策是與民爭利,會破壞國家安定的局面等等,但是厲王並沒有聽信召公的話,而是一意孤行的執行新政策。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絕大部分開墾出來的私田,都被大貴族和諸侯佔據了。山川林澤作為國家的公共財產,自然也是大貴族和諸侯佔據了其中絕大部分的利益,至於平民百姓,他們或許在山川林澤中有一定的收益,但是他們的收益絕對比不上大貴族和諸侯。

那麼問題就來了,召公口中的與民爭利,到底是在與誰爭利?

現在看來,當時厲王的政策,恐怕就是直接拿貴族和諸侯開刀,傷及了大貴族和諸侯的利益,所以招致了他們的極力反對。

2.世襲制度的改革

《周本紀》中還有一個關鍵點,是厲王開篇提到的一個內容,厲王任用榮夷公執行新政策。

在夏商周三代,國家的任官制度是“世襲世祿”制,一人是貴族,子孫後代永遠是貴族,一人是高官,子孫後代永遠是高官,社會各階層之間極其缺乏流動性。而厲王打破了這個規則,任用了一個地位沒有那麼高的人,直接做到了朝廷的高官。

這對貴族的打擊或許比剝削他們的土地都大。經濟上剝削,貴族可以通過其他手段進行彌補,但是在社會地位和繼承製度上的打擊,那是顛覆性的。今天你不給天子辦事情,明天天子就可以起用一個願意辦事的人接替你的位置,這是在從根本上瓦解貴族的利益。

我猜測,貴族能夠接受經濟上的損失,也絕不可能接受對自己社會地位的釜底抽薪。

3.輿論管制

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道路以目


周厲王在執行新政策的時候招致了大量的反對聲音,人們開始誹謗朝廷。於是厲王招來一個巫師(應當是組建一個機構)監視國人的輿論,後來大家都不再議論國事了,諸侯也不來朝貢了。

這一點其實是很難理解的,如果說只是傷及了平民的利益,不至於天下諸侯都不來朝貢,而現在因為厲王管控輿論,天下諸侯就都不再朝貢了,最終厲王也沒有因此事懲罰諸侯。

矛盾就在這裡,如果只是因為頒佈了新政策,引起了國人的談論,進而厲王進行輿論控制,有誰敢誹謗新政就殺掉。諸侯就算看不慣,只要朝貢的時候不談論新政策就好了,結果卻鬧到諸侯集體不朝貢,並且厲王作為天子也沒有對諸侯施加任何懲罰,這是說不通的。

那麼,如果議論新政的人本身就是貴族、諸侯,甚至是諸侯故意挑起了民間的輿論呢?厲王對此事心知肚明,就殺掉幾個平民來警告各路諸侯,最後諸侯一看沒戲,天子是鐵了心的要整治自己,橫豎一死,乾脆就不去朝貢了,大不了打仗。

這樣就好理解了,厲王殺了幾個平民百姓警告諸侯,諸侯集體停止朝貢,厲王就知道,威脅失敗,諸侯要來硬的了,口頭警告是沒用的,如果要懲罰也不可能一次性把天下的諸侯都給懲罰了,乾脆誰也不懲罰,安心推幾年新政,等中央有實力了再一個一個整頓。

03.厲王的結局

國人暴動,周厲王是改革家還是暴君?

▲厲王出逃


在推行了幾年新政策以後,國人發生暴動,厲王逃跑,跑到了山西的彘這個地方,最後病死在了那裡。厲王出逃以後,召公和周公開始聯合執政,把持朝政14年,等到厲王死後擁立厲王的太子姬靜即位,是為宣王。

宣王即位以後,仍然由召公和周公輔佐,恢復祖制,一切成法效仿周文王、周武王的制度。周朝的局面又回到了以前,諸侯們也開始繼續朝拜天子。

但是這一切並沒能挽救周王室的衰落,王室財政持續崩潰,諸侯和貴族持續坐大,又過了五十年左右,周幽王失國,周平王東遷洛陽,開啟了春秋戰國時代,周王室也基本淪為了捏在諸侯國手裡的政治吉祥物。

04.綜述

通篇看來,周厲王當時的政策是基於王室衰微、財政崩潰、諸侯持續坐大的局面而推行的。他並沒有直接削弱諸侯和貴族的領土和人口,也沒有直接擴大對諸侯和貴族的徵稅力度。

只是從國家公共財產的山川林澤入手,擴大稅源以補充井田制廢弛之下的國家收入,然後提拔新人推行新政策,以繞開諸侯和貴族的敵視。

最後通過輿論管制,以消除新政策在民間對人民的思想衝擊。

但是,這依然招致了諸侯和貴族的強烈反對,在朝堂之上,以召公為代表的貴族階級是直接抵制新政策的,在地方上以諸侯國為代表的各路諸侯也是直接抵制新政策的。

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人們以武力推翻了厲王的統治,恢復了舊制,等到宣王即位,一切恢復如初,局面又是一片祥和。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些政策,除了輿論管控過於嚴苛,其他的政策真談不上是暴政,那不過是王朝自救的辦法而已。況且,殺掠平民和奴隸在那個年代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活人殉葬、活人祭天這種喪心病狂的事他們都幹得樂此不疲,為什麼殺一兩個普通人就讓這些貴族和諸侯看不下去了呢?除非殺的本身就是貴族和諸侯,或者這件事情真正的傷及了他們的利益。

宣王即位以後只記錄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上面說的恢復舊制。

第二件事情是,宣王不去示範耕種土地,被人勸諫。後來在千畝打仗,宣王兵敗。

第三件事情是,宣王想要普查全國人口,用以備戰蠻夷的侵擾,又被人勸諫。

後來,宣王駕崩了。

通過這三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周王室手中幾乎已經不再掌握國家的基本資源了。井田制的廢弛並不是天子示範耕種就能解決的問題,私田的發展得不到遏制,天下的田畝盡數被貴族和諸侯掠奪,想要國家稅收的問題,應當先普查田地,釐清能夠計稅的土地,然後把這些土地管控起來。厲王只是在公共財產上擴大稅基的經歷已經告訴他了,行不通。

自己想要普查全國人口這種最基本的國家資源,貴族和諸侯依然不同意,可見貴族和諸侯的私人勢力已經膨脹到無法遏制的地步。

綜上所述,厲王、宣王兩任天子可能是整個西周最後兩個想要通過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去改變王室羸弱局面的天子了。但是由於貴族和諸侯的勢力過於強大,不符合貴族和諸侯利益的政策被斥之為暴政,並且引發了武裝反抗這樣嚴重的後果。

西周的衰落已成定局,王室已經成為貴族和諸侯的附庸。進入東周以後,貴族和諸侯之間的兼併終於公開化和白熱化,倚強凌弱、以大欺小的兼併戰爭再也不是空有名號的周王室所能管控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