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幫扶中收穫復工復產碩果

抓好疫情防控下的復工復產是目前多數省份的頭等大事。然而,也有一些企業反映,一些地方在推進復產復工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嘴上言必稱服務,實惠一個沒落實,甚至設置重重門檻,讓本已復產困難的企業遭遇更多煩心事。(4月16日 半月談網)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全面開啟,企業面臨的困難該怎樣解決變得更為突出。中央以及各省的幫扶政策紛紛出臺,效果也正在顯現。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但是,一些地方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時的“口惠而實不至”問題,使企業原本的困難不僅未能解決,還增加了新的負擔。企業看不到希望,復工復產,反倒成為企業的“新負”大患。

細數復工復產的幫扶怪象,“五大怪象”頻頻現身。一是配合領導型幫扶。幫扶到位與否先別管,需要配合好領導慰問的表演。二是幫扶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就是難落地。三是缺乏幫扶細則,措施大而空沒有生命力。四是填表復工負擔重。五是“一刀切”管理不科學,增加企業負擔。

這五大怪象,根本上仍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怪。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的困難是實實在在的,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等相關單位實實在在、科學有效的辦法來助解。而一些地方、部分官員反倒是把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作為顯示其職位存在的個人秀場。或者將幫扶簡單化為填表瞭解、填表化解的文字遊戲。這些幫扶,不僅不能讓企業走出困境,反倒增加了企業負擔,影響了企業復工復產步伐。

真正幫扶企業復工復產,需要“承諾+踐諾”。對於企業而言,需要的不僅是幫扶一句話,也不是隻下發一份幫扶文件,而是需要能夠解決困難的真舉措。與其跑來喊口號幫扶十幾次,不如真正來一二次把問題解決掉。否則,再華麗的幫扶,也無助於復工復產。這就需要明確幫扶責任、突出幫扶措施的科學性,強化幫扶效果督導,把幫扶承諾真正兌現到位。

真正幫扶企業復工復產,需要“原則+細則”。幫扶企業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實際問題,有的需要宏觀政策+地方配套+細則。缺少地方配套+細則,往往使幫扶措施“找不到結合點”。這就需要相關地方主動擔當,把宏觀政策和地方實際、企業實際相結合,做到查擺困難精準、措施幫扶精準,真正把復工復產的堵點消除掉,讓企業輕裝上陣。

真正幫扶企業復工復產,需要“真幫+打‘假幫’”。對於那些到企業走過場幫扶的政府部門、對於用填表解決復工復產困難的部門,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真正在走訪中發現企業困難,在真幫扶中解決實際困難。特別是對需要跨部門、跨地區協調解決的問題的關注度,形成全地域、全鏈條、全要素的幫扶。

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就像春天播種一樣。只有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假幫扶,用真心出實招真幫扶,才能種出“好田”,收穫復工復產累累碩果。(張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