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事#濟南穿黃二隧要來了!三隧線路也定了,未來跨河通道總數達26處

#濟南城事#濟南穿黃二隧要來了!三隧線路也定了,未來跨河通道總數達26處

  濟南穿黃隧道不再孤單!

  4月17日,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濟南市黃崗路北延等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專項報告編制項目”招標公告,招標內容涉及黃崗路北延工程、航天大道西延工程和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建議書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編制。

  根據招標公告,黃崗路北延工程路線起自藍翔路北段,向北終點至國道308線,全長約7.6公里。

  黃崗路跨黃通道此前已出現在濟南人的視野中,但以橋樑還是隧道形式跨黃並未確定。後來“三橋一隧”工程迫切,綜合濟南近期跨河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這處跨河通道暫緩建設。隨著藍翔路西邊建邦大橋南北跨河交通壓力增大,以及先行區建設提速,該處跨黃通道建設也就提上日程。

  前不久,天橋區確定2020年計劃新增5個道路建設項目,分別為藥山南路、新沙北路、興濟河東路、大魏莊東路、黃崗路;規劃啟動黃崗隧道開工工作,在丁太魯新徐片區內規劃建設高速出入口,逐步實現藥山道路全方位貫通,形成“九縱九橫”的道路交通網,為項目建設、片區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黃崗路—藍翔路跨黃通道將以隧道形式跨黃,與濟濼路穿黃隧道形成呼應。

#濟南城事#濟南穿黃二隧要來了!三隧線路也定了,未來跨河通道總數達26處

  除了黃崗路跨黃通道,濟南東部還新增了航天大道跨黃通道。招標公告信息顯示,航天大道西延工程東起在建航天大道,向西終點至國道220線,全長約12.2公里。另外的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南起在建濟濼路隧道向北至國道308,路線全長4.8公里。

  在近期已發佈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確定加快齊魯大橋、鳳凰大橋、濟濼路穿黃隧道建設,推進濟南黃河大橋改造,新增黃崗路、航天大道黃河大橋等10餘處跨河通道,加強南北兩岸交通聯繫。

  河上現為“十五橋一隧”格局

  據梳理,目前濟南已建成通車的黃河公路大橋共有12座,9座公路橋、3座鐵路橋。分別為濟南黃河大橋(黃河一橋)、京臺高速黃河大橋(黃河二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黃河三橋)、濟陽黃河大橋(黃河四橋)、平陰黃河大橋、濟南建邦黃河大橋、齊河黃河大橋、長清黃河大橋、青蘭高速東阿黃河大橋以及鐵路橋石濟客專黃河公鐵大橋、京滬高鐵濟南黃河大橋和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除了上述通車的大橋,目前濟南在建的跨黃通道還有齊魯大橋、鳳凰大橋以及穿黃隧道;還有即將開工的大北環含濟南黃河大橋;也就是說濟南境內現有十五橋一隧的格局。

  按照計劃,齊魯黃河大橋將於2021年6月通車,鳳凰黃河大橋預計在2021年12月通車,黃河隧道與兩座跨黃大橋相約同年通車。距離“三橋一隧”中率先開工的兩橋通車(即齊魯黃河大橋、鳳凰黃河大橋)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就在近日,最後一橋也迎來了新的消息,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前期施工工作已基本完成,計劃將在2020年6月份左右正式開工,計劃工期4年,2024年8月建成通車。

  除二隧以外東城或將添第三隧

  通過近幾年官方披露的消息,有望增加的跨黃通道里不止正在施工的“三橋一隧”。漸行漸近的濟濱、鄭濟高鐵,也有望在近幾年裡為濟南再添兩處新跨黃通道。目前鄭濟高鐵已經開工,過黃方式已確定為公鐵兩用橋。記者瞭解到,備受關注的濟濱高鐵已基本確定在今年10月份開工,其線路初定由濟南新東站引出,經機場站、濟陽、商河、惠民至濱州,過黃方式確定採用隧道形式。如此濟南又將新添兩座跨黃鐵路通道,為一橋一隧形式。

  把目光投向東部城區,目前,如果從遙牆機場附近前往濟陽,可以沿機場北路走濟陽黃河大橋過河,也可沿青銀高速公路大橋過河,但如果想出了機場就近過河,東城浮橋或胡家岸浮橋離機場更近。記者獲悉,此前,相關部門進行了跨黃通道規劃研究,提出了諸多跨黃河通道可行的選址方案。按初步設想,機場附近的胡家岸浮橋、東城浮橋附近可規劃建設至少兩處新的跨黃通道,以滿足附近區域未來的跨黃交通需求。按照目前規劃,東部這兩條通道應該也是一橋一隧形式。其中,

東部這條隧道或將就是上文提到的與濟濱公用的公鐵兩用隧道。

  未來濟南跨河通道總數達26處

  根據之前公佈的先行區計劃,在2030年至2040年,可根據跨河交通需求的增長再規劃建設5處跨河通道。據透露,根據初步的規劃研究,除了位於中部城區的濟濼路隧道,東、西部城區也可分別規劃一條穿黃隧道,目前已基本確定為黃崗路隧道以及東客站往北濟濱城際公鐵兩用隧道。

  談起建設跨黃通道的話題,每年兩會時,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增加橋隧數量。在他們看來,長期以來,濟南的跨黃大橋數量一直不是很充足,企業、市民過河不太方便,這也制約著濟南黃河南北兩岸互相融合的進程。想在攜河北跨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就要在跨河交通方面進行突破,建設足夠的跨黃橋隧,能把黃河兩岸更好地連接起來,進而使生產、生活要素等能在兩岸更順暢地流動,帶動黃河兩岸尤其是北岸加快發展。

  而去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在加快“三橋一隧”建設的基礎上,再規劃一批跨河通道。其中,市規劃、發改等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規劃26條跨河通道。

  觀察

  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進“黃河時代”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濟南“穿黃”都意義重大。濟南南有泰山,北有黃河,東西狹長,城市發展空間受限,且南控戰略限制了南部山區發展,而濟南要想成為一個強省會,想要做大做強,只有北跨黃河才能拓展發展空間。而先行區規劃將多年提出的北跨實質性落地,對片區的發展帶來最大利好,北跨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黃河兩岸1030平方公里的區域,正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先行先試的落地點。

  濟南主城區發展空間有限,而先行區的發展將刷新濟南2600多年的建城史,走向黃河時代,真正拉開濟南城市發展框架。黃河將不再是阻隔城市發展的天塹,將成為城市新的景觀和發展帶。而要跨過黃河,濟南在原有的九座公路橋、三座鐵路橋基礎上,加快推進“三橋一隧”建設,其中,僅公路“十二橋一隧”的過河格局要在近兩三年內形成。

  依託交通的完善,以及先行區的規劃及落地實施,未來將濟南城市骨架拉大,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進“黃河時代”,把黃河變成濟南的“城中河”。將來的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不僅能讓市民在兩岸親近黃河,還能從空中領略不一樣的黃河風情。豐富創新沿黃地帶的空間利用,形成生態保育區、齊魯客廳、創意展示區、水岸生活區、郊野休閒區5個功能板塊,建設濱水的獨立綠道系統。這條風貌帶也將成為整個濟南的“中央公園”、城市發展的“綠芯”,像珠江、黃浦江、錢塘江一樣,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