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看見,即是療愈的開始。


01.


最近,電視劇《不完美的她》熱播,有一幕既溫暖,又戳心:


周迅扮演的林緒之問女兒穆蓮生:“我是不是你想要的媽媽?”


年僅7歲的孩子回答道:“是啊,我也在努力做媽媽想要的女兒呀!”


周迅愣了一下:“我想要你做自己,還有你如果有什麼想法,你都可以告訴我。”


蓮生想了想:“任何事情嗎?連這個可以嗎?”


接著她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上面寫著:


1、跟媽媽玩捉迷藏;

2、和媽媽一起做一次飯;

3、和惠奶奶做朋友;

4、如果可以游泳就好了;

5、看海鷗。


對於其他孩子而言,這只是生活常態,可對於蓮生來說,這些小小的心願,都很難實現。


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原來,蓮生在被周迅收養之前,天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爸爸去世得早,她從小跟著媽媽討生活。


可媽媽只顧個人的喜怒哀樂,對於女兒的訴求渾然不覺。


她看不見女兒被繼父虐打時的恐懼;


看不見女兒害怕被拋棄時的無助與不安;


甚至看不見女兒小心翼翼討好她時的卑微,更別談看見女兒的小小心願了。


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當孩子的真實需求,長期不被父母看見,他會一步步將自己封閉起來。


壓抑自己的情感,對任何事情都逆來順受,成為一個內心有“洞”的人,帶來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精神分析心理學說:童年親子關係,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


被父母看見,是孩子最大的幸運,而不被父母看見,是孩子一生的悲哀。


02.

不被看見的想法和需求

是孩子悲涼的底色


美國心理學家埃文斯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媽媽帶著7歲女兒,到商場買冰淇淋。


走到冰淇淋店旁,媽媽問女兒:“你要哪種冰淇淋?”


女兒滿心歡喜地告訴媽媽:“我想要吃香草口味的。”


然而,媽媽對女兒提出的要求做出了質疑:


“我覺得巧克力的更好一點,你不應該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歡巧克力的東西。”


女兒一直跟媽媽強調要吃香草味冰淇淋,媽媽卻對女兒的要求視而不見,反而不停地責備她。


氣急了的媽媽向女兒向女兒吼道:

“你怎麼這麼倔,真夠怪的。”


看似很平常的一段對話,卻引人深省。


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往往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會接受,是否如孩子所願。


要明白,愛孩子並不是用父母的自我意志去界定的,我們需要去感受孩子的真實需求。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


“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見,即使父母為孩子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達愛的道具。


也許孩子頭腦裡承認父母為自己付出很多,承認父母很愛自己,但他心裡體會到的,卻是一份恆久的孤寂。


養育孩子,不是簡單粗暴式的“父母幫孩子做決定,孩子就必須照做”,而是要看得見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勇於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父母要試著去接納,讓孩子擁有自我選擇的權利。


而那些不被看見的想法和需求,會成為孩子悲涼的底色,會傷孩子一生。


03.

那個不被看見的孩子

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王朔在10歲那年,闌尾炎急性發作需要做手術。


身為醫生的母親,忙著照顧其他的病人,等到手術做完,才趕來看兒子。


看到母親,王朔十分委屈:“為什麼這麼晚才來看我?只有門診部的醫生來看我,家裡什麼人也沒來。”


這件事情讓王朔非常介懷,再加上幼年時期與父母過早的分離,讓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被父母愛過。


打這以後,他就經常刻意鬧出動靜,試圖吸引母親的注意。


進入青春期後,他開始曠課,打群架。


母親知道後,二話不說打了他一巴掌:“小小年紀就不學好!不好好學習就給我滾!”


他衝母親吼道:“你憑什麼說我!這會兒你管我了,平常你到哪裡去了!該滾的人是你!”


這件事之後,母子關係跌入冰點,一見面就是互掐、吵架。


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王朔小時候想要的關愛,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及時滿足,造成了他的野蠻生長。


遺憾地是,母親沒有明白他行為背後的動機,而把他當成一個不聽話、叛逆的孩子來對待!


成年後的他,看不慣誰,開口便罵,他種種出格的行為,不過是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


為的是尋求存在感,哪怕這種存在感是畸形的,是負面的,是扭曲的,但總比被人長久忽視要好。


心理學家盧悅老師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期待,期待別人來愛自己,是我們最正常的一種需求。”


不被看見,會讓孩子一生都活在痛苦中,一生渴望被愛被看見。


而只有在童年時期,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才能體驗到更高級的需求層次。


04.

被看見被尊重,孩子才會閃閃發光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2》裡,蔣夢婕的原生家庭令無數人羨慕。

她在進入演藝圈之前,是一名芭蕾舞者,學了很多年的舞蹈。


為了支持她學習舞蹈,父母為此傾注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錢。


父母原本對她的期望是,進入中央芭蕾舞團。


然而,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被《紅樓夢》劇組給選中,出演林黛玉這一角色。


當蔣夢婕把這個事情告訴父母時,父母沒有反對,而是跟女兒說:


“拍電視劇這種機會,可能一輩子就一次;考大學的話,你今年不考,明年可能還有一次,想做就去做吧。”


她有一對非常開明的父母,他們從來不會打壓她的想法。


相反,他們給與女兒最大的尊重,尊重她的想法和選擇,並且給與支持和鼓勵。


正因為如此,蔣夢婕才能活得如此灑脫,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周迅“女兒”惹人淚崩:“孤島式成長”,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就像武志紅老師說的:


“一個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選擇,只有不斷地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個人才算活過。


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總是被別人選擇,那麼這個人可以說是白活了。”


真正看得見孩子的父母,會於細微處發覺孩子的需求,並及時給與孩子回應!


在孩子心中,父母看得見自己,給與尊重,是對自己極大的認可。


那些從小被看見的孩子,他們內心豐盈,充滿力量,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05.


第五季《馬男波傑克》中,波傑克的母親臨終前對他說:

“我看見你了。”


那一刻,波傑克終於釋懷了,放下了多年的心結,他在葬禮上說:


“在54歲時體會到這種事,真的很奇怪。這是這輩子第一次你媽媽看見你了。你莫名地意識到,這才是你一直缺乏的。你一直想要的就是被看見。”


心理學上說:看見,即是療愈的開始。


對孩子生命最好的滋養,就是看見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並給與及時的回應。


育兒路上,希望每一位父母能真真切切看見孩子,用心呵護孩子長大。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看見,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在愛與被愛的道路上,不斷地充實自我,認清自我,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