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廣興知青紀念上山下鄉五十週年盛會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68年代開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為自願從城市去到農村和農墾兵團務農或建設保衛邊疆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期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早在1953年《人民日報》就發表社論《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1955年毛澤東主席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為後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從這一年開始共青團中央開始組織農場,鼓勵和組織年輕人參加墾荒運動。1962年開始有人提出要將上山下鄉運動全國化地組織起來,1964年,中共中央為此特別設立了一個領導小組。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授意《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閒飯》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許多年輕人因此下鄉去農村。全國也開始有組織地將中學畢業生分配到農村去。

“知青”在共和國曾經的特殊年代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暱稱。廣大知識青年積極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懷著一顆火熱赤誠的紅心自覺自願地向組織申請上山下鄉,到祖國的邊疆去,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原岳陽市岳陽縣城知青也和全國各地知青一樣,陸續一批批胸掛大紅花,佩戴毛主像章,肩挎繡有紅色“為人民服務”毛主席題詞的黃色書包,雙手提著簡單的行李,在市、縣、街道辦三級領導及歡送人群熱烈歡送的鑼鼓聲中,登上了上山下鄉的彩車被送到了農村的各個知青點。他(她)們曾用弱小的身軀、鐵骨錚錚的意志挑戰一切困難,戰天鬥地、改造窮山惡水,一干就是七八年、上十年。他(她)們虛心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灑下了汗水、練紅了思想、曬黑了皮膚、學到了本領,和當地村民一起艱苦奮鬥,徹底改變了第二故鄉的面貌。據統計,全國共有1600餘萬上山下鄉支邊的知青,他(她)為祖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知青永遠都是國家的財富,中國的棟樑,中國發展和崛起的精神力量,就連中外史學家及中外普通民眾都不得不承認,中國知青對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功不可滅,中國知青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上山下鄉歲月,知青們心中感慨萬千、人生無怨無悔。他(她)們是那個年代最無私的典型,他(她)們用閃光的青春譜寫了共和國蕩氣迴腸的成長曆程,讓神州的山山嶺嶺永遠銘記著知青戰天鬥地的美名。韶華易逝,轉眼已是霜發老人,而知青的精神,依然時刻喚起那崢嶸歲月的激情。人生的夢想和追求永無止境,讓我們沐浴那和煦的陽光,為實現中國夢、強國夢繼續長征!

上山下鄉的崢嶸歲月永遠不能忘,要牢記、要紀念,知青精神要傳承,要發揚光大!巴陵無限灑,醉殺洞庭秋。金風送爽,丹桂飄香。2018年11月5日上午8時許,來自省內外的216名原岳陽縣廣興鄉下鄉知青聚集於風光秀麗的洞庭湖畔、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市岳陽樓區金鶚公園孔子廣場對面的新百合大酒店,參加紀念下鄉50週年聯誼盛會。廣興鎮黨政領導應邀出席盛會。是日風和日暖、豔陽高照,大酒店內外紅旗招展,歡迎橫幅映目,大家歡聚一堂。知青們久別重逢欣喜非常,相互交心、共話短長;歡聲笑語、情意深長。盛會開始,廣興領導致辭頌揚,一代知青建功輝煌,當地村民永遠難忘。知青代表發言,撫今追昔、慷慨激昂,崢嶸歲月、心中珍藏。晏席鋪開,美酒飄香,開懷痛飲,一醉方暢。音樂盛會,女知青翩翩起舞、驚豔四方;男知青弦笛奏響、餘音繞樑。韶華易逝,難忘今日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