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山東民間歌曲,大量是小調。在山東省內的不少地方,作為民間歌曲有三種主要樣式:山歌、號子、小調,沒聽見過南方那種四句體的山歌,也沒聽到西北那種在山野間豪唱的信天游。有黃河號子、運河號子,是一定範圍的,新創作的《開荒號子》、《扁擔號子》,是名其號子,實仍是小調,只一首噢嚎些,像開荒,一首咳呀些,像扁擔顫悠。
民間採集傳唱的山東小調計三百餘首。其中有舊小調:《花鼓調》、《鳳陽花鼓調》、本地《秧歌調》、《孟姜女調》、《打牙牌調》、《小白菜調》、《鋸大缸調》、《四支小船》、《泗州調》、《遊春調》、《繡花燈調》、《賣包子調》、各種《五更調》、各種《姐兒調》、《跑四川》、《盤絨線》、《酸棗刺》、《張三嫂》、《小皮琴調》、《蓮花落》、《瞧郎》等。新小調:《反摩擦調》、《十杯酒》、《四祝窮人翻身》、《打幹俞調》、《打花棍調》、《石榴開花胭脂紅》、《青山禿禿柳葉黃》、《罵汪小調》、《八路軍進沂蒙》、《打蒙城小調》、《迎春花兒黃金黃》《在家受欺壓》、《沂蒙山小調》、《大店大地主》、《大反攻調》、《歸隊》、《比一比算一算》、《姚大娘》、《媽媽娘你好糊塗》、《張大娘掩護八路軍》、《打下飛機調》、《鋤地號子》、《送軍》、《小巴狗》、《叫聲老大娘》等。
以上這些,只有少量見諸於文字。當時多是傳唱,建國後民歌集中也較少有。只《打蒙城小調》,以《春耕小調》或《迎主力》為名被蒐集了上來,詞曲都有一些變化,“活捉唐雲山”成了“活捉唐一三”,“汶南、店子據點一掃平”成了“沂南店子據點一掃平”。
小調大都四句一段,重複的一句不算。有的像是五句,如“叫聲老大娘,你聽我來講,開開大門,號你兩間房,我說大娘呀”,末一句實也是一種重複。有的六句體,如《繡花燈》和新變化成的《打花棍調》。《繡花燈》很有特色,是首很有代表性的優美歡快小調,後來變化成《打花棍調》,更加歡快。打花棍的一套招式,也還得用這個調唱,一套打法打完,正好是一段的全調。《打花棍調》共五打。《繡花燈》卻繡了十二個月,每一個月又分兩段,第一段唱自己的心事,第二段唱花燈上繡的歷史人物,各十二段,共二十四段。還有一首《石榴開花胭脂紅》,也很有特色,每段四句,詞只有兩句,接唱兩句曲譜,重複一句後,再唱兩句曲譜。這種手法,別的民歌中似乎沒有過,這一唱法,不光加強了曲調的優美,還增加了情趣。此歌又叫《十杯茶》,實只有六杯。可能原名是“十杯茶”,新詞是重填的,成為一首老調新歌。民歌中這種情況很多。因為音樂以曲調為準,原有老詞,改編詞或新寫詞,民歌仍是民歌。茲將這首歌全文寫在下面,請大家品賞:“石榴開花胭脂紅啊,兒是青年去當兵啊,(曲譜兩句),兒是青年去當兵啊(曲譜兩句);第一杯茶呀敬我的大呀,兒去當兵你看家呀(同上);第二杯茶呀敬我的媽呀,兒去當兵莫牽掛呀;第三杯茶呀敬我的哥呀,弟去當兵你笑呵呵呀;第四杯茶呀敬我的嫂呀,弟去當兵妯娌們好呀;第五杯茶呀敬我的妹呀,哥去當兵你陪嫂睡呀;第六杯茶呀敬我的妻呀,我去當兵你笑嘻嘻呀,少搽胭脂少戴花呀,少在門前打哈哈呀!”唯末一段增唱兩句,有的採用道白法,就是不唱,變成兩句白話叮囑。傳唱中,人們特別喜愛這首歌。(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