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紅十字,天龍八部裡的聚賢莊,梁山上的聚義廳,華氏義莊!

幽深綿長的青磚小巷記載著歷史滄桑,清幽雅緻的義學老莊承載著文化道德傳承。華氏老義莊即現在的華氏義莊陳列館,在2013年初裝飾一新,對遊人開放。這老義莊是無錫盪口華氏的華進思、華公弼父子於清乾隆年間所建,是家族創辦的慈善機構,所屬義田收入用於接貧濟困、助學勵才。

義莊究竟是做什麼的?對於本族‘四窮’:領口糧、衣料,領婚姻費,領喪葬費,領科舉費,借任義莊房屋以及臨時借貸。他們的基本生活費用有保障。

華氏老義莊正門懷芬書屋就是當年的希望工程小學,遊客也來坐一下。

古代的紅十字,天龍八部裡的聚賢莊,梁山上的聚義廳,華氏義莊!

老義莊創辦最早、規模最大,有“江南第一義莊”之稱,現存房屋四進,佔地三千多平方米,為清初明式建築,門前隔河照壁、碼頭、八字照壁,門廳兩側牆腳嵌著碑記數通,梁枋與斗拱上分設彩繪、雕刻,第三進正廳竟是楠木結構。義莊造得如此講究,足見華氏家族的富有和對濟貧助學的重視。雅緻的雕花窗欞大廳掛著兩個義莊創辦人華清蓮和曾祖父華文奎畫像。

華氏老義莊自南向北依此為隔河照壁、碼頭、八字照壁、門廳、轎廳、正廳、後廳。門廳兩側分置碑記各一塊,梁枋與斗拱上分設彩繪和雕刻;轎廳與正廳之間設東西兩廂;正廳系楠木結構,三間七架;後廳三間七架,東側牆上嵌有書條石若干。華氏義莊系江南地區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築,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整。第三進楠木正廳以及門前隔河照壁頗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明清兩代華氏在盪口鎮共建大小義莊七處,華氏老義莊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同時也是江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義莊,對研究江南地區義莊的興起與發展以及江南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古代的紅十字,天龍八部裡的聚賢莊,梁山上的聚義廳,華氏義莊!

華氏老義莊內牆有大幅捐贈記錄,包括華姓和其他義莊。其中記錄華鴻模之父華存寬承父親華清連乙意捐田幹畝,華雞模之孫為華繹之。圖10右為華清蓮及華文奎(曾祖父華襄雲)興建義莊的照片;

義莊設置第一功能是救四窮。四窮者懈、寡、孤、獨四種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白鮮,老而無夫曰霧,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四窮,即志妻失夫無子無父者,等於當今養老育孤院,贈養五保戶;義莊第二功能是為貧困失學兒童設立清素民初的‘希望工程小學’;第三個功能是贊助貧困但有志參加鄉試的青年,像當年甄士隱之贊助賈而村,或相當於現在的高考學生。其他;助婚資,貼萍費,還挺人性化。

義莊條約、細則、續申規條說明,都是難得的研究當時社會的重要史料為妥善管理義莊,設定十款條約:1)專責成以固義田,推舉一名董事兩名司事,三年為期。2)量義田租息以均出入,10月清租,1170石,一半發四窮,一半抵作各種費用,務從節儉。3)定薪俸以時支取,主事每年60兩,司事30或40兩,催租扇僕飯米3石6鬥(是否以一天一升計?)。4)嚴查察以杜弊端,不得挪移出貸。5)別宗派以防頂冒,四窮每月給米一斗。報名時要品行端方之人到莊保舉,董事查訪後入冊,依名次挨補。6)辨老幼以定年例:螺寡需過五六旬,孤子3歲至20歲在冊。7)謹調度以惜物用。8)借考費以鼓銳氣,俊秀無力應試者可住莊內,鄉試定3兩,會試定5兩。9)助婚資以重返續,以三兩為率。10)貼葬費以安骸骨,或一兩或五錢。這義莊主要是給貧窮族人以經濟資助,並有一套比較嚴格的管理制度。

古代的紅十字,天龍八部裡的聚賢莊,梁山上的聚義廳,華氏義莊!

此外還有補充的八條細則:1)酬厚本之以昭敦睦,為追加五服內近支復捐田120畝,月米一斗者加五升,寡婦加一斗,以50名為則。2)設立回課以切觀摩,每月12日考生童齊集義莊,佔題會考,本莊備兩粥一飯(相當摳門啊!),評定甲乙。3)嚴辦淑匿以警,有壞亂風俗者不得給發。4)忍卻流丐以重固窮,懶習而甘入下流者不得入冊。5)隔屬不給以戒棄基,遷居他縣者停發。6)定期(初五)給發以絕參差。7)小康繳票以廣濟貧,交票給後繼候補者。8)嚴定罰規以杜匿冒,死亡者家屬繳票,領3兩殯葬費。犯規者追繳所領之米。

其續申四條規也有詳細規定,如年終銷算以示秉公,交代詳明以防延誤。還規定每年冬月發100領棉衣,還規定義家管理條例,公佈了捐田總數和分項田畝,很公開透明!當時農村能有這些家居民生的身體措施,真還有超前意識,總攬了現在的民政部門!看來中國社會的慈善救濟古已有之,從宋朝范仲淹開始逐步完善,自我調劑管控能力很強!

義莊當然以鞏固宗族為目的,但也是古代儒土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理想的具體實踐。治國以齊家為基礎,江南義莊不僅是對家族的保護,也是以服務社會、減輕國家負擔為己任。義莊以慈善為目的,建立在獨立財產基礎上,以財產運作支持慈善,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或可看作形的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