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山天下奧

即使每天都在嵩山腳下徜徉而過,即使無數次地與之對望,這座大山想要表達的感情,依舊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大概是因為,嵩山總有一份孤獨又蒼老的品性。

就像人一樣,一旦到了很老很老的年紀,就變得沉默寡言。在那些靜默獨坐的影子裡,只有消失在身後的光陰才聽得懂風吹過山林間,喃喃的低語聲。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山煙雨,攝影©孤城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約36億年前,嵩山最年長的岩石就已經誕生,那差不多是地球分層結構形成的初始時期。

漫長的歲月流轉,這個古老的岩層在大海中幾度沉浮,直到距今5.4億年前後,地殼運動再一次將它推出海面,現代嵩山的基本格局才就此定型。

孤獨大概也是在那個時候慢慢練就的,因為嵩山巍然聳立的時候,它如今的近鄰——秦嶺和太行都還在海底沉睡。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冰封嵩山,攝影©孤城

用36億年的時間欣賞地貌變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地質學家眼裡,嵩山親歷了地球演化史上的諸多重大時刻,它挺拔的山體猶如時光刻錄機,完整地存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序列,這種“五代同堂”的地質奇觀,世所罕見。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山裂谷,攝影©孤城

嵩山凝固了時間的洪流,也接受著時間的洗禮。我們貼近嵩山,雖無法輕易分辨出山石所代表的紀元,但眼見那些旋轉扭曲的岩層和刀鋒鋸齒般的切面,仍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個久遠而浩瀚的世界。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山的橫切面,攝影©孤城

也許是為了化解億萬斯年的寂寞,嵩山主體恰如其分地裂成了兩座山峰,一條小河從兩山之間流過,河東的山峰稱

太室山,河西的山峰稱少室山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俯瞰嵩山,攝影©孤城

兩山雖相隔咫尺,卻生的風格迥異。少室山奇巧挺拔,移步換景,恰似桀驁不馴的少年,從不同的視角看,呈現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太室山綿長魁偉,四平八穩,猶如老成持重的長者,永遠敞著寬厚的臂膀,笑盈盈地等待人們走近。

【長圖,請橫屏觀看】↓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北望少室山,如一朵蓮花綻放,攝影©孤城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遠眺太室山,似一堵城牆合圍,攝影©孤城

一老一少兩座山峰,肩並肩手牽手組成了一個“C”字,從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把太師椅安然坐落於天地之間,椅子上的這方玲瓏之地就是古城登封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登封城全景,攝影©孤城

提及嵩山,人們大都默認指的是位於登封境內的太室山和少室山,但實際上,嵩山山脈是一個大得多的概念,它向西延伸到洛陽的伊水河畔,向東銜接著鄭州的都市圈,向南、向北則分別擴展到潁河與黃河岸邊。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山山脈地勢圖,繪製@孤城

東西橫跨兩座古都,南北比鄰兩條名川,嵩山所處的位置可以說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帶,而嵩山山脈的主體——太室山和少室山更是核心中的核心,這也註定了一個又一個非凡的故事將在這片山巒間輪番上演。(注:下文中的嵩山如無特殊說明,均指太室山和少室山。)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日落少室,攝影©孤城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最早的故事要從一塊大石頭說起。

據雜家名作《淮南子》記載,上古時期,大禹忙於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天,妻子塗山氏給大禹送飯,不料大禹為了劈山鑿石把自己變成了一頭熊,毫無心理準備的塗山氏大為驚恐,為了保護腹中的胎兒她搖身一變化作巨石,就在大禹傷心悲慟之際,巨石開裂,大禹的兒子啟從石縫中降生。

啟就是那位以強力奪得權杖,改禪讓為世襲,變“公天下”為“家天下”,並創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政權的狠角色,塗山氏幻化而成的那塊石頭也由此被人們稱為啟母石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啟母石,攝影©孤城

啟母石就躺在太室山萬歲峰下的密林裡,它體型碩大,沿著山間小路很容易就能找到。

石頭裂為兩半,一半鋪在地上,一半高高豎起,斷面平整,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被掀開的大箱子。不由得讓人浮想,是不是當年大禹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把手伸進石縫,一把掰開了巨石。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啟母石,攝影©孤城

神話終究是神話,啟母石不過是前人對那段石破天驚的歷史所作的一個標記,而關於這塊石頭真正的來歷,只要後退幾步,抬頭往山上看就能找到答案。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懸崖上剝落的巨石,攝影©孤城

原來,啟母石和那些從山崖上滾落的巨石並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它滾的最遠,最容易被人接近。

石頭雖以“啟母”為名,關聯的還是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的故事,由此,啟母石又不僅僅只是神話傳說,它還代表著世人對美好品德的尊崇和銘刻。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遊歷嵩山首先就去拜謁了啟母石,並在石前建造啟母廟;到了東漢,潁川太守朱寵又在廟前建立啟母闕;如今,距離啟母石不遠處的一條城市主幹道也被命名為“大禹路”……人們對大禹的紀念就這樣代代流傳,萬古不息。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萬歲峰與啟母闕(在大殿裡),攝影©孤城

嵩山腳下除了啟母闕以外,還留存著另外兩座漢代石闕,分別是太室山前的太室闕和少室山前的少室闕,統稱為“中嶽漢三闕”

我們興致沖沖地挨個去探訪,又一次次被拒之門外。三座漢闕並不對遊客開放,普通人根本無緣得見其真容。

遺憾是有的,但見到它們都享受著國寶級的嚴密防護,心裡也略感欣慰。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19世紀末的太室闕,攝影:愛德華·沙畹(法國)

中嶽三闕在嵩山的蔭庇下,躲過無數戰火,屹立原野已近2000年。石闕上精美的浮雕和銘文至今依然清晰可見,這些金石雕刻不僅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研究漢代社會史、美術史和建築史的第一手資料,康有為曾盛讚其為“世之鴻寶”。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少室闕上的漢代浮雕(網絡素材)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漢朝時中國人就已經在玩足球了(網絡素材)

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歷史信息,它們猶如記憶芯片一般被妥善保存,有必要時便可以從中找到歷史長河裡有關東方文明的印證。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有一些刻在了石頭上靜默無聲,有一些刻在了骨子裡源遠流長。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啟母闕和少室闕身後的神廟早已蹤跡全無,只有太室闕後的黃蓋峰下還存在一座規模龐大的道場,這便是中州祠宇之冠——

中嶽廟

河南人認同某件事,他們總是說:中!

華夏文明初始啟程的時候,人們把天地之間最為居中的位置視作權力的象徵,站在“中”才有資格號令天下。

身處中原的河南,率先感受到了這項獨到的優勢。他們用“中”表達著肯定,也表達著對這方水土的驕傲。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中嶽廟“嶽立天中”碑,攝影©孤城

作為夏王朝最早選定的建都之地,嵩山地區不可避免地留存著眾多“中”文明的痕跡。然而,“天地之中”的概念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是模糊不清的,直到我們走進中嶽廟,居中而尊的氣場才有了一個更直觀的印象。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黃蓋峰與中嶽廟,攝影©孤城

中嶽廟的前身是秦代所建的用於祭祀山神的太室祠,自從漢武帝在元封元年下令“增其舊制”以後,歷朝歷代的眾多帝王都曾親臨中嶽廟,加封致祭、擴建整修。

如今我們看到的中嶽廟,是清朝乾隆皇帝仿照北京紫禁城的格局,重新設計建造的。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中嶽廟天中閣,攝影©孤城

從“名山第一枋”開始,沿著中軸線穿過一系列亭臺樓閣,走到峻極門前站定,環視四周,只見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四座配殿排列兩側,雄偉的中嶽大殿在峻極門後居中挺立。

四嶽環繞,眾星拱衛,此等排場也只有佔盡地利的嵩山得以享有。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南嶽殿,攝影©孤城

看過四嶽殿,再回頭審視天中閣後的“配天作鎮枋”,其王霸之氣不言而喻。

“嚴嚴嵩嶽,作鎮后土,配天奉化,總統四旅”,這是北魏道長寇謙之撰寫在《中嶽嵩高靈廟碑》上的一句話,嵩山居中,五行屬土,土既地,宇宙萬物唯有地可以配天,天地之間唯居中得以統帥四方。

如此去解讀,武則天當年封禪不選泰山而選嵩山的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配天作鎮枋,攝影©孤城

作為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位女皇帝,如何取信於天下一直是讓武則天最頭疼的事。她翻閱歷史課本,注意到了這樣一種說法:武姓起源於周朝的姬姓,她武則天原來是周天子的後裔。

曾經,周公協助武王救亂克殷,除舊佈新,開創八百年周王朝,輔佐成王討伐反叛,制禮作樂,成就數十載清平世。這爐火純青的操作,深深契合著武則天波浪滔天的內心戲。

公元前1039年,周公在嵩山腳下的陽城確立“天心地膽”,並在洛水之畔營建新都洛邑。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同樣定都洛陽,此番巧妙的心思實際上寄託著武則天對一個新時代的種種希冀。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周公測影臺(石表為唐代所立),來自暱圖網

六年後,與歷代帝王往往封禪泰山不同,武則天徑直來到嵩山,或許她覺得位居天中的嵩山可“仰通上帝之境,俯鎮中樞之甸”,是封天禪地的最佳地點,也或許她想借此鼎新革故,打破以往的君權體系,宣示一代女皇與眾不同的英明神武。

總之,封禪大典完成得很圓滿,無論是向天地告成功,還是向黎民證天命,武則天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隨即,她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免除百姓一年的租稅,並將嵩陽縣改名為登封縣,將陽城縣改名為告成縣,寓意登山封禪,大功告成。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武則天除罪金簡,發現於太室山峻極峰。封禪後,武則天重遊嵩山時所投(網絡素材)

武周朝隨著武則天的去世便潸然落幕,只有女皇的宏願保留在嵩山和它腳下的城市裡,成為人們娓娓道來的漫談。

但嵩山不是因為武則天和封禪才遠近揚名。那些短暫的定格是嵩山最不經意的插曲,只不過它包容著所有事物的期許與發生。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暮光籠罩下的山城,攝影©孤城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在中嶽廟,即使不去分辨石碑牌坊上的斑駁字跡,不去察覺斗拱簷梁間的構造工藝,還有兩樣東西也一定會讓人震撼到無以復加。

繞過崇聖門,每個人的目光都會被四個烏黑鋥亮的鐵人所吸引,這些鐵人鑄造於北宋治平元年,高3米多,重約3噸,膀大腰圓,栩栩如生,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造型最佳的“鎮庫鐵人”。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北宋鐵人,攝影©孤城

他們分列在古神庫的四角,個個振臂握拳,金剛怒目,看起來兇悍威猛,難以接近,但卻深得登封本地人的敬重與喜歡。

每逢節日,人們都會攜家帶口,扯上一些紅繩和黃袍,揣著雞蛋、水果和蔬菜,到鐵人跟前祈願求福。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北宋鐵人,攝影©孤城

本著“腳疼蹭腳,手疼摸手”的原則,鐵人每天都面臨著“摩擦摩擦”的人間快樂,假若看見有人扭動著全身在和鐵人親密接觸……你就知道那裡擦出了對健康與平安多麼殷切的期望。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北宋鐵人,攝影©孤城

從看到鐵人開始,中嶽廟的另一件“鎮廟之寶”——漢代柏樹林也蔚然呈現。

當年漢武帝禮登中嶽,在下令擴建太室祠的同時,也規定禁止砍伐山上的樹木。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中嶽廟裡長滿了蒼勁挺拔的古柏。從漢到清的老樹有三百多株,其中近四十株是兩千年左右的巨柏。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中嶽廟古柏,攝影©孤城

假若古建築是沉睡的歷史,那這些虯枝崢嶸、盤根錯節的古柏就是生命健達的歷史見證者,走在林下,仿若聽得到千年的呼吸聲。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中嶽廟古柏,攝影©孤城

不過,先別忙著驚歎,不遠處的峻極峰下還有兩顆更大更老的柏樹。

到底有多大呢?據說,早在漢朝時它們的身姿就已經讓遍覽天下的漢武帝嘖嘖稱奇,並大手一揮,封為將軍。如今兩棵巨樹又各自年長了2000歲,最大的那一顆樹圍已接近13米,樹齡更是在4500年以上——4500多年前,那大概是軒轅黃帝教化萬民的時期吧?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漢封將軍柏,攝影©孤城

將軍柏身處太室山主峰之下,它的周遭是一塊藏風聚氣的寶地,北魏孝文帝年間,生禪師(禪師法號“生”)在此開山立宗,築塔修殿,建起了一座佛教寺院,名嵩陽寺。香火鼎盛之際,廟宇森然,浮屠林立,僧眾有數百人之多。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中嶽嵩陽寺倫統碑》,攝影©孤城

隋唐時期,道教受皇室推崇,嵩陽寺又成為道家隱修的場所,並先後更名為嵩陽觀天封觀。唐高宗李治巡遊嵩山的時候,這裡又兼做李唐皇室的行宮,名曰奉天宮,至今,院門口還立著一座80多噸重的大唐碑。

唐碑所記述的是唐玄宗不務正業煉仙丹的事,碑文出自奸相李林甫之手,故而歷代文人對這塊石碑的存在總感覺不大舒暢。不過人們又對徐浩留在石碑上的書法讚不絕口,愛恨之間,對大唐碑的評價索性變成:哇,好大的碑!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中原碑王”,攝影©孤城

到了五代後周時期,這方院落終於褪去宗教色彩,被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改稱太乙書院,並廣邀名師立說講學。

等歷史切換到趙宋王朝,崇文尊儒的宋朝皇帝又先後將太乙書院重新命名為太室書院嵩陽書院,並賜予田產用以贍養師生。至仁宗和神宗主政時,嵩陽書院在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程頤、程顥等大儒的加持下一躍而成為全國書院之首。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陽書院,攝影©孤城

宋朝以後,嵩陽書院在盛衰中更迭,但這裡的講學活動依舊持續了近千年。如今,這小小的院子卻成了嵩山裡最寂靜的角落,沒有講書人,也沒有讀書郎,只有院內廊房的牆壁上還懸掛著於此駐留過的大家名臣,陽光透過木窗斜照進來,便有了與歷史人物隔空對話的錯覺。

珍藏的古書籍靜靜地展示在玻璃櫥窗裡,厚重的書頁在不言中已經告訴我們,那個宏儒碩學的書院已經過去,但德行教化早已在中華大地綻放淋漓。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陽書院名人堂,攝影©孤城

從寺廟,到道觀,再到書院,儒釋道三教在將軍柏的樹蔭下悄然輪轉,這一所方牆之內發生的故事,其實正是整個嵩山乃至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一個縮影。

中國人的文化思想史大體上就是儒、釋、道三種教派起始傳承、融會貫通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嵩山扮演了舉足輕重所的角色:

寇謙之在中嶽廟對早期道教教義的去偽存真和全面改革,是中國道教走向正統化的標誌;菩提達摩在五乳峰下的少林寺始傳禪宗,歷經六代祖師,最終凝練出東土禪宗,併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二程”在嵩陽書院開壇講學,桃李滿天下,為宋明理學的廣泛傳播打下了堅實基礎。

故而,若要選出一座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我覺得三教薈萃的嵩山是最有資格勝任的,如果還要為這座山配上一個標識,少林寺鐘樓下的三教九流混元圖最合適不過了。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儒釋道是文化引領,是精神信仰,是人們向內探尋的法門,它們對中國人思維模式和行為舉止的影響源遠而流長。

但嵩山所孕育的成就,並沒有止步於此。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霞蔚嵩山,攝影©孤城

公元1279年,郭守敬來到嵩山腳下的告成,在周公定天地之中的測影臺旁建起了一座近10米高的觀星臺,並以此為中心,拉開了一場大規模天文測量。

二十七個觀測站“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將元朝的廣袤疆土囊括其中,史書上把這次史無前例的天文觀測活動稱之為“四海測驗”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測日影的橫樑與量天尺,用到了小孔成像原理

1280年,《授時歷》橫空出世,郭守敬和他的同事們推演實測數據,將一年的時長定為365.2425日,這個結果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僅差25.92秒。而同精度的《格里高利曆》也即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還要再過300年才會誕生。

郭守敬的觀星臺以大膽而巧妙的構思精準地捕捉日影消長的信號,與現代測量相差無幾的迴歸年長度鄭重寫在了歷史的標尺上,人們春耕秋收、出作入息的時節也終於在誤差累積的朦朧中變得清晰。

《授時歷》從元初一直用至明末,是我國迄今使用時間最長的一部曆法,廣泛的受益者還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家,而告成觀星臺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天文學巔峰之上的歷史見證。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觀星臺與告成鎮,攝影©孤城

當我們愈加深入地探尋嵩山,一個印象也來得愈加強烈:在嵩山,似乎每一處古建築都大有來頭。

作為禪宗祖庭和天下第一名剎的少林寺自不必多提——少林寺的故事另有文章詳述,感興趣的可點擊文字鏈接跳轉閱讀→三訪少林,我們看到了美名與罵名背後真實的少林寺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少林金秋,攝影©孤城

在少林寺五公里之外,鮮有人問津的永泰寺,竟然又是禪宗傳入中原後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不僅有“尼眾祖庭”之稱,還接納過三位出家修行的公主。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永泰寺,攝影©孤城

深藏在太室山中的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營建的寺廟之一,東漢明帝特邀的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都曾在此講經。而寺院後呈拋線形聳峙的法王寺塔則負責美到窒息,還被不少人冠以“中國最美唐塔”的讚譽。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法王寺與法王寺塔,攝影©孤城

與法王寺塔一山之隔的嵩嶽寺塔在煙雲中靜靜矗立,細細品味才發現,這不僅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密簷式磚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古磚塔。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嵩嶽寺塔,攝影©孤城

環山路上默默無名的會善寺曾是五祖弘忍的高徒、六祖惠能的師兄、武則天的國師——老安禪師的駐錫地。太室路邊毫不起眼的崇福宮一查履歷,竟是宋朝名儒大咖雲集的頂級俱樂部……

重新認識嵩山——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山為什麼是嵩山?

崇福宮(復建),攝影©孤城

很多時候,人們覺得嵩山作為天地之中,只是前人侷限的方位觀念,殊不知在這“中”裡,收藏著無可比擬的文化力量。

這些古建築常常寂靜得有點過分,但假若看到了其背後閃現的光芒,就會明白,嵩山在他悠久的年歲裡始終凝望著腳下的這個民族,那最動情的地方,是他默不作聲地,把無數的奧妙匯聚成一座山的氣息,再把這悠長的情愫緩緩地滲入人間。

關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錯過!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圖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錄

各平臺賬號,搜索“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