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從分而治之的“封”到分封制,淺析諸侯存在的影響

說起諸侯,第一個想到就是影視劇裡不同朝代的異姓王們,他們大多是地方勢力的代表。可你知道嗎?地方諸侯,存在的時間更為久遠。

在《史記·五帝本紀》的開篇,我們就可以看到關於諸侯的記載,如“諸侯相侵伐”、“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歸軒轅”、“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等。這時候的諸侯,是指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聯盟中各個部落的首領。他們是部族發展的產物。到夏商時期,諸侯延續下來。直到西周,周天子大規模的進行分封,“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統治階級形成。

夏商周:從分而治之的“封”到分封制,淺析諸侯存在的影響

分而治之的“封”

在西周之前夏商兩朝的“封“,更類似於一種任命,通過分而治之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治理效果。由於管理能力有限,帝王將某個人封在某地,由這個人負責治理當地的事宜。這是一種權利的給予,也是信任的一種體現。

《史記·夏本紀》中,關於夏王朝“封”的情況:禹繼承帝位後,把皋陶最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皋陶沒有繼承帝位就去世了,禹就“封皋陶之後於英、六,或在許”。這裡的“封”,是對皋陶後人的一種賞賜、一種任命,也相當於對有功之臣後代的一種照顧。

商湯取代了夏桀,也有分封的行為,如“湯封夏之後,至周封於杞也”。這裡的“封”,是對先朝後人的一種安撫,是維持自身穩定的一種手段。

夏商周:從分而治之的“封”到分封制,淺析諸侯存在的影響

西周的分封制

到了西周時期,分封也可以稱為“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國。周武王得到天下之後,用分封的方法來加強自己的政權。後續周朝的天子,也有不斷的分封行為。

《史記·周本紀》記載: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襃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餘各以次受封。”

分封制的對象,大多是王室血脈,還有一些是有功之臣、一些是原來王室的後裔。對於不同的人,分封的地方也各有不同。一些諸侯被分封在重要的區域,作為王室的屏障;一些諸侯被分封在了周邊地區,守衛領土,抵禦異族入侵。

分封制,使原本的諸侯聯盟關係變為血緣為主的宗法分封關係。

諸侯不僅享有獨立的政治權利,諸侯之位也是可以世襲的。當然了,諸侯也有需要履行的義務,如對周王室,要服從其命令,定期朝貢,護衛其安全等。

夏商周:從分而治之的“封”到分封制,淺析諸侯存在的影響

諸侯存在的影響

分封制有利於維護周王室地位的穩固。周武王剛剛登上王位,周圍都是跟著自己打過仗的兄弟、有功之臣、或是血脈宗親。這些人怎麼安排?給予什麼樣的獎勵更合適?分封制解決了這個問題。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傳遞慢,就好像我們的傳話遊戲,一個人說的話,傳到後幾人的時候,你根本猜不出來原話是什麼。把周圍的人分封出去,不僅促進了地方的發展,也增加了王室的影響力,傳達了王室的聲音到各地,增加王室對地方的控制。

擴大了疆域,促進了地方的發展。分封之後,諸侯對自己的封地更有歸屬感。獨立的自治權,讓諸侯有能力把自己的封地打造的更加完美,因地制宜的推行更合適的方針。誰不想把自己的家園建立的更加美好呢?封地發展好了,就可能面臨擴張的問題,向哪裡擴張?不能向內,只能對外,間接的開拓了周王朝的邊境。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西周晚期,周王室勢微,諸侯強大。我們都知道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諸侯之間戰亂不斷,大家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地方諸侯與周王室之間的血緣關係,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薄,諸侯後續的繼承者們對周王室的忠心逐漸減弱。此消彼長,周王室對各個諸侯,漸漸沒有了約束力,軍事上各自為政,其他方面更是無法把控。

夏商周:從分而治之的“封”到分封制,淺析諸侯存在的影響

小結

夏商周以來,君主與諸侯的關係,由鬆散的聯盟的制度到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地方諸侯的存在,初期對於社會的穩定和王權的維護,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到了後期,諸侯們各自為政,也成了社會混亂的根源。歷史上的王權和諸侯的例子也很多,關於地方諸侯,你怎麼看呢?

END

我是肉包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肉包學歷史。看完文章,記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