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率超6%!買銀行股比買理財賺錢?答案沒有那麼簡單

最近兩個月,突發的財經新聞很多。

一邊是全球央行大放水,各種政策齊出臺,另一邊是市場波動不斷,收益率創新低。如何握牢錢袋子,成為熱門話題。

在中國財富公眾號中國財富幫(cfbondcom)後臺,就有粉絲留言:

買的銀行理財到期了,要籤新的,但收益率越來越低,不到4%,還有一年鎖定,不想續但又沒有更好的理財法子,怎麼辦?

還有粉絲說,最近看了新聞,銀行股股息率超過6%,買銀行股比買銀行理財更合適,是真的嗎?股息率是收益嗎?現在能不能買?

收益降低,買銀行理財不如買銀行股?今天我們來講講。

結論放最前面,對於非專業、精力有限的投資者來說,長期、分批、持續地買銀行股,比普通的銀行理財收益高。買銀行股,或是一個“懶人理財”的好選擇。但要大幅超過銀行理財,則要考慮擇時、風險等更多的因素。

銀行理財收益下滑

目前,各大銀行主推的銀行理財多為固定收益產品,收益固定、到期兌付、風險較低。多數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且有繼續走低的勢頭。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四月上旬全市場理財產品各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4%以下,其中城商行提供的收益率最高。

具體來看,以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為例,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大型商業銀行3.62%,股份行3.96%,城商行4.11%,農商行3.87%。

股息率超6%!買銀行股比買理財賺錢?答案沒有那麼簡單

圖片來源:興業證券

自2018年年初,銀行收益率“觸頂”後不斷下滑,目前,不到4%的預期收益率已接近2016年的低點位置。

寬鬆貨幣政策和銀行理財政策收緊,是導致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原因。

“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偏松調節,收益率繼續下探,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年內存在突破2.7%的可能性。”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對比風險和收益,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風險很小,收益適中,可以穩定持有。

銀行股息率突破6%

銀行理財熱度衰退,是否意味著銀行景氣度下降,銀行股要走下坡路了?

起碼目前不是,因為銀行依然是最掙錢的行當。

數據顯示,已披露業績的33家A股上市銀行,在2019年平均日盈利達1.35億元。其中,“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最能掙錢,2019年歸母淨利潤為3122.24億元,相當於日賺8.55億元。

但上市銀行盈利分化明顯,上述33家銀行中,盈利規模墊底的蘇農銀行,其日均盈利僅為0.02億元。換句話說,蘇農行一年也掙不出工行一天的利潤。

銀行不僅能掙錢,其對投資者的回報也十分大方。

2019年報數據顯示,工商銀行拿出936.64億元來回饋股東,其規模穩坐全市場第一;建設銀行擬派發股息規模也突破了800億元。

股息率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浙商銀行目前的股息率最高。據其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現金紅利2.4元,浙商銀行4月17日收盤價為3.59元,股息率達6.69%。

據分配預案和4月17日的收盤股價,民生銀行2019年每10股派3.70元,其收盤價為5.79元,股息率達6.48%;工商銀行的股息率達5.05%;建設銀行的股息率達5.04%。

即使同為6%,股票和理財也有不同

一邊是持續下降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一邊是持續上漲的銀行股股息率。是否將銀行理財轉為銀行股更合適呢?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指出,“銀行股和銀行理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簡單地進行類比。”

銀行理財屬於固定收益,通常能按時兌付,沒有虧損風險。銀行股則存在股價波動。楊德龍表示,

“投資銀行股要有穩定的心態,長期持有幾年不賣。短期投資的話,用銀行股代替銀行理財的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股價波動可能會超過6%。”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認為,當前銀行股息率高於銀行理財收益,理論上銀行股要優於銀行理財。但在不考慮銀行股價下行風險和時間成本的情況下,將銀行理財換成銀行股,可能會得不償失。

數據顯示,銀行股從2020年年初至今的跌幅,普遍超過10%,截至4月17日收盤,工商銀行股價跌了12.41%;招商銀行股價跌了12.56%;建設銀行跌了12.17%;蘇農銀行跌了16.45%;民生銀行跌了8.42%;浙商銀行跌了15.06%。

也就是說,如果在2020年年初將銀行理財換成了銀行股,可能不僅沒有4%的收益,本金也“縮水”了。

此外,桂浩明還指出,為抑制市場短炒,政策規定持股不滿一年,獲得分紅需要繳稅,稅率視持股時長而定。

破淨或是銀行股買入最佳時機

2020年以來,Wind銀行指數下跌了14.11%。銀行股集體出現破淨的現象。賬面價值1元的資產,或許5毛就能買著,這就叫破淨。

數據顯示,36只上市銀行股中有20只破淨,其中華夏銀行市淨率低至0.49,淨資產在A股中5折出售。其次是北京銀行,市淨率為0.54。目前市淨率低於0.7的銀行股達到了11只。市淨率最高的是招商銀行,達1.42。

但即便破淨,銀行股還是擁有一大批粉絲。保險公司的資金,險資就是銀行股的擁躉。

截至4月17日,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險資合計持有108只股票,股票市值達1.13萬億元。其中,險資持有8只銀行股的市值在各行業佔比最高,持股數量338.4億股,市值達3873.7億元,佔比34.3%。

險資重倉持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這8只銀行股,持倉市值分別為946.2億元、550.7億元、260.4億元、188.0億元、63.1億元、29億元、18.2億元、0.6億元,合計持倉市值達2056億元。

股份增減持方面,險資2019年第四季度增持了農業銀行與中國銀行,並減持了工商銀行,此外,險資去年四季度還新進了郵儲銀行與浙商銀行。

財信證券分析師羅琨指出,追求低波動、穩定收益的長期資金有動力選擇低估值、高股息率資產作為底倉配置,或者是用來長期持有,或者是用來獲得打新收益,當公司估值明顯低於歷史估值中樞時,更多長期資金可能予以配置。

對於普通投資者、小資金而言,“抄作業”追隨專業機構的投資方向在銀行股破淨時買入,並長期持有,或許是個不錯的投資決策。

桂浩明指出,目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銀行等高股息股會吸引部分資金這個從固定收益產品市場流向股票市場。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去實現。

郭一鳴建議,選擇時機上,在基本面支撐下,銀行股跌破淨資產時購買;當前,港股整體估值更低,銀行股存在折價,如果從股息率的角度來看,購買港股中資銀行股,相對可以獲得更穩定收益和更高分紅率。

本文源自中國財富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